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0:26

  本文关键词: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新贸易理论 生产率悖论 出口


【摘要】:新新贸易理论作为最前沿的贸易理论之一,自其提出以来就一直被各国学者用不同的数据不断进行实证研究,所得的结论基本上都支持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中国的学者用中国的数据对新新贸易理论进行了检验,然而实证结果却和各国有很大的不同,用我国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并不支持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可以说我国的情况恰恰和新新贸易理论意思相反,被称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生产率悖论”,自其提出,便吸引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围绕中国对外贸易的“生产率悖论”,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的结论既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外贸易的“生产率悖论”已经成为国内国际贸易学术界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基于新新贸易理论中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分析架构,该理论从不同企业层面这一全新视角,探讨全球贸易中日益频繁的行业内贸易情况,试通过比较不同企业之间生产率的差别来解释行业内贸易的发生,该理论认为企业生产率的差异即为企业的异质性,企业之间不同的生产率为企业是采取出口还是内销或者是FDI的决定因素,该理论认为,具有最高生产率的企业进行FDI,具有比较高的生产率的企业出口,具有比较低生产率的企业只供应国内市场,具有最低生产率的企业只能被市场所淘汰。本文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沿用Melitz (2003)经典模型的逻辑思路,研究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否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通过运用我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出口行业确实有“生产率悖论现象”,即出口型企业的生产率不仅没内销企业高,反而低于内销企业的生产率。本文先是对我国对外贸易是否具有“生产率悖论现象”进行了探讨,用我国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确存在“生产率悖论”;其次为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我国对外贸易的“生产率悖论”问题,本文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2011年的五十多万个数据分不同行业、区域、所有制形式对“生产率悖论现象”进行了验证;再次,为了更准确的研究我国出口和生产率的数量关系,本文接下来建立了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的结果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有诸多创新之处,首先,在研究视角上,选取了当前国际贸易界最热门的话题进行研究,同时进行的实证研究分层次,基于企业层面的数据,而以往的研究多是基于行业层面的数据;其次,在数据选取上,先前的研究多是在2007年之前,本文选用2011年的数据,更具时效性;最后,在研究方法上,无论是检验的方法还是实证分析的思路,都力求全面准确详细,本文在实证分析环节,不断加入以往研究没有涉及到的新的变量,在控制新的变量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我国出口和生产率的关系,分析结果更加全面。
【关键词】:新新贸易理论 生产率悖论 出口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24;F752.62;F279.2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第1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10
  • 1.3 论文结构10-11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1-13
  • 第2章 文献综述13-18
  • 2.1 新新贸易理论相关文献综述13-14
  • 2.2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理论的扩展与检验14-15
  • 2.3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15-18
  • 第3章 我国对外贸易“生产率悖论”现象18-23
  • 3.1 我国对外贸易“生产率悖论”现象的提出18
  • 3.2 多角度统计方法验证我国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存在18-23
  • 第4章 我国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实证研究23-34
  • 4.1 变量的选取23-24
  • 4.2 我国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实证研究24-34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34-38
  • 5.1 结论34-35
  • 5.2 我国对外贸易“生产率悖论”现象的可能解释35-36
  • 5.3 政策建议36-37
  • 5.4 研究展望37-38
  • 参考文献38-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林;;劳动的社会生产率与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关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一点意见[J];经济研究;1982年03期

2 肖牧;计算生产率指标的方法[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7期

3 崔世娟,魏刚,陈良猷;中国生产率初步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李连发;;上市公司多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02期

5 龙飞;戴昌钧;原道谋;;论生产力的生产率测评制度缺陷与改进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年09期

6 苏日娜;;服务生产率困境及改进策略[J];经济论坛;2009年24期

7 叶彬;;我国企业集团背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5期

8 Ben Dolman;欧阳晓灵;谢琪;;澳大利亚生产率不再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J];经济资料译丛;2010年03期

9 张懿玮;徐爱萍;;服务生产率困境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6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石海平;;石景山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artin S. Feldstein邋实习生 白杰;收入,生产率,哪个增长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3 程海东;全球生产率增速:东风压倒西风[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嵇尚洲;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5 ;中国经济再十年[N];解放日报;2011年

6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主任);展望激流涌动的亚洲经济[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张军;中国经济再十年[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徐翼;中国步入发达经济体还有距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郑江淮;中国的比较优势哪里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中国竞争力提升之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萍;异质性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刘建森;中国制造业企业IT投资对生产率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郭悦;产业集聚对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巩崇一;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5 周天欢;产业生产率与国际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6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黄苹;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常建新;企业要素错配、技术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D];西北大学;2015年

10 田敏;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文娇;基于环境视角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2 刘源;要素配置扭曲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D];复旦大学;2014年

3 梁盼盼;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白婧;低碳约束下甘肃省工业行业生产率动态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5 张晓丽;信息技术是否提高了我国生产率?[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贾秀华;我国电力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7 罗丹;出口对生产率及创新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5年

8 周伟;中国服务业分工深化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9 李咏;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小企业投资绩效评价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10 魏梦茹;宏观经济政策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73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973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4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