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银行论文 >

行为契约视角下政府推行普惠金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7 20:59
  普惠金融是国家助力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有效金融服务体系,是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渠道。但是,普惠金融在实际运行中往往缺乏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目前的文献多着重于金融发展角度对普惠金融展开研究,研究政府在不同融资,信息和预期条件下推行普惠金融时的激励、约束以及影响的微观机制的较少。本文通过介绍契约参照点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同时引入两大心理偏好:互惠偏好与公平偏好,从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出发,针对借贷双方的不同借贷条件以及不同互惠预期情形,对政府推行普惠金融的参与、激励和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借贷双方的损失厌恶情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互惠预期形成的正社会资本有助于缓解借款人融资约束,而信息不对称对互惠预期与融资约束关系存在显著影响。政府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正社会资本形成和壮大、减少负社会资本累积、激活互惠型借贷双方有利参照依赖和避免不利参照依赖影响使项目净收益由正变为负的情形出现,具体干预措施为:直接贷款、补助/征税和行政命令,减轻信息不对称以及道德教育。最后,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提出政府推行普惠金融的建议。首先,重视理性预期作用;普惠金融的发展应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主...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中外文献回顾
        1.3.1 外国文献回顾
        1.3.2 国内文献回顾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结构安排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以及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社会资本
        2.1.2 普惠金融
    2.2 基础理论
        2.2.1 契约参照点理论
        2.2.2 社会资本理论
    2.3 与契约参照点理论区别
        2.3.1 引入互惠偏好
        2.3.2 引入公平偏好
    2.4 基础模型
        2.4.1 固定投资模型
        2.4.2 互惠行为
第3章 机制分析
    3.1 信息对称情形
        3.1.1 项目净现值为正pR≥I
        3.1.2 项目净现值为负pR

    3.2 信息不对称情形
        3.2.1 mR≥I且pR≥qR≥I
qR">        3.2.2 mR≥I且pR≥I>qR
qR">        3.2.3 mRqR
  •         3.2.4 mRpR≥qR
  •     3.3 关于损失厌恶的分析
        3.4 关于社会资本的分析
    第4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主要结论
        4.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其他论文和其他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普惠金融创新能否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J]. 梁榜,张建华.  中国科技论坛. 2018(11)
    [2]外籍高管驱动高管薪酬增长了吗——来自契约参照点的经验证据[J]. 罗昆,杨蓉.  财贸研究. 2018(08)
    [3]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约束[J]. 包钧,谢霏,许霞红.  上海金融. 2018(07)
    [4]普惠金融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来自中国中小微企业的经验证据[J]. 邹伟,凌江怀.  财经论丛. 2018(06)
    [5]社会资本、法律制度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替代效应还是互补效应?[J]. 崔巍,文景.  国际金融研究. 2017(11)
    [6]再论普惠金融及其本质特征[J]. 白钦先,张坤.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7]金融包容与银行业机构:文献述评与展望[J]. 粟勤,张娜.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8]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部六省的实证分析[J]. 张宇,赵敏.  华东经济管理. 2017(03)
    [9]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107家农村信用社全机构数据的经验考察[J]. 张珩,罗剑朝,郝一帆.  中国农村经济. 2017(01)
    [10]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J]. 罗斯丹,陈晓,姚悦欣.  当代经济研究. 2016(12)

    博士论文
    [1]手机银行、技术推动与金融形态[D]. 刘海二.西南财经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发展小额信贷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研究[D]. 黄志华.福建农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63234

  •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2963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1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