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高原湖相泥炭土次固结特性及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5 15:00

  本文关键词:高原湖相泥炭土次固结特性及机理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泥炭土 次固结 固结压力 加荷比 Cα/Cc


【摘要】:泥炭土地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将产生显著的工后沉降,必须明确其次固结特性及机理。针对取自昆明、大理的高原湖相泥炭土开展了一系列次固结试验,探讨了取样深度、加荷比R、加荷方式、固结压力p对次固结系数C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级加载下,泥炭土的e lgt曲线以反"S"型为主,次固结变形占总变形量的比例较大;泥炭土在宏观上与普通原状土存在相似的Cα p关系,即Cα随p的增大而增大到峰值,之后减小并趋于稳定;但泥炭土峰值Cα对应的p不等于前期固结压力cp,而为100~200 k Pa。通过建立微结构模型,对泥炭土次固结特性进行了机理分析,认为峰值Cα对应的固结压力p应为泥炭土从多孔隙状态压缩至相对密实状态的临界荷载。昆明泥炭土的次固结系数和压缩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比值Cα/Cc可视为常数,和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108217) 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1FZ047) 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GH201401)
【分类号】:TU447
【正文快照】: 0引言泥炭土(泥炭和泥炭质土的统称)是由有机残体、腐殖质和矿物质组成的特殊土。据统计,泥炭土在全世界59个国家和地区有所分布,总面积高达415.3万km2以上,在中国的分布面积约4.2万km2[1]。泥炭土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特点,是工程性质极差的特殊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秋娟;陈晓平;;软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2 张卫兵;谢永利;杨晓华;;压实黄土的一维次固结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3 余湘娟;殷宗泽;董卫军;;荷载对软土次固结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4 朱俊高;冯志刚;;反复荷载作用下软土次固结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5 吴宏伟;李青;刘国彬;;上海黏土一维压缩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6 沈珠江;软土工程特性和软土地基设计[J];岩土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7 陈晓平;周秋娟;朱鸿鹄;张波;;软土蠕变固结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8 邵光辉;刘松玉;;海相结构软土的次固结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8期

9 曾玲玲;洪振舜;刘松玉;陈福全;;重塑黏土次固结性状的变化规律与定量评价[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存宝;李元鑫;戴玉双;朱哲明;;车辆荷载和静荷载对路肩式挡墙影响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2 程学义;;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技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陈德金;张金宝;;公路路基土石混填施工与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4 王俊波;戴鹏;;土工网加筋换填土处治过湿路基室内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5 陈良碧;;强风化岩路基湿化变形机理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6 盛士刚;王芳;;路基工程中的石方路基质量控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张铁志;于巍;朱峰;张志;;加筋铁尾矿用于道路基层的试验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袁灯平,黄宏伟,马金荣;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三维非线性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9 陈中伟;张吉雄;茅献彪;巨峰;刘旭东;;充填黄土压缩蠕变特性与湿陷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10 党进谦;蒋仓兰;吉中亮;;剪切速率对结构性黄土力学性状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相国;尹晓波;马保国;王海峰;李俊晓;;改性剂对粉煤灰-水泥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曾玲玲;陈晓平;刘松玉;;软土结构性及不同应力路径对本构模型的影响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师蕾;李娜;;浅析石灰稳定土随时间变化规律[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吕海波;孔令伟;汪稔;;琼州海峡铁路轮渡北港防波堤爆破挤淤施工出现的问题及对策[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王彬;王常明;张先伟;李军霞;;漳州软土蠕变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邹宇;王清;苑晓青;郑浩然;张明瑞;吕赫;项乃亮;;考虑预压荷载对吹填土次固结系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姜庆联;;浅谈土工击实试验的影响因素[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8 张研究;;浅谈闷灰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及试验检测[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刘坤岩;;融雪剂对混凝土路面剥蚀破坏机理及预防措施的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郑颖人;陆新;李学志;姚炳卿;冯遗兴;何红云;;强夯加固软粘土地基的工艺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茜;稻草加筋滨海盐渍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D];兰州大学;2011年

2 韩春鹏;石灰处治土路基冻融作用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赵健;软土地基强度试验研究及其增长计算理论[D];中南大学;2010年

4 孙丽云;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固结试验与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张青哲;土基振动压实系统模型与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李金柱;软黏土地基大应变流变固结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智超;高填方路堤流变沉降本构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杨爱武;结构性吹填软土流变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张锋;深季节冻土区重载汽车荷载下路基动力响应与永久变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上官子昌;土压平衡盾构机密封舱压力控制机理模型及其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常明,肖树芳,夏玉斌,刘成民;海积软土的固结蠕变性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何开胜,沈珠江;天然沉积粘土的结构性调查[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3 雷华阳,肖树芳;天津软土的次固结变形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4期

4 徐珊;陈有亮;赵重兴;;单向压缩状态下上海地区软土的蠕变变形与次固结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5 王年香,魏汝龙;沿海软粘土取土质量的对比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2期

6 何开胜,沈珠江;结构性土的微观变形和机理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7 余志顽,,赵维炳,顾吉;粘弹-粘塑性软基排水预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8 林孔锱;张鲁年;廖树德;詹一琴;;海堤分期施工预压的试验及其观测与分析[J];海洋工程;1986年02期

9 汤岳飞,冯紫良,林翰,陈欣;软土工程中固结非线性流变耦合分析[J];建筑结构;2000年11期

10 张洪亮,胡长顺,刘保健,王建海;压实石灰黄土力学特性试验[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俊;王华永;左俊;;泥炭土工程地质特性与基础加固方法[J];路基工程;1993年04期

2 严其芳,张水平;水泥搅拌桩在泥炭土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02年05期

3 张留俊;黄晓明;王攀;王福胜;;泥炭的微观结构及工程性质[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1期

4 张路;詹长久;李翠华;刘一亮;;昆明滇池泥炭土的某些特性[J];土工基础;2006年02期

5 黄俊;南昆线七旬泥炭土地基加固工程设计与施工[J];路基工程;1999年06期

6 方明山;南昆线七甸泥炭土路基加固技术[J];路基工程;2000年01期

7 ;泥炭土的固结强度和压缩变形问题[J];勘察技术;1978年03期

8 谢黎黎;;水泥搅拌桩对处理泥炭土地基的实践[J];浙江建筑;2009年11期

9 薛晓辉;梁小勇;欧阳志;;挤密碎石桩在加固泥炭土地基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黄俊;南昆线七旬泥炭土的工程岩土学特征[J];路基工程;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蒋军;稀有的大型真菌:泥炭菇[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2 吉林神农集团董事长 王中;中国泥炭当自强[N];中国花卉报;2007年

3 丹麦品氏托普公司 张晓春;泥炭的分类与应用[N];中国花卉报;2006年

4 丹麦品氏托普公司 张晓春;泥炭的分类与应用[N];中国花卉报;2007年

5 依德;泥炭在高尔夫球场中的应用[N];中国花卉报;2009年

6 刘宝效;泥炭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花卉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谭川江;资源和品质导向极致产品[N];中国花卉报;2012年

8 胡一民;泥炭土与草炭土有何区别[N];中国花卉报;2004年

9 ;高新区高质量建设抚仙路[N];玉溪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志华;高原湖相泥炭土固结压缩及卸荷回弹变形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斗;滇池泥炭土微观结构特征及工程力学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琳;昆明滇池泥炭土工程力学性状的改良试验[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蒋卓吟;固化泥炭土的力学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孙晓娟;滇池泥炭土工程地质特性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6 邓昭衡;外源氮输入和冻融对泥炭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7 刘渝;滇池泥炭土物质组分和微观结构对力学强度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8 吕俊青;昆明盆地泥炭土流变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扬;昆明盆地泥炭土渗透变形特征及变形本构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明明;岸边土体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的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26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226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5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