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耗能支撑加固震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摩擦耗能支撑加固震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摩擦耗能器 摩擦耗能支撑 震损加固 预紧力 抗震性能
【摘要】:进行3榀采用摩擦耗能支撑修复震损框架试件和2榀对比框架试件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重点研究采用一种新型摩擦耗能支撑修复震损框架的效果和摩擦耗能器预紧力对加固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对试件的破坏特征、强度、刚度和耗能性能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摩擦耗能器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接近理想矩形,摩擦耗能支撑工作性能稳定;耗能支撑加固后的震损框架水平承载力和抗侧刚度显著提高;随着摩擦耗能器预紧力增大,加固效果明显提升;耗能支撑加固震损框架的耗能能力可以恢复甚至大幅度提高,且耗能支撑是加固框架的主体耗能部位。研究成果可为震损框架的加固改造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19,51208219) 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2012Y005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20123501110002)
【分类号】:TU375.4;TU352.11
【正文快照】: 引言汶川地震后,震损结构的快速修复与加固引起地震工程界的广泛关注。耗能减震技术因具有减震机理明确、减震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已在实际工程结构的减震控制中得到应用[1]。将耗能减震装置应用于可修复震损结构的加固,相较与传统的抗震加固方法(如增设抗震墙法、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欧进萍,李洪泉,邱法维,吴波;采用耗能减震装置修复震后有损伤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1期
2 张超;翁大根;彭林海;;震损钢筋混凝土结构减震加固研究进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年03期
3 闫维波;李振宝;马华;周锡元;段世昌;;带耗能器-限位斜撑RC框架震损修复后抗震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7年07期
4 郭子雄;张鹏;黄群贤;陈庆猛;庄景峰;;长孔螺栓板式摩擦耗能器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5 李洪泉,欧进萍,王光远;地震后有损伤钢筋混凝土框架耗能减震加固试验分析[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吴波,李洪泉,欧进萍;地震后有损伤结构的耗能减震加固设计[J];世界地震工程;1995年02期
7 李洪泉,陈颖,欧进萍,邓学文;地震损伤钢筋混凝土结构耗能减震加固设计实用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进萍,李洪泉,邱法维,吴波;采用耗能减震装置修复震后有损伤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1期
2 欧进萍,何政,吴斌,邱法维;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3 袁平;吴知丰;马兴瑞;;利用退化刚度估计建筑结构地震破坏指数[J];工程抗震;1997年04期
4 周云;邓雪松;汤统壁;吴从晓;聂一恒;丁鲲;;中国(大陆)耗能减震技术理论研究、应用的回顾与前瞻[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6期
5 周云;吴从晓;吴从永;;底层框架震损结构断柱装垫加固方法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2期
6 张超;翁大根;彭林海;;震损钢筋混凝土结构减震加固研究进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年03期
7 孟晓明;赵建昌;;耗能减震技术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12年09期
8 程树良;刘心洁;辛亚军;颜学渊;王焕定;;工字型钢铅组合耗能器减震体系的优化设计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9期
9 Tan Ping;Fang Chuangjie;Zhou Fulin;;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novel damped outrigger system[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4年02期
10 彭剑;赵珧冰;孙测世;王连华;;磁流变阻尼器—斜拉索控制系统中的时滞效应[J];工程力学;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秀领;非对称建筑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杨木旺;大跨度刚性空间结构竖向地震的静力弹塑性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3 王冬雁;无粘结预应力装配混凝土节点抗震及震损加固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4 刘金龙;地震作用下多塔斜拉桥失效模式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苏娟;火灾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6 彭剑;工程柔性结构振动控制中的时滞动力学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赵明生;基于能量原理的中深孔台阶爆破振动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商昊江;高层钢筋混凝土基础隔震结构减振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9 幸厚冰;高柔结构AMD振动控制系统实施的相关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卫东;加大截面法加固轴心受压柱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杨满;在役多龄期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张凤鑫;基于构件损伤因子的高层框筒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D];天津大学;2010年
4 梁碧云;新型多层框排架结构工业厂房的耗能减震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红梅;基础磨擦滑移隔震结构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6 王学民;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试验与恢复力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郭海柱;钢筋混凝土梁的损伤评估[D];河南大学;2006年
8 白丽丽;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构件剩余承载力与可靠性指标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苏娟;钢筋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何红霞;自密实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加固轴心受压柱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琏;戴国莹;;唐山地震作用下一座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的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1年01期
2 欧进萍,吴波;压弯构件在主余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4年03期
3 欧进萍,邱法维;耗能-隔震柔性底层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实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2期
4 欧进萍,吴斌;摩擦型与软钢屈服型耗能器的性能与减振效果的试验比较[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3期
5 周云,周云,邓雪松,刘季;钢屈服-摩擦复合耗能器的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1期
6 薛伟辰,程斌,李杰;低周反复荷载下高性能混凝土震损框架的抗震性能[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3期
7 周云,丁春花,邓雪松;基于性能的耗能减震加固设计理论框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5期
8 周云;吴从晓;吴从永;;底层框架震损结构断柱装垫加固方法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2期
9 潘秀珍;郝际平;王德法;朱轶韵;高杰;;单斜杆耗能器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6期
10 闫维波;李振宝;马华;周锡元;段世昌;;带耗能器-限位斜撑RC框架震损修复后抗震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云;吴从晓;;灾后建筑加固耗能减震技术与方法[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2 高向宇;李永梅;尹学军;;使用防压曲支撑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议[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西林,李俊兰;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2 朱晓东,冯晓峰,李勇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特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3 方晓铭;吴芸;王旭峰;;一种改进的刚性连接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6年04期
4 张鑫;梁猛;赵考重;;配筋灌孔速成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雍承鑫;;从汶川大地震看羌族碉楼的抗震性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金恩平;王秀丽;吴长;;刚度分布对复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8期
7 贾明明;吕大刚;张素梅;蒋守兰;;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基于延性的抗震性能设计[J];工程力学;2010年S2期
8 陈万山;杨德健;;局部配筋对页岩空心砖墙体抗震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14期
9 贾连光;李庆文;孙宏达;;扩高比对蜂窝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J];钢结构;2011年10期
10 李斌;;福建省镇(乡)村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调查(Ⅰ)[J];建筑结构;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吴建有;曹万林;魏文湘;郝春森;曲英华;;L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谢强;薛松涛;陈昒;姚谦峰;王清敏;;高层轻板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赵均;朱丹;陈向东;;结构参数沿高度方向突变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李斌;陈颖;;闽东地区联建房抗震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玉岚;蒋沧如;;底部框剪砖房的抗震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7 曹炳政;罗奇峰;;浅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8 董军;吉小萍;;两类新型隅撑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贾国庆;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常州凯悦中心12#楼抗震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10 梁钰;孙伟;;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冼云儿 谢宏栋;穗番禺区普查建设工程抗震性能[N];广东建设报;2009年
4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5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6 记者 谢峰 通讯员 裴蕾;高楼绑“韧带”提抗震性能[N];首都建设报;2013年
7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8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9 钱铮;日本 建筑定期做“体检”[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赵秀红;制定校舍抗震性能普查加固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飞;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锋;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于敬海;新型轻质加气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戴金华;既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改造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冯宏;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冬豹;输变电电气设备典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罗曙光;西部农房抗震与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蒋伟;新型轻质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王敏仕;煤气化高层工业厂房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程琪;玻璃纤维网增强复合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邹磊;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田浩;某平面L形不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8 苏志德;外套增层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万山;带缝空心保温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年
10 王磊;基于Pushover方法对改造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44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24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