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软弱夹层顺层边坡的抗滑桩加固稳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含软弱夹层顺层边坡的抗滑桩加固稳定性分析 出处:《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抗滑桩 顺层边坡 设桩位置 桩间距 安全系数
【摘要】:抗滑桩是加固边坡经常采用的工程措施,其加固效果一直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采用基于场变量的强度折减法对抗滑桩加固的含软弱夹层顺层边坡进行三维弹塑性计算,分析设桩位置和桩间距的变化对边坡的安全系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抗滑桩设在边坡的中下部可有效达到抗滑作用,设在中上部可以阻止边坡上部的滑动;边坡的安全系数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工程边坡的抗滑桩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单位】: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U43
【正文快照】: 抗滑桩是滑坡加固设计中最常用的措施,由于施工简单、快捷、对原始边坡的扰动较小,因此在滑坡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抗滑桩加固后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主要有极限平衡法[1]和数值分析方法[2-3]。其中极限平衡法需要假设滑动面以及桩土的受力情形,但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韦立德,杨春和,高长胜;基于三维强度折减有限元的抗滑桩优化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2 年廷凯;徐海洋;刘红帅;;抗滑桩加固边坡三维数值分析中的几个问题[J];岩土力学;2012年08期
3 刘怡林;宁兆轲;姜瑞清;黄茂松;;抗滑桩加固含软弱夹层边坡三维弹塑性数值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友;邓勇;纪秋林;李信臻;胡百万;;云奉高速公路奉节东立交高填方边坡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2 王喜刚;金俐伶;张彬;;抗滑桩长度的数值法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杨雪强;凌平平;杨锐;陈桂林;;坡顶局部荷载下边坡的二维和三维稳定分析(Ⅰ)——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邹盛堂;戴自航;;双排抗滑桩与门架抗滑桩的有限元分析对比[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邹盛堂;戴自航;;抗滑桩加固土坡效果及合理桩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年廷凯;李东晨;徐海洋;李红英;;双排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与荷载传递机制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7 李宏全;秦磊;秦伟航;杨兴旺;;抗滑桩桩位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强度折减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年06期
8 魏建贵;黄双华;汪杰;;高临空抗滑桩桩间土回填施工稳定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5期
9 李骏;蔡斌斌;;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4年06期
10 刘娟;朱磊;;边坡抗滑桩设计分析[J];城市地理;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柳群义;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与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树丰;汶川地震滑坡微型桩防治工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朱益军;基于GIS公路边坡稳定评判与防护决策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赖金星;高海拔复杂围岩公路隧道温度场特征与结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李荣建;土坡中抗滑桩抗震加固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7 李长冬;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机理及其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8 江浩;钙质砂中桩基工程承载性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9 闫金凯;滑坡微型桩防治技术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李寻昌;滑坡与锚杆抗滑桩相互作用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渊召;抗滑桩处治高填方路堤滑坡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万少石;涉水边坡稳定性的三维强度折减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邵安东;用强度折减法对抗滑桩支护边坡的优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梁勇旗;公路高填方滑坡处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戎斌斌;边坡抗滑桩空间优化布置与安全监测[D];浙江大学;2010年
6 吴剑;抗滑桩支护效果分析与工程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杨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治理公路滑坡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2年
8 王建勇;滑体蠕动工况下抗滑桩的受力分析[D];重庆大学;2012年
9 谢文亭;抗滑桩支护结构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李东晨;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抗滑桩—边坡体系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长胜;陈生水;杨守华;魏汝龙;;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单元法的抗滑桩加固边坡特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2 陈立新,王士川;抗滑桩的弹塑性理论分析[J];工业建筑;1997年07期
3 吕庆;孙红月;尚岳全;;抗滑桩桩后土拱形状及影响因素[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孙伟,龚晓南;土坡稳定分析强度折减有限元法[J];科技通报;2003年04期
5 赵尚毅,郑颖人,邓卫东;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6 马建勋,赖志生,蔡庆娥,徐振立;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三维有限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6期
7 连镇营,韩国城,孔宪京;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研究开挖边坡的稳定性[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8 周德培,肖世国,夏雄;边坡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9 高长胜;魏汝龙;陈生水;;抗滑桩加固边坡变形破坏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10 张建勋,陈福全,简洪钰;被动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晨光;姜祖彬;李光;姜霞;李金洲;;抗滑桩设计探索与初步实践[J];中国矿山工程;2008年04期
2 任伟中;陈浩;唐新建;白世伟;范建海;方晓睿;;运用钻孔测斜仪监测滑坡抗滑桩变形受力状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3 李明镇;关于空心抗滑桩的研究[J];铁道建筑;1993年11期
4 陈立新,王士川;抗滑桩的弹塑性理论分析[J];工业建筑;1997年07期
5 王士川,陈立新,张进;抗滑桩的弹塑性理论分析(Ⅱ)[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6 张立舟;皮小强;岂凡;;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典型抗滑桩为例评估弹性抗滑桩安全性[J];路基工程;2013年06期
7 张军,谢珍;抗滑桩设计计算系统的开发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0年02期
8 邹广电,陈生水;抗滑桩工程的整体设计方法及其优化数值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9 余小马;滑坡治理中抗滑桩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城市勘测;2003年01期
10 郑束宁,孙小三,吕庆,尚岳全;优化设计理论在抗滑桩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同录;李萍;;抗滑桩设计计算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门玉明;李寻昌;张涛;韩冬冬;王海英;;锚索抗滑桩破坏模式探讨[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斌;王舟;罗培聚;陈富强;;抗滑桩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6年
4 王雷;赵法锁;王艳婷;;基于最低工程造价锚索抗滑桩锚拉力匹配问题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姚爱军;宿宁;龙利民;;典型土-岩复合边坡抗滑桩内力分析与设计方法[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谭捍华;;公路抗滑桩的类型及应用[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郑颖人;赵尚毅;梁斌;宋雅坤;雷文杰;;抗滑桩设计新方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8 吴应祥;刘东升;宋强辉;欧益宏;;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抗滑桩滑坡推力及抗滑桩内力可靠性分析[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9 李荣海;迟淑萍;;全埋式钢轨抗滑桩在边坡处治工程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肖尊群;许彩云;江勇;焦如义;杨天冰;;刚性抗滑桩结构锚固深度的模糊随机可靠性分析[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永江;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的效果评价与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09年
2 张晓咏;抗滑桩现场试验及其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0年
3 肖淑君;锚拉抗滑桩设计计算理论和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李荣建;土坡中抗滑桩抗震加固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李长冬;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机理及其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6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辉;拱形抗滑桩墙结构体系工作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于洋;双排抗滑桩受力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高长胜;边坡变形破坏及抗滑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刘静;基于桩土共同作用下的抗滑桩的计算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新星;边坡抗滑桩受力分析与结构优化[D];三峡大学;2010年
2 李霍;抗滑桩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及结构安全评估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3 宫大辉;内埋抗滑桩加固高填方边坡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秦晓睿;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边坡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张震;小河沟2号滑坡治理设计与数值模拟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6 罗惠;抗滑桩加固边坡三维最小势能稳定性分析方法[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7 梁家珲;泥岩抗滑桩现场静载试验与相关设计参数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韩冰;延安地区建筑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抗滑桩加固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沈佳轶;抗滑桩在岩质滑坡治理中的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付昱凯;抗滑桩与滑坡岩土体共同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17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1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