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城镇化下北方省区集中供暖耗煤及节能潜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5 19:06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下北方省区集中供暖耗煤及节能潜力分析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供暖耗煤 节能潜力 预测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这将导致北方省份集中供暖耗煤大幅增长,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有必要通过科学评估未来的供暖耗煤量及其节能潜力对这一问题给予回答。本文首先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供暖面积和能耗效率分别显著地正向和负向影响着耗煤量,然后对城镇化下的集中供暖人口的演变轨迹进行分析,进而划分出棚户区居民、老楼房居民、新楼房居民和流动暂住居民等供暖人群,构建出各群体人口增长及其供暖面积的核算模型,并预测出2011-2025年间各地的供暖人口及供暖面积,最后结合现实情境、节能情境Ⅰ(住房保暖水平改造)和Ⅱ(取暖用能效率改造)的单位耗煤量核算出各地供暖耗煤量及其节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与2011年相比,2025年的北方城市集中供暖人口数量将增长0.41亿人,相应地供暖面积将增长23.10亿m2,由此引发的煤炭消耗量将达到1.52亿吨标煤(tce),增长了0.48亿tce,而在节能情境Ⅰ和Ⅱ中,煤炭消耗量将仅为0.90和0.68亿tce,节煤效果非常显著;分省区来看,山东和辽宁都一直是供暖耗煤大省,但所占份额将会有所下降,而黑龙江、河南和吉林等省份的城镇化进程更快,供暖耗煤量也将快速上升,其它省份的供暖耗煤增长相对稳健;以2011和2012年为基准的预测结果精度检验证明了以上结果的可靠性。由此说明,虽然大力实施城镇化将带来供暖面积的增加,引发北方地区对供暖耗煤的刚性需求,但如果房屋保暖和用能效率等节能水平真正达到国家标准,供暖耗煤并不会比现有水平大幅增加,反而会略有减少,表明城镇化下的供暖耗煤并不会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当前的工作重点应集中于节能措施的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场化情境下的动力煤贸易空间均衡模型及仿真研究”(编号:71373261);“我国分散型可再生能源技术扩散模型与政策设计”(编号:71003097)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江苏省能源经济管理研究基地)项目
【分类号】:TU832;TU111.195
【正文快照】: 我国北方省区冬季严寒,居民需要取暖过冬。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冬季取暖主要来源于就地取材的秸杆等生物质能源,而城镇地区的取暖主要依赖于煤炭这一化石能源,包括棚户区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用煤和管道供热式的集中用煤。分散式的烧煤取暖在带给人们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饱受诟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董海广;许淑惠;;华北地区典型农宅采暖能耗模拟及节能分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刘耀彬;;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3 荆影;;几种采暖供热方式的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07期

4 于春龙;;几种集中供热方式的分析与比较[J];节能技术;2010年01期

5 陈莉;方修睦;方修琦;李帅;;过去20年气候变暖对我国冬季采暖气候条件与能源需求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4期

6 陈莉;方修琦;李帅;张少锋;;中国与欧美寒冷地带采暖耗能的比较[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加强;方修琦;郑蔚恒;王大伟;冯云荷;;大学校园冬季供暖中的节能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毕军贤;;中部县域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耗量关系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杨续超;顾骏强;陈葆德;;近49年中国夏季制冷度日数的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4 许泱;周少甫;;我国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5 黄献松;;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以陕西省电力消费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6 王亚菲;;城市化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3期

7 袁晓玲;方莹;张宝山;;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以关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3期

8 刘梦琴;刘轶俊;;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关系——基于30个省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9 张欢;成金华;;我国城市化与能源需求关系检验[J];城市问题;2011年08期

10 郭郡郡;刘成玉;;城市化对碳排放量及强度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区域城市化演进的能源消费响应机理[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安月改;田国强;司丽丽;;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能源的影响和适应性对策[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3 李智才;施洪波;郭慕萍;吴效中;刘月丽;;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能源消费的影响[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4 毕军贤;;中部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明亚;潘毅群;黄治钟;沙华晶;;上海地区建筑能耗模拟用天气参数预测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财;郭军;史佒;熊明明;;气候变化对天津市商场和居住建筑极端能耗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7 孙佳丽;陈兵;苗茜;朱宝;;气候变化对江苏省采暖和降温耗能的影响[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4年

8 TIAN Yin;DONG Hong-hui;JIA Li-min;QIN Yong;XIA Xian-peng;;Architectures for Train Condition Monitoring Network[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高峰;王宝书;姚瑶;王宁;王乙汀;张丽宏;;东北地区采暖期气温及采暖指标特征分析[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 第五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气象服务与信息化[C];2015年

10 李岚;齐昕;林毅;关建华;唐亚平;孙婧;;沈阳地区采暖期气候特征与节能预报技术研究[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 第五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气象服务与信息化[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沈续雷;气候变化对大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海东;气候变化对我国取暖和降温耗能的影响及优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谢品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效应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7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凤升;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9 樊星;中国碳排放测算分析与减排路径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王萱;中国碳生产率变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明珊;若干供暖空调方式的(火用)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士彬;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分析与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陈娜;基于未确知聚类方法的秦皇岛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谭炳刚;气候变化对天津地区建筑能耗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2年

5 祝晓庆;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响应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蔡愿;江西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及计量分析[D];南昌大学;2011年

7 褚志明;辽宁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陈筱莉;我国进口贸易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李雪慧;河南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预测[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靳玲;中国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伟;解国珍;闫树龙;吴刚;张新兴;;新农村建设中太阳能采暖技术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2 郑云鹤;;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与中国的能源消费研究[J];北方经济;2006年10期

3 武德俊;《京都议定书》实施 世界拉开温室气体减排大幕[J];节能与环保;2005年02期

4 陈峪,黄朝迎;气候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0年S1期

5 陈广孚,张晓艳,盛晓文;几种供暖热源形式的技术经济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2年03期

6 吴巧生,成金华,王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7 梁巧梅,魏一鸣,范英,Norio Okada;中国能源需求和能源强度预测的情景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8 茅艳;刘加平;;寒冷地区住宅窗户节能技术[J];工业建筑;2006年01期

9 符淙斌,王强;南亚夏季风长期变化中的突变现象及其与全球迅速增暖的同步性[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1年06期

10 王新一,尹洪超,李纪峰;,

本文编号:1334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34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4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