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火灾后既有结构混凝土损伤评估的突变模型

发布时间:2018-01-03 14:20

  本文关键词:火灾后既有结构混凝土损伤评估的突变模型 出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混凝土 火灾损伤 突变理论 损伤系数 抗压强度


【摘要】:为了充分考虑火灾后混凝土损伤的多种控制因素,简便而可靠的混凝土损伤综合评估方法,选取抗压强度、耐久性、爆裂和裂纹等4个损失系数为评价指标,采用突变理论的归一化公式和突变原则,构建火灾后混凝土损伤综合评估的突变模型,并予以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与模糊综合法、投影寻踪法、分形插值法、属性识别法、可拓物元法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评价结果客观准确,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火灾后混凝土损伤综合评估新方法。
[Abstract]:In order to fully consider various control factors of concrete damage after fire, a simple and reliabl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of concrete damage is presented. Four loss factors, such as compressive strength, durability, burst and crack, are selected as evaluation indexes. The catastrophe model for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oncrete damage after fire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normalized formula and catastrophe principle of catastrophe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the same as fuzzy synthesis method and projection pursuit metho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fractal interpolation method, attribute recognition method and extension matter-element method have good consistency,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objective and accurate. It is a simple and practical new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oncrete damage after fire.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河北省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K14B01)
【分类号】:TU37;TU352.5
【正文快照】: 数字出版日期:2016-11-140引言混凝土结构经历火灾高温后,其材料性能将大为退化,结构安全性也将降低[1-2]。混凝土火灾损伤程度取决于混凝土性能和火灾作用,两者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非线性交换。火灾作用具有随机性,混凝土性能具有不确定性,它们的表征参数具有多样性、模糊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列民,崔德密;超声法诊断混凝土损伤层厚度[J];工业建筑;2005年02期

2 唐松花,罗迎社,周筑宝;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混凝土损伤演变方程[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5年01期

3 张建纲;水中和;余小华;;冲击回波法评价混凝土损伤程度的研究[J];无损检测;2008年04期

4 李文博;于广明;孟丹;王爱华;;基于混凝土损伤弹性本构的Ⅱ型断裂判据[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周青松;于清树;;混凝土损伤模型及断裂判据[J];矿业快报;2008年08期

6 孟范例;;混凝土损伤计算模型述评[J];商品与质量;2009年S5期

7 余江滔;刘媛;陆洲导;;受火后混凝土损伤深度的超声波检测算法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4期

8 张安哥,谢敏,刘平;混凝土损伤模型概述——“结构损伤”课题报告之一[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9 郭少华;混凝土损伤的非线性细观统计模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封伯昊,张立翔,李桂青;混凝土损伤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褚洪岩;陈建康;;导电混凝土损伤-电阻率关联关系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王政;李恩征;曹菊珍;;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3 张洁龙;张雄;;火灾建筑物混凝土损伤鉴定方法与原理[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从亚;逯静洲;王凤达;;基于高斯积分算法的混凝土损伤模型[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5 范颖芳;刘江林;王大为;;利用超声无损检测技术评价模拟酸雨环境下混凝土损伤厚度[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6 牟艳君;梁咏宁;;超声检测混凝土损伤层厚度[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7 李曙光;陈改新;纪国晋;;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混凝土损伤评价方法研究[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8 匡亚川;欧进萍;;智能混凝土损伤自修复全过程分析[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C];2007年

9 徐胜林;宋显辉;;混凝土损伤的红外热像检测[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10 苗春;张雄;杜红秀;;火灾混凝土损伤评估新技术[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向东;混凝土损伤理论在水工结构仿真分析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2 逯静洲;三轴受压混凝土损伤特性理论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谦;饱和水工混凝土损伤及破坏实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志强;混凝土损伤自愈合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3 张伟;基于隐式梯度模型混凝土损伤的数值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4 赵文彦;混凝土损伤相变协同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5 邓爱民;混凝土损伤行为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6 李敏;混凝土损伤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孙从亚;三轴加压下混凝土损伤模型与损伤特性研究[D];烟台大学;2009年

8 李运军;基于非局部损伤模型的混凝土损伤的数值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吴丽琴;单轴受压混凝土损伤的细观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10 李建阳;爆炸载荷下水中混凝土损伤破坏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74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74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3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