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特征组合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分类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维特征组合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分类 出处:《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利用 分类 农村地区 农村居民点 布局 组合矩阵 平谷区
【摘要】: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应加强对其空间布局的科学表征与分类研究。该文通过阐释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内涵及关键构成要素,构建了多维度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及组合矩阵,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分析了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及类型。结果表明:可从空间规模、形态及区位3个维度刻画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共划分为10种布局类型,以中等规模-形态一般规整-优势区位、中等规模-形态规整-优势区位为主。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对农村居民点的规模特征起到基础性控制作用,而城镇辐射及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达性进一步影响了农村居民点的空间状态。基于组合矩法综合多维度特征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分类,可为村庄整治和布局调整提供指导。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key components of the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 the paper constructs a multi - dimension characterist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a combination matrix , and takes Pinggu district as an example ,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the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535,41301616,41271111)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2013D009012000003)
【分类号】:TU982.29
【正文快照】: 张瑞娟,姜广辉,王明珠,等.基于多维特征组合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分类[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4):286-292.Zhang Ruijuan,Jiang Guanghui,Wang Mingzhu,et al.Layout classific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based on combination of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J].Transact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子剑;张凤荣;姜广辉;孟繁盈;金明丽;;北京市平谷区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2 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屈琼英;彭鹏;;论新时期农村聚居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3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4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5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6 韩非;蔡建明;;我国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演变与重建[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7 姜广辉,张凤荣,颜国强,宋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和整理[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4期
8 郭晓东;马利邦;张启媛;;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基本类型分析——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1期
9 刘明皓;李东鸿;夏保宝;;基于PPA方法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海贝贝;李小建;许家伟;;巩义市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豪中;王赢;温亚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村落形态发展影响分析——以关中地区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2 张金萍;汤庆新;张保华;;基于GIS和RS的山东冠县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变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3 辛凤云;胡晓洁;张海燕;于广清;;论科学发展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4 王欢;;土地整理分区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5 赵国玲;;简析整理农村建设用地[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6 夏健;王勇;;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对农村聚落形态演化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7 赵栻泰;廖和平;;浅析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8 汤永鸿;杜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以石家庄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9 毕舒童;李兴佐;赵海勇;李坤;邵蕾;;空心村土壤肥力质量分析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10 江国逊;沈山;;空心化村庄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家君;刘嘉俊;谢淼;;沿黄典型农区村域空心化特征及其微观机理——以兰考县三个村为例[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杨立;郝晋珉;周宁;王丽敏;郭德吉;;黄淮海平原村庄空间结构优化—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东升;丁爱芳;;基于GIS的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力研究——以贵州省金沙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鹏;彭开丽;张安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宅基地区位决策问题探讨——基于湖南省洪江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微观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曲衍波;张凤荣;;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区域差异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谢建豪;袁伟伟;;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利用探讨[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8 张鹏;彭开丽;张安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宅基地区位决策问题探讨——基于湖南省洪江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微观分析[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王语;张晓锁;;加强农村建设用地规划 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美球;何维佳;王亚平;吴其生;;当前农户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意愿的实证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边振兴;沈阳经济区核心地带村庄用地转型与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4 费明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综合利用与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钰;陕甘宁生态脆弱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田光进;基于遥感与GIS的9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9 蔡为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性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郭文华;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京钊;基于LUCC与RS/GIS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建华;基于GIS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田素娟;基于区域远期土地利用规划的黄河口湿地景观变化及保护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超;村庄用地综合适宜度评价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5 覃瑜;市域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徐海超;济阳县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平;西安周边地区旅游景区地域性景观表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王龙;“空心村”治理背景下农村土地的流转与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李云强;GIS支持下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及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法明;诸城市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及其整理潜力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梅;中国古代传统聚落的生态环境探析[J];安徽建筑;2003年06期
2 林毅夫;;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J];北方经济;2006年05期
3 赵之枫;乡村聚落人地关系的演化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许传青,徐小虎,于晓军,乔元华,曾衍钧;心瓣膜置换术远期死亡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与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1期
5 周万村;三峡库区土地自然坡度和高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1期
6 陈振杰;李满春;刘永学;;基于GIS的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7 朱亮;吴炳方;张磊;;三峡典型区农村居民点格局及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8 高文杰,连志巧;村镇体系规划[J];城市规划;2000年02期
9 刘琳,刘长滨;论“迁村并点”规划思想的实施——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10 吕学昌;居民点重构——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种城市化模式[J];城市规划;200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左玉强;城乡结合部耕地转化动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涛;;皖西地区新农村居民点建设的思考[J];安徽建筑;2012年05期
2 秦志杰;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规划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建筑学报;1964年03期
3 孟钧,刘国葵,林秉公;徐州地区新农村居民点规划与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建筑学报;1983年01期
4 孙宇杰;瞿忠琼;蔡筱;;南京市农村居民点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5 关小克;张凤荣;赵婷婷;方磊;朱泰峰;;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0年07期
6 张强;;关于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的思考——以长株潭绿心地区为例[J];中外建筑;2012年07期
7 李福能;;大型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科技创业家;2013年13期
8 查家德 ,高承增 ,谢若松;朝鲜农村居民点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1978年03期
9 龚达麟;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集中与分散问题[J];建筑学报;1983年10期
10 张玉竹;;怎样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从太湖地区农村居民点规划看环境因素的重要性[J];农业工程;198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4 廖兴勇;王周辉;周佳松;;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措施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悦;乐亚良;黄锦峰;彭敏;;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6 谢磊;;当前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7 黄宏亮;;有序建造农民新居 倾力塑造农村新貌——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调查与思考[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孙其伟;;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策与措施探讨[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9 朱凤凯;张凤荣;;都市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珍洁;郑新奇;杨玲莉;;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探讨[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孝平;新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通过评审[N];芜湖日报;2010年
2 记者 汤小俊;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建议治治农村居民点无序扩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尹明;构建农村居住新格局[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程伟虹;农村居民点规划控源截污近尾声[N];江阴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相玉梅;灌南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管理[N];连云港日报;2011年
6 郑力;泽普加快农村居民点建设步伐[N];中国建设报;2002年
7 王军 滕庆海;句容八成农村居民点通上客运班车[N];镇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彭泺;城镇化建设中应做到三个坚持[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叶春风 秦洁;“要为农民建房搞好规划服务”[N];联合日报;2007年
10 秦路;地大教授提出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苏高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李君;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兵;基于利益主体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决策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廖琴;南通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周玲湘;望城县桥驿镇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蔡准;长沙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龚碧凯;盆西山地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6 王小玉;黔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杜培华;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孙春阳;江苏省灌云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黄海堤;南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陈成龙;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与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76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7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