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时域叠加的反应谱拟合的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8-01-06 20:10

  本文关键词:基于时域叠加的反应谱拟合的新方法 出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反应谱拟合 时域叠加 反演新方法 人工时程波 频域


【摘要】:本文研究了反应谱拟合的时域叠加法,发现时域叠加法保留了实际加速度记录的全部相位特性和时变频谱特性,对原始地震动修改最小,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保留输入记录的非平稳特性和保持原始地震动的自然积分关系,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时域叠加的反应谱拟合的窄带时程反演构造法。该方法通过单自由度体系的稳态反应推导出窄带时程与反演输入时程之间的关系式,无需进行复杂的傅里叶逆变换,计算量小且精确简便,可非常方便地求出反演输入时程。通过本文方法可对任意时程波进行调整改造,改造后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既能与设计目标反应谱相符,又能保持原地震动加速度在时域上的特性,改造前后的时程波具有高度相似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合理可行,且拟合精度较高。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time domain superposition method of reaction spectrum fitting is studied . It is found that the time domain superposition method retains all the phase characteristics and time - varying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al acceleration record . In most cases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n - stationary character of the input record and the natural integral relation of the original ground motion can be preserved .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资助(91215302)~~
【分类号】:TU311.3
【正文快照】: 引言传统的人工波合成方法是基于FFT技术的谐波叠加法[1,2],采用此法生成的地震动在频率非平稳特性、相位差分布特性和持时特性等几个方面与天然地震动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一般不建议用于大跨度桥梁的地震非线性时程分析。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实际地震动,通过近似的缩放使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房贞政;张超;陈永健;郑则群;许莉;;基于三台阵振动台的多塔斜拉桥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2 高文军;唐光武;黄福伟;兰海燕;;厦漳跨海大桥北汊主桥振动台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2013年04期

3 闫磊;李青宁;尹俊红;;基于振动台试验的曲线桥梁抗震性能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4年11期

4 孟遂民;丁志敏;秦坤;徐文洋;祝一帆;卢银均;;输电铁塔曲“K节点”地震响应[J];中国科技论文;2015年1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近仁,洪峰;功率谱与反应谱的转换和人造地震波[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4年03期

2 杨庆山,姜海鹏;基于相位差谱的时-频非平稳人造地震动的反应谱拟合[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1期

3 张敏政;地震模拟实验中相似律应用的若干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2期

4 钟万勰,林家浩,吴志刚,孙东科,张亚辉;大跨度桥梁分析方法的一些进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屈铁军,,王君杰,王前信;空间变化的地震动功率谱的实用模型[J];地震学报;1996年01期

6 全伟;李宏男;;调整已有地震动拟和规范反应谱人造地震动方法比较[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7 刘小弟;苏经宇;;具有天然地震特征的人工地震波研究[J];工程抗震;1992年03期

8 曹晖,赖明,白绍良;适合于地震工程信号分析的快速小波变换法研究[J];工程力学;2002年04期

9 贺瑞;秦权;;产生时程分析用的高质量地面运动时程的新方法[J];工程力学;2006年08期

10 谢礼立,马玉宏;现代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J];国际地震动态;200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岩;桥梁抗震的线性/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志强;刘文锋;陈鹏;;基于随机反应分析方法的反应谱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孙锐;袁晓铭;;场地液化对反应谱影响评价[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0年S1期

3 贾玲玲;柳春光;秦严严;;基于非线性内插法的冰振反应谱精度分析[J];人民黄河;2011年07期

4 苏经宇,周锡元,樊水荣;由基岩反应谱直接估计地面反应谱的实用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05期

5 成小平,胡聿贤,吕红山;自动提取反应谱特征参数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4期

6 孙士军,陈国兴;地面转动分量的标准反应谱[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高涛;许哲;钱国桢;;能力谱方法要点和拟反应谱问题介绍[J];浙江建筑;2014年06期

8 张建霖;主次结构相互耦合下的楼层反应谱计算[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徐龙军;谢礼立;;统一抗震设计谱的双规准反应谱和标定周期(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2007年02期

10 江近仁,洪峰;功率谱与反应谱的转换和人造地震波[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长青;沈建文;;整体逼近的反应谱拟合技术[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2 吕红山;;反应谱的多参数标定[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3 彭凌云;周锡元;李小军;;地震加速度时程移动阻尼窗傅里叶变换与反应谱[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4 鄢家全;许晏萍;;关于确定场地相关反应谱的现状及评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李琳;罗奇峰;;汶川地震地震动的扭转分量反应谱[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6 胡汛训;张燎军;华慧玲;;以规范反应谱为目标的人造地震动合成[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姜海鹏;杨庆山;;一种时频非平稳人造地震动的生成及反应谱拟合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林从谋;董凤金;;含液化层场地中微差爆破地震反应谱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刘志明;杜成斌;;空间变化的非平稳人工地震波反应谱拟合[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培善;李保昆;白彤霞;梁静;;反应谱对构造环境应力场的依赖性[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静;震动图预测的不确定性及其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淋;竖向地震动特征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本文编号:1389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89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8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