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随机响应及其动力可靠度计算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结构随机响应及其动力可靠度计算与分析 出处:《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随机振动 结构动力可靠性 泊松过程法 高斯白噪声激励 首超破坏机制
【摘要】:目前,随机振动下的结构动力可靠性分析仍然是摆在学者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随机激励下单自由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基于首超破坏机制的结构动力可靠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本文对随机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包括随机过程的统计数值,以及随机过程的分类。2.对单自由度结构在平稳和非平稳随机激励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分析,在Matlab软件的帮助下,对某工程单自由结构体系在Kanai-Tajimi地震动模型激励下的随机响应进行了分析。3.对结构动力可靠性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明确阐述了结构的四种破坏准则和两种破坏机制。通过设定不同的高斯白噪声激励时间以及不同的安全界限条件,分别采用泊松过程法、马尔可夫过程法、瑞利分布法以及极值分布法,求解了某一单自由度结构体系的结构动力可靠度,并通过Matlab软件编制了计算结构动力可靠度的相关程序。4.通过四种方法对算例的计算与分析,论文得出了基于变形破坏准则和首超破坏机制下的一单自由度结构动力可靠度,并总结了四种方法求解结构动力可靠性存在的异同。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tructure dynamic reliability analysis under random vibration is still a big problem to solve in urgent need of scholars before.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 random dynamic response of single freedom structure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first ultra structural damage reliability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main work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is paper expatiates on the stochastic process, including numerical statistics of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2. stochastic process of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structure response in stationary and non-stationary random excit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with the help of Matlab software,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a single free engineering at random the response model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Kanai-Tajimi vibration was analyzed by.3. conducted in-depth study on the structural dynamic reliability. A clear explanation of four failure criteria and two kinds of structure The failure mechanism. By setting different Gauss white noise excitation time and different safety limit conditions, using Poisson process method, Markov process method, Rayleigh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 for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structure dynamic reliability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and through the Matlab software to calculate the structural dynamic reliability.4. program through the four methods of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examples, this paper conclude that the deformation failure criterion and the first excursion failure for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structure dynamic reliability based on mechanism, and summari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four methods for solving structural dynamic reliability.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3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门玉明,黄义;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力学与实践;2000年04期
2 孙树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平台;2001年Z1期
3 史文海;黄斌;;复杂结构动力问题分析中的高精度单元[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10期
4 王喜田;杨明;;关于改善结构动力模型技术述评(编译)[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1985年S1期
5 宋健伟;徐燕申;于德介;彭泽民;;结构动力修改预测的摄动—迭代法[J];天津大学学报;1990年S1期
6 顾松年;;结构动力修改的发展与现状[J];机械强度;1991年01期
7 熊建国;;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新进展(Ⅱ)[J];世界地震工程;1992年04期
8 伍旭强,黄凌,朱继梅;考虑附加结构的结构动力修改[J];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1992年02期
9 张俊胜;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J];国外建材科技;2005年01期
10 赵文国;刘庆潭;李雅萍;;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理论研究综述及新进展[J];华东公路;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安立刚;王强;马玉虎;张杰;;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综述[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4)[C];2009年
2 李桂青;;工程结构动力可靠性理论述评[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3 宰金珉;庄海洋;陈国兴;;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冠军;鹿晓阳;王鹏;;结构动力优化设计发展与展望[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杰;陈隽;;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复合反演问题研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杨旭;;结构动力优化设计的最大熵方法[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7 黄君宁;徐礼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框-剪结构动力特性影响分析[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宿金成;王幼清;;接触非线性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9 杨萍;;转子系统结构动力修改的灵敏度方法[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一九九六·第六期)——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陈隽;李杰;;结构动力参数识别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 何小庆;夯实稳增长基础 增添调结构动力[N];国际商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强;基于小波变换及混沌的结构动力仿真分析[D];福州大学;2012年
2 付佳;地震激励下层状半空间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D];天津大学;2012年
3 尹华伟;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王志华;大型工程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桂冰;结构动力模型修正的数学理论与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黄永辉;基于实时计算方法的结构动力快速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夏栋舟;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DI)体系阻尼性能及其地震反应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朱彤;结构动力模型相似问题及结构动力试验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肖晓春;地震作用下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朱志辉;土—箱基—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飞;土—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宇;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独塔斜拉桥地震响应[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周振国;结构随机响应及其动力可靠度计算与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婉若;土—多层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余文正;土—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泽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控制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4年
7 程沙沙;结构动力优化设计的进化策略方法[D];广西大学;2012年
8 樊珂;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设有被动控制装置框架结构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胡政;简谐力激励下的结构动力优化设计[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10 唐可;实现工程结构动力计算可视化的几种途径[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95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39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