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南区景观设计
本文关键词:新疆克拉玛依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南区景观设计 出处:《清华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遗产 保护与再利用 文化创意产业园 景观设计
【摘要】:工业革命因科学技术发展而崛起,经过一段高速发展,在全球经济发生转折和矿产资源枯竭的大背景下,传统工业纷纷倒闭,工业设施被不断荒废和遗弃。同时,还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如大量工人失业,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国际工业遗产保护予以肯定并给出明确定义。从此,“工业遗产”走入人们的视野。我国工业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三个大时期,形成了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当今中国城市建设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几乎所有类型的历史建筑都面临被拆毁的危险,工业遗产保护刻不容缓!笔者选定了3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外案例,通过亲身实地调研和收集相关资料的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完成实地调研报告。通过实地调研感受到设计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解决项目中建筑与景观的关系问题,还需要考虑城市、社会、民众等多方面诉求,而“人气”往往是大众衡量一个项目生命力的关键。克拉玛依一个因油而生的传奇城市,如今同样面临着工业遗产保留问题。在克拉玛依石油机械制造总公司老厂区基础上,设计“新疆克拉玛依文化创意产业园”意义重大。笔者首先对项目的现状、建筑类型、交通、绿化等做了细致分析,完成SOWT分析。对项目工业遗产资源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新疆风景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研究克拉玛依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工业旅游资源,对项目内容维度扩充,鲜明地域特点都有重要意义。通过案例信息推导,综合项目自身特点,推导出克拉玛依文化创意产业园,由三个形容词来定义。石油的,是石油机械总公司文化的积淀;生活的,应具备多元化、涵盖高中低档各阶层的消费;艺术的,应受到当地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推进。由艺术空间、创意办公和餐饮购物三大业态构成,相互推进并形成最终的业态模式。从社会责任和园区运营二大块入手,依次推导出规划内容和八大功能分区。确定南区景观设计范围以及设计背景,对工业建筑及改造利用、功能主题、景观空间、交通梳理、竖向措施、景观界面、铺装、植物方面进行设计。对南区“示范区”进行着重设计,包括主入口、创意办公和九朝会所。着力石油文化为重要基调,将园区内原有的工业元素再利用,完成石油文化大道,夜景照明、标识、围墙、路障、座椅、花池、垃圾桶等系统的设计。
[Abstract]: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ose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fter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urning point of global economy and the deple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have closed down one after another. Industrial facilities have been abandoned and abandone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caused many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unemployment of a large number of worker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raffic jams and so on. "the charter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ffirms the protection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gives a clear definition. From then on, "industrial heritage" comes into people's view. The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comes into being and develops. After three major periods, rich industrial heritage resources have been formed. Nowadays, with the unprecedented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ina, almost all types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are facing the danger of being demolished.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is urgent! The author selected three domestic and foreign cases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personal field research and collection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rough field research, I feel that the success of the design is not only to sol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in the project, but also to consider the demands of city, society, people and so on. "popularity" is often the key to measuring the viability of a project. Karamay is a legendary city born of oil. On the basis of the old factory area of Karamay Petroleum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sign the "Xinjiang Karama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Construction types, traffic, greening and other detailed analysis, complete SOWT analysis. The project industrial heritage resources are studied and summarized. Xinjiang is unique in scenery,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study Karamay tourism resourc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tourism resourc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xpansion of project content dimension and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park of Karamay is defined by three adjectives. Life should be diversified, covering the consumption of the lower middle and lower classes; Art should be promoted by the local art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 is made up of artistic space, creative office and dining and shopping. From the two part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ark operation, the planning content and eight functional districts are deduced in turn. The landscape design scope and design background of Southern District are determined. Industrial building and reconstruction, functional theme, landscape space, traffic combing, vertical measures, landscape interface, pavement, plant design. "demonstration area" in the Southern District, including the main entrance design. Creative office and Nine North Korean clubhouse. Focusing on petroleum culture as the important tone, the park will reuse the original industrial elements, complete the Petroleum Culture Avenue, night lighting, signs, walls, roadblocks, seats, flower pool. The design of trash bin and other systems.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J];建筑创作;2006年08期
2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年08期
3 陆邵明;;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规划师;2006年10期
4 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02期
5 俞孔坚;朱强;李迪华;;中国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设想及原理(上篇)[J];建设科技;2007年11期
6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彭文洁;;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5期
7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欧美工业文化的复兴[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8 张京成;;我国工业遗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几点思考[J];科技智囊;2008年12期
9 王丽;洪明强;;“鞍山工业遗产”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10 翁林敏;王波;;后工业时代无锡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J];建筑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红;;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天津工业遗产再利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强;袁剑华;;遗产廊道评价方法—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Eusebi Casanelles i Rahola;;二十一世纪关于工业遗产的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邓春太;;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价方法初探——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谭超;任福君;;我国工业遗产中潜在科普设施利用初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葛天阳;;选择合适的保护性再利用模式,推动成功的工业遗产复兴[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齐奕;丁甲宇;;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以武汉市现代工业遗产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怡丽;董卫;;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探索——以黄浦江沿线工业遗产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周威;陈畅;;“华山1914”对天津工业遗产创意类保护利用的新启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10 李剑波;;北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及探索[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丛笑;保护好工业遗产这笔财富[N];宝鸡日报;2006年
2 桂娟;工业遗产:待开发的“富矿”[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东方言;保护“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李莉;北京呼吁抢救工业遗产[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周润健 蔡玉高 杨守勇;错误观念是保护工业遗产“拦路虎”[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张金山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经验借鉴[N];中国旅游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杨晓东 通讯员 冉旭 张晓林;工业遗产:亟待保护和开发的“富矿”[N];中国煤炭报;2006年
8 化民;保护“工业遗产”,为明天留下历史[N];中国审计报;2006年
9 彩荷;“工业遗产”保护:一个紧迫而前瞻的战略课题[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李佳;立法拯救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4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磊;无锡近代工业遗产试论[D];扬州大学;2008年
2 王川;天津近代优秀工业遗产改造与利用浅析[D];天津大学;2007年
3 伍福军;工业遗产景观再生设计倾向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王月;城市工业用地重组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D];天津大学;2008年
5 汪瑜佩;上海工业遗产的再利用[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刘旎;上海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基本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刚;城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袁筱薇;维护再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郑彦洁;新旧之间[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13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41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