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L型平面不规则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9 09:37

  本文选题:超限结构 切入点:L型平面 出处:《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历次震害表明布置不规则地结构极易发生扭转破坏,其在地震破坏形式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在生命财产安全上,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为了建筑功能的需要,平面不规则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多高层不规则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会受到相对偏心距、平扭刚度比、周期比等较多参数影响;我国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7度抗震设防时L型体系l/Bmax不宜大于0.35,但目前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涌现出很多超限的L型结构。设计者对L型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比较难把握,有必要补充动力弹塑性分析,加强对L型平面不规则结构扭转效应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首先对结构的扭转破坏机理和扭转变形进行分析,对影响结构扭转反应的因素和我国规范中的分析计算方法进行探讨,指出L型平面不规则结构补充弹塑性分析的必要性。然后以沈阳某L型框架剪力墙实际项目为基础,分别进行以下分析:运用PKPM软件中satwe模块分析不同的剪力墙布置方案对结构周期比、位移比、承载力的影响,总结L型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布置特点。研究得出加厚或增加两翼边尾部剪力墙可以有效增加抗扭刚度,减小周期比但增加了结构的扭转位移比。以实际模型为基础,建立不同l/Bmax值的系列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突出程度对L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扭转性能和楼板受力状态的影响。l/Bmax值增大,结构的扭转周期比逐渐增大,结构的扭转特性显著加强,结构扭转耦联程度减弱。l/Bmax值对结构的承载力影响不是很明显,对水平构件楼板,l/Bmax值越大,同一位置应力水平越高,但对同一模型的同一应力集中点,基本随楼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借助building程序对实际模型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就人工波X、Y方向为主方向输入时,对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整体结构在分析过程中满足规范的最低要求且有一定安全储备。L型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突出程度超出规范50%时,仍可以取得良好的抗震效果。但结构部分进入弹塑性阶段后,扭转位移比有所增大,应加以控制。
[Abstract]:The previous earthquake damage shows that the structure with irregular arrangement is prone to torsional damage, which occupies a high proportion in the form of earthquake damage, and brings incalculable losses to human beings in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However, in the actual engineering desig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building function,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with irregular plane will be affected by relative eccentricity, flat torsional stiffness ratio, period ratio and so on. The curr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rise Building concrete structures stipulates that the L / B max of L-type system should not be greater than 0.35 when the earthquake resistance is 7 degrees, but the urban land us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tight at present. A lot of L-shaped structures have sprung up. It is difficult for designers to grasp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L-shaped structures under the action of large earthquakes, so it is necessary to supplement the dynamic elastic-plastic analysis. 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o study the torsional effect of L-shaped plane irregular structures. Firstly, the torsional failure mechanism and torsional deformation of L-shaped irregular structure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orsional response of structures and th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in the code of our country are discussed, and the necessity of supplementary elastoplastic analysis for L-type plane irregular structures is pointed out. The following analyses a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using satwe module in PKPM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ayout schemes of shear wall on structure cycle ratio, displacement ratio and bearing capaci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ar wall arrangement in L-type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are summari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ickening or increasing the tail shear wall with two wings can increase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period ratio but increase the torsional displacement ratio of the structure. A series of models with different L / B max values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utliers on the torsional behavior and floor stress state of L-type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torsional cycle ratio of the structures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tor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s are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The degree of torsional coupling of structure is weakened. L / B max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tructure. The larger the value of L / B max of horizontal members is, the higher the stress level is at the same position, but the same stress concentration point of the same model. With the help of building program, the dynamic elastoplastic analysis of the actual model is carried out, when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artificial wave XY is input, The structure is analyzed in detail. When the overall structure meets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of the code and has a certain safety reserve. Good seismic effect can still be obtained, but the torsional displacement ratio increases after the structure part enters the elastic-plastic stage, which should be controlled.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35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志科;邹书忠;;剪力墙结构图纸范本的改进建议[J];河南科技;2008年11期

2 张旭;;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05期

3 周青岛;;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方法的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年12期

4 诸葛瑞清;;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数量的确定[J];建筑技术;1980年03期

5 王全凤;剪力墙基础转动对剪力墙最优刚度的影响[J];建筑科学;1986年04期

6 孙巨平,孙鸿飞,满卫东;框架剪力墙计算中的剪力调整[J];黑龙江水专学报;1999年01期

7 王全凤;剪力墙最优刚度及其计算机实现[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8 李喜庆;;对房屋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的思考[J];门窗;2014年01期

9 姜玉柱;;剪力墙结构洞的处理方案探讨[J];四川建材;2014年01期

10 胡文发,朱伯龙,黄鼎业;受损剪力墙的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金山;胡连新;;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与合理布置[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初明进;冯鹏;叶列平;;自适应分缝剪力墙破坏模式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3 滕军;吕海霞;李祚华;;平面不规则剪力墙结构大震变形及耗能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4 沈蒲生;刘杨;孟焕陵;;地震作用下框支剪力墙结构中落地剪力墙的合理数量[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成华;;剪力墙裂缝的综合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6 刘昌军;李海洲;;浅谈建筑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焕成;;关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探讨[A];2014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吕西林;张佑启;关国雄;;剪力墙结构抗震耗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9 刘元珍;李珠;杨卓强;;不同参数带缝剪力墙非线性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10 朱砂;江见鲸;;计算形函数有限条在剪力墙分析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敏 王丽 王瑞斌;剪力墙专利现状研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2 山东诚祥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张养亮;高层住宅结构体系的选择[N];中华建筑报;2010年

3 ;在剪力墙允许偏差内节约资源[N];建筑时报;2007年

4 徐雯烨 张殿敏 本报记者 彭溢;院士“进驻”企业 搭起登高“天梯”[N];黑龙江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建;新型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汤磊;预制装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新型混合装配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方德平;剪力墙中断的高层框—剪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工程应用[D];华侨大学;2007年

4 连星;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分析及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陈学伟;剪力墙结构构件变形指标的研究及计算平台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辛力;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7 叶艳霞;框支分区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及空间精细分析和简化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8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章红梅;剪力墙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邓明科;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婷;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中落地剪力墙合理数量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郭嘉欣;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的结构优化布置及其抗震性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万;基于材料应变的L形RC剪力墙变形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宋亚敏;剪力墙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5 马延聪;新型装配式空心板—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昭;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黄艳;HPFL加固既有RC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8 宋春玲;HR-EPS模块复合保温剪力墙竖向承载能力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9 袁雄;高层混凝土住宅不同结构体系性能的优化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10 冯少飞;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优化分析[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87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587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5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