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不同加载方式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T形截面柱损伤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7 16:09

  本文选题:型钢混凝土 切入点:T形截面柱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不同加载方式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T形截面柱沿腹板方向的损伤演化规律,设计并制作了10根缩尺比为1/2、剪跨比为2.5的型钢混凝土T形截面柱,变化参数为轴压比、配钢率及加载制度。基于试验成果,对单调荷载及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T形截面柱的荷载-位移曲线及能量耗散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初始加载到失效,型钢混凝土T形截面柱的损伤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无损阶段、轻微损伤阶段、损伤稳步发展阶段、严重损伤阶段和破坏阶段;与单调加载相比,随着位移幅值的增大与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T形截面柱的承载力、极限变形能力和极限耗能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荷载循环次数、位移幅值与极限承载能力的动态关系以及加载路径对T形截面柱损伤的影响,建立了由最大变形与滞回耗能双参数组合的非线性损伤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T-section columns of solid SRC along the web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modes, 10 T-section columns with a scale ratio of 1 / 2 and a shear span ratio of 2.5 are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The variation parameters are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load-displacement curve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section columns under monotone and low-cycle repeated load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initial loading to failure, The damage process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T-section column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non-destructive stage, slight damage stage, steady damage development stage, serious damage stage and failure stage.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placement amplitude and the increase of load cycle times, the ultimate deformation capacity and ultimat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section columns decrease in varying degre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placement amplitude and ultimate load-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effect of loading path on the damage of T-section column are discussed. A nonlinear damage model with two parameters of maximum deformation and hysteretic energy consump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44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JQ728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创新团队资助计划 青年科技基金项目(QN1408)
【分类号】:TU398.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宏男;肖诗云;霍林生;;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与启示[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4期

2 陈宗平;薛建阳;赵鸿铁;邵永健;赵永宏;门进杰;;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年03期

3 沈祖炎,董宝,曹文衔;结构损伤累积分析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4 李翌新,赵世春;钢筋混凝土及劲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累积损伤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建阳;韩琛;刘祖强;杨青峰;周超锋;;不同加载方式下实腹式型钢混凝土T形截面柱损伤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05期

2 蔡新江;巩牧华;贾红星;田石柱;;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十字形截面柱抗震性能拟静力及混合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05期

3 靳小兵;李一丁;张同友;卜俊伟;徐志敏;;地震过渡安置房接闪杆快速安装方法研究[J];灾害学;2016年02期

4 贾明娟;万祥星;;相干变化指数法在震害快速评估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年03期

5 曾磊;吴园园;张地;崔振坤;龚倩倩;;钢骨混凝土异形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年04期

6 曹万林;张勇波;董宏英;周中一;张建伟;;村镇建筑抗震节能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J];工程力学;2015年12期

7 孙柏涛;邓宏宇;;底框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S2期

8 赵颖;赵亚哥白;郭恩栋;林晓东;;通过活断层区地铁隧道损伤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9 张敏;李冬梅;;楼板局部设缝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J];建筑科学;2015年09期

10 张波;方林;金国芳;李凯文;;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抗震性能试验及参数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军;曲国胜;张晓东;;2005年巴基斯坦北部7.8级地震灾害调查与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07年04期

2 卢永坤;曾应青;周光全;非明伦;陈坤华;;2007年宁洱6.4级地震震害综述[J];地震研究;2007年04期

3 葛学礼;贾抒;;江西九江—瑞昌M5.7地震房屋震害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1期

4 陈鑫,赵成文,赵乃志,曹敬党;不同肢长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宏男,赵衍刚;日本新o_县中越大地震震害调查及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5年01期

6 钱稼茹,李耕勤;异形柱用于8度抗震设防建筑研究[J];工业建筑;2004年02期

7 李杰,吴建营,周德源,聂礼鹏;L形和Z形宽肢异形柱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1期

8 曹万林,胡国振,崔立长,周明杰,郝春森,曲英华;钢筋混凝土带暗柱异形柱抗震性能试验及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01期

9 李宏男,刘志刚;伊朗 Ardekul 地震震害考察[J];工程抗震;1998年03期

10 康谷贻,巩长江;单调及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异形截面框架柱的受剪性能[J];建筑结构学报;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s,

本文编号:1625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625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7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