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入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径”

发布时间:2018-03-24 02:11

  本文选题:山水画境 切入点:画园同构 出处:《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始从原始先民追逐生命起,原始道路便应运而生。路的形式与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化而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传统意义上的“路”、“径”、“道”主要承担的功能即是使用功能,园林意义上的“径”则具有更多相关美学营造的功能。中国诗、书、画、园同渊同构,它们在文人、画家与能工巧匠的手里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其中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活动形成的直接影响要比诗、书而言,更为明显。山水画“境”的发展历程对古典园林及“径”的主题营造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尝试从中国传统诗、书、画视角入手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径”营造:文章首先明确了中国古典园林“径”的概念,类型,以及不同政治背景下园林类型中“径”的表现;其二在诗、书、画、园同渊同构的基础之上对中国山水画境影响下园林“径”的意境变迁进行了一番考证;其三对中国古典园林“径”的功能及配合元素进行更为具体的研究;第四,以画论为基点浅谈山水画境营造对中国古典园林“径”的营造启示。
[Abstract]:Since the primitive people pursued life, the primitive road came into being. With the complica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the road have been given more significance.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road", "path" and "Tao"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is the function of use. The "path" in the garden sense has more functions of aesthetic construction. Chinese poetry, books, paintings and gardens are isomorphic to each other in the hands of literati, painters and skilled craftsmen, which influence, infiltrate, and merg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hands of literati, painters and skilled craftsmen. Among them,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has a more direc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gardening than poetry and books.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painting "boundary"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theme of classical garden and "p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int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ath"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firstly, the article clarifies the concept, type, and performance of "path"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n different political backgrounds; second, it is in poetry, book, painting, and so on. On the basis of the isomorphism of the garden, this paper makes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changes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garden "path"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painting; thirdly, it makes a more concrete study on the function and coordination elements of the "path"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fourth, Based on painting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spiration of landscap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2版)[J];中国园林;2000年01期

2 钱海燕;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其继承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胡晶明;历史文化演变与中国古典园林[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李强,王保林;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思索[J];古建园林技术;2002年01期

5 刘海燕,吕文明;魏晋隐逸文学与中国古典园林[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6 董治年;自我的孤独徘徊——试论士大夫人格完善与中国古典园林[J];饰;2002年02期

7 钟忠;中国古典园林赏析[J];当代建设;2003年06期

8 夏娃,丁鹏华;论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9 林建力;巧夺天工博艺名——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特征[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任朝旺,段艳丽;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延萍;赵冰;;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2 李瑞冬;;中国古典园林课程设计实践[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晓静;潘佳宁;张俊玲;;中国古典园林养生初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袁晓梅;吴硕贤;;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的三重境界[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裴建设;马倩;;浅析中国古典园林[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6 李金宇;;论中国古典园林中“四时一园”营构的深层意蕴[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刘虎;;中国古典园林的写意性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刘叙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状和对几个问题的思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1年

9 尹安石;周文娟;;儒家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伟志;张玉荣;;中国古典园林分隔性的探讨[A];武汉园林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津大学教授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木配置要点[N];中国花卉报;2007年

2 司徒一凡;中国古典园林巨著的当代诠释[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陈锦辉;中国古典园林:美之法则的运用[N];建筑时报;2008年

4 程秋生;美哉 中国古典园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本刊编辑部 整理;“方寸之地”尽现自然之美[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永新;保护还是破坏[N];人民日报;2005年

7 吴辉;洛杉矶将建中国古典园林[N];中国建材报;2001年

8 刘文君;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造景手段[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朝旺;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及其旅游开发[D];河北大学;2004年

2 陈伟志;中国古典园林边界域探讨[D];中南林学院;2004年

3 支文娟;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透”[D];河南大学;2013年

4 明s,

本文编号:1656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656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d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