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置开洞薄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方钢管混凝土框架 切入点:开洞薄钢板剪力墙 出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摘要】:为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置开洞薄钢板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4个单跨2层1/3比例的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置薄钢板剪力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4个试件分别采用中部开洞、单侧开洞、两侧开洞和未开洞钢板剪力墙.研究了开洞形式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置薄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并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置未开洞薄钢板剪力墙进行对比.得到了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各阶段的荷载和位移值及抗震性能指标,分析了结构的破坏特征、延性、耗能能力、承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个试件均能够发挥钢板剪力墙的屈曲后强度,滞回性能稳定,延性较好,承载力退化平缓.中部开洞薄钢板剪力墙被加劲肋分隔为宽厚比较小的区格,耗能能力优于其余3个试件.洞口边缘构件端部连接焊缝撕裂影响了单侧开洞和两侧开洞钢板剪力墙性能的充分发挥.钢板剪力墙开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构承载力和抗侧刚度,但提高了耗能能力.钢板剪力墙洞口边缘构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连接强度.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in steel plate shear wall with concrete filled square steel tube (CFST) frame, Four thin steel plate shear wall specimens with 1 / 3 ratio of 1 / 3 of single span and 2 stories were subjected to low cycle cyclic loading tests. Four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open holes in the middle and one side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steel plate shear walls with or without holes on both sides is studied, and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in steel plate shear walls with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frame is studied. The hysteretic curves, skeleton curves, load and displacement values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specimens are obtained, and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ductility of the structur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specimens can exert the post-buckling strength of steel plate shear wall, the hysteretic performance is stable, and the ductility is good. The bearing capacity is degraded gently. The thin steel plate shear wall with a central opening is separated by stiffeners into a wide and thick, smaller grid. The capability of energy dissipa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3 specimens. The tear of the end joint weld of the edge member of the hole affects the full performance of the steel plate shear wall with one side opening and the two sides opening. The opening of the steel plate shear wall reduces the structure bearing to a certain extent. Load and lateral stiffness, However,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is improved. The edge members of steel plate shear wall openings should have sufficient strength, stiffness and connection strength.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1108369) 2015年西安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SJW2015-12)
【分类号】:TU398.9;TU35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维,崔亚萍,徐敬军;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霍冬冬;韩卓;张莺;;浅谈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1期
3 何晓航;丁小艳;王来;;方钢管混凝土研究现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尚瑞娟;张烨;;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特点及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8期
5 吕西林,李学平;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00年03期
6 韩林海,陶忠,刘威,陈宝春;长期荷载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变形特性[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2期
7 曲战梅,周立山;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中国建材科技;2005年04期
8 戎贤,樊少飞,王铁成,李金钢;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性能的试验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金雪峰;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5年01期
10 刘永健,池建军;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香;马伟;郭彬;;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2 王来;王铁成;邓們;沙小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分析[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志华;安栋;陈敖宜;;方钢管混凝土的共同工作状态研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谢振清;王先铁;郝际平;刘飞鹏;蒋路;;方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A];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文福;王娜;赵文艳;;过火温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抗侧力性能的影响[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文福;;加载角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抗侧力性能的影响[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来;王铁成;陈倩;;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华;张素梅;;相邻两面受火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截面温度场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来;史丙成;王铁成;;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来;高峰;;一种新型方钢管混凝土节点静力性能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蓉;加固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荣彬;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周婷;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力学性能与工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王来;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孟春光;复杂体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减震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张俊光;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仵建斌;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基本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晏杨;方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周立;加固震损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安栋;方钢管混凝土共同工作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于学增;考虑粘结状态的方钢管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乔景;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周旭;方钢管与混凝土缝隙试验及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李梓祥;K型方钢管混凝土节点的极限承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赵庆;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李玉楼;方钢管混凝土和圆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10 刘振文;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6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65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