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直榫节点受弯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5 17:26

  本文选题:直榫节点 切入点:简化力学模型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S1期


【摘要】:为了研究直榫节点的受弯性能,设计了3个相同尺寸的直榫节点。通过单调加载试验,获得了节点的弯矩-转角、拔榫量-转角关系曲线以及节点破坏形态。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采用实体单元对榫头的变形状态、应力分布进行有限元分析。结合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建立了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的简化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直榫节点的主要破坏形态为脱榫破坏,极限转角约为0.29 rad;缝隙对节点的受弯性能有着较大影响,且上侧缝隙影响较大,顶端缝隙影响相对较小;节点受弯时的抵抗力矩主要由榫头下侧局部压应力和摩擦力合成的弯矩提供;扣除滑移段后,直榫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可以简化为双折线模型,即上升段和下降段。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lexural behavior of straight tenon joints, three straight tenon joints of the same size are designed. The moment-turn angle of the joints is obtained by monotonic loading test.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baqus, the deformation state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enon and tenon are analyz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A simplified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moment-angle relationship of joints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failure form of the joints is debonding and the ultimate turning angle is about 0. 29 rad.The crack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bending performance of the joints. The influence of the upper slot is great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op gap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resistance moment of the joint is mainly provided by the local compressive stress and friction of the joint under the tenon, and after deducting the slip section, the resistance moment of the joint is mainly provided by the local compressive stress and friction of the joint under the tenon. The torque-angle curve of the straight tenon joint can be simplified into a double broken line model, that is, the rising section and the descending sectio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14B02)
【分类号】:TU36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庆响;梁焕华;李法尧;肖芝兰;朱振林;董清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0年04期

2 王元清;张如杭;石永久;杨璐;;框架深肋组合扁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年03期

3 杨明;;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田水,彭少民,谷倩,欧柯;卸载率对碳纤维布补强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09期

5 刘立新;桑大勇;王仁义;;锚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7年S1期

6 刘立新;陈伟;李晓芬;;锚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1期

7 杨建军;金灵芝;王茂;杨承;;布置筒芯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8 陈海;孙伟民;郭樟根;吕慧慧;;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J];特种结构;2012年03期

9 季直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弯性能计算机分析[J];建筑科学;1988年06期

10 赵彤,罗振彪,谢剑,刘明国,李一松;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板受弯性能的研究[J];建筑技术;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赵军;高丹盈;朱海堂;;钢筋钢纤维增强部分砼梁受弯性能分析的计算机方法[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2 刘立新;桑大勇;王仁义;;锚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晓凌;罗素蓉;;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4 齐玉军;张富宾;刘伟庆;;木材夹芯复合材料连续梁的制备及受弯性能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肖建庄;兰阳;;再生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的非线性分析与试验验证[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莫测先;张鹏;於永和;李冰;韦永乐;韦树英;;CFRP板加固预应力空心板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7 陈超;金凌志;谢旦;;预应力RPC简支梁受弯性能浅析[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飞渭;彭飞飞;江世永;陈正平;;考虑二次受力预应力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尹世平;TRC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增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孟履祥;纤维塑料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明;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李金;截面尺寸对三明治板受弯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3 叶焕军;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陈伟;锚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李佳;高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金金;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弯性能分析与尺寸效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周明卿;配表层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8 王辉;开缝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及其在框架结构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3年

9 文明才;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李平;钢筋砼连续叠合梁受弯性能数值模拟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4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664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2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