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空间表达及其传承研究——以北京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例
本文选题:历史文化保护区 切入点:记忆空间 出处:《现代城市研究》2016年08期
【摘要】: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记忆空间,与非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区别之一是它承载着更多的集体记忆。这个集体不但是居住或工作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人,还包括居住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之外的人们。在这个逻辑下,城市才能将纳税人的钱投入到历史文化保护区上。以北京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案例研究区域,分析了权威性和非权威性记忆空间、集体和个人记忆空间的表达和传承,分析了这两种空间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方案制定的参考意义和局限。文章用地理学的尺度转换理论解释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最后基于非表征理论,提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记忆活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打通权威记忆素材和个体记忆素材之间的界线,这样才能为个体记忆上升为集体记忆铺平道路。
[Abstract]:On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erve as memory space and non-historical culture reserve is that it carries more collective memory. This collective is not only people who live or work in urb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erve, It also includes people living outsid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erves. Under this logic, the city can invest taxpayers' money i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erves. Take the top four to eigh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erves in Beijing as a case study area. Analyzing the expre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authoritative and non-authoritative memory space,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memory spa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 of these two kinds of spaces for the conservation pla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erves. The paper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memory and collective memory by using the theory of scale conversion of geography, and final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on-represent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memory and collective memory is explained. It is propos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memory activation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erve, the boundary between authoritative memory material and individual memory material should be opened first, so as to pave the way for individual memory to rise to collective memor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5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l39) 北京学研究基地课题(BJXJD-KT2013-TS01)
【分类号】:TU984.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尚意;;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及学科影响[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年04期
2 任荟,苏健;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与传统文化[J];华夏文化;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尚意;成志芬;夏侯明健;;记忆空间表达及其传承研究——以北京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年08期
2 姚亦锋;;地理景观视角下的江苏省历史村镇研究[J];中国名城;2016年08期
3 武强;;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明清时期河南进士地理格局演变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年03期
4 周尚意;成志芬;;关于“乡愁”的空间道德和地方道德评价[J];人文地理;2015年06期
5 成志芬;周尚意;张宝秀;;“乡愁”研究的文化地理学视角[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6 薛玉凤;;布鲁克林的疗伤功能——《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创伤复原[J];外文研究;2015年03期
7 王东焱;袁孟;李浩燕;;基于文化地理学探究吴家营的空间结构及大学城建设对其的影响[J];商;2015年34期
8 黄文炜;袁振杰;;地方、地方性与城中村改造的社会文化考察——以猎德村为例[J];人文地理;2015年03期
9 周欣雨;陈琴;;地理学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研究综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10 胡最;刘沛林;邓运员;郑文武;邱海洪;;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以香火龙为例[J];人文地理;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长青,冷疏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中枢;;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通过专家评审[J];城市规划通讯;2000年23期
2 青文;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王蓬,陆翔;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J];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02期
4 宋晓龙,吕海虹;北京编制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蓝本(上)[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4期
5 宋晓龙,吕海虹;北京编制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蓝本(下)[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5期
6 常宏达;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旅游利用[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2期
7 周景峰,汤羽扬;京郊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问题的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04期
8 张广汉;;北京陟山门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正式实施[J];城市规划通讯;2005年04期
9 ;绍兴越王城历史文化保护区[J];建筑与文化;2007年09期
10 陆翔;;关于完善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公共政策的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星;王欣然;;关于天津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思考[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星;王欣然;;谈天津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董光器;;历史文化保护区破旧危房改建的对策[A];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苏州)论坛资料汇编[C];2006年
4 孙翔;李光旭;王朝晖;姚燕华;;对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探讨——以广州市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万国庆;;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以世界文化遗产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朱莉;;谈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慧军;刘纲;;基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村庄建设规划探索与实践[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8 谭瑛;;寻找失去的街区活力——常州市前后北岸历史文化保护区专题研讨[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后记[A];《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C];2006年
10 艾勇军;易晓峰;;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理念与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杜托;应设历史文化保护区[N];昆明日报;2010年
2 记者 刘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方案通过评审[N];北京日报;2000年
3 记者刘扬;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将增至40片[N];北京日报;2002年
4 陈红梅;两大历史文化保护区告别小煤炉[N];北京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京城加大历史文化保护区力度[N];建筑时报;2004年
6 记者 卢新宁;京城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区[N];人民日报;2000年
7 ;保护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亢振洲;北京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问题[N];团结报;2001年
9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危旧房应如何改造[N];团结报;2002年
10 通讯员 马晨邋陈虹;宣武出台法源寺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美;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交通行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嘉茵;北京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色彩控制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3 贾琦;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更新类建筑改造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黄勇;同里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1998-2006)[D];同济大学;2007年
5 佘龙;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王军英;何氏福今园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奇;北京市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交通改善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8 刘磊;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色彩管理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9 张悦;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10 张国际;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外胡同分类保护与积极改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93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69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