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预湿轻骨料对混合骨料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21 22:37

  本文选题:轻骨料 + 工作性 ; 参考:《硅酸盐通报》2015年11期


【摘要】:本文研究预湿轻骨料对混合骨料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利用轻骨料吸水返水特性,发挥其对高效减水剂的"载体"和"缓释"作用以控制混凝土流动性。结果表明,干燥轻骨料所拌合的混凝土初始坍落度最大,轻骨料预湿1 h的其次,预湿24 h的最小;预湿轻骨料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且高效减水剂溶入浸泡轻骨料的水中并预湿吸附,所制备的混合骨料混凝土数小时内坍落度不降反增。轻骨料吸水率越大、体积取代率越高及预湿时间越长,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效果越好。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pre-wet lightweight aggregate on the workability of mixed aggregate concrete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bsorption and water return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the "carrier" and "slow release" effect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on high efficiency water reducer is used to control concrete fluid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slump of the concrete mixed with dry lightweight aggregate is the largest, followed by the weight aggregate prewetting for 1 hour, and the minimum for 24 hours, and the slump loss of pre-wet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is small. Moreover, the high efficiency water reducer is dissolved in the water soaked in the light aggregate and prewetted to adsorb, and the slump of the mixed aggregate concrete increases instead of decreasing within a few hours. The larger the water absorption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the higher the volume substitution rate and the longer the pre-wetting time, the better the slump control effect of concrete is.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302020)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文;吕林女;吴静;何永佳;胡曙光;;释水因子的吸水与释水性能对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影响[J];混凝土;2008年03期

2 胡曙光,王发洲,丁庆军,彭波;轻集料的吸水率与预处理时间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年02期

3 王树和;甄飞;熊小群;孙庆丰;;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曙光;杨文;吕林女;;轻集料吸水与释水过程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公路;2006年10期

2 李锋;陈宝春;;西洋坪钢管混凝土拱桥管内混凝土试验研究与应用[J];中外公路;2011年01期

3 李长永;陈淮;赵顺波;;机制砂陶粒混凝土抗压性能试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韩俊涛;申向东;;外掺粉煤灰天然轻骨料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2年04期

5 刘宝忠;;混凝土内部湿度场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5期

6 周梅;田博宇;王强;牟爽;浦倍超;;自燃煤矸石粗集料对砂轻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年11期

7 周梅;浦倍超;徐秒;田博宇;钟琪;;附加水及预湿时间对自燃煤矸石砂轻混凝土性能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3年12期

8 卢红;;碎石型页岩陶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研究[J];福建建筑;2014年02期

9 周梅;赵华民;路其林;浦倍超;;自燃煤矸石集料预处理对混凝土工作性及强度影响[J];工业建筑;2014年12期

10 王志伟;叶昕;李秋义;;陶粒不同状态下吸水特性的试验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发洲;丁庆军;黄绍龙;任飞;胡曙光;;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体积干缩及增稳措施研究[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晴;刘磊;陈彦文;刘军;;自释放水源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收缩性能的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从盛;轻质高强混凝土脆性机理与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静;多重螺旋箍筋增韧轻质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章金骏;污泥烧制陶粒的技术路径与控制因子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王发洲;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奚新国;高孔隙率低碱度胶凝材料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6 叶家军;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构件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李红云;引气天然浮石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8 孔丽娟;陶粒混合骨料混凝土结构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刁炳祥;掺混电镀污泥焙烧陶粒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董淑慧;内部湿度对陶粒混凝土界面区结构与收缩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毅;陶粒混凝土的若干基本性能与构件承载力可靠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彦;陶粒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3 罗杰;轻集料的改性处理及其混凝土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王涛;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脆性与增韧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王贵珍;预应力轻集料混凝土空心板桥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丽芳;轻集料混凝土匀质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时建刚;泵送高强轻质混凝土的流变特性及其工作性能控制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风平;掺合料对轻骨料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和干缩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陈建武;陶粒混凝土界面区显微硬度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周永娜;高性能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秀华,张宝生;预湿程度对页岩陶粒混凝土显微结构及强度的影响[J];材料工程;2005年10期

2 胡曙光;何永佳;吕林女;;调节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释水因子技术及其应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3 刘数华;阎培渝;;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公路;2006年08期

4 胡曙光;杨文;吕林女;;轻集料吸水与释水过程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公路;2006年10期

5 蒋正武,孙振平,王培铭;高性能混凝土自身相对湿度变化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3年08期

6 丁庆军,张勇,王发洲,黄志刚,叶家军,张学锋,胡曙光;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桥面施工泵送技术[J];混凝土;2002年01期

7 孙大明,何兵,吴芳,喻骁;粗骨料对轻骨料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影响[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屠志磊,张文平,周子义;轻集料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1年09期

9 龚洛书;轻集料混凝土桥梁工程发展概况[J];施工技术;2002年09期

10 水中和,万惠文;老混凝土中骨料-水泥界面过渡区(ITZ)(Ⅰ)——元素与化合物在ITZ的富集现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秋玲;马可栓;;轻骨料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J];铁道建筑;2006年06期

2 马晓霞;;浅谈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研究[J];今日科苑;2008年14期

3 李怀玉;刘军;戴辉自;郭帆;邓杰;;轻骨料混凝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探讨——以某铂金级绿色建筑为例[J];重庆建筑;2013年09期

4 莫鲁;;加速我国轻骨料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4年05期

5 余丹如;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J];中南公路工程;1985年04期

6 邹道金;;非煅烧粉煤灰轻骨料[J];建材工业信息;1987年07期

7 忻鸣和;;新型轻骨料混凝土[J];建材工业信息;1988年11期

8 ;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近况[J];硅酸盐建筑制品;1989年05期

9 洛书;;新修订的《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已报批[J];硅酸盐建筑制品;1989年05期

10 孙江安;非煅烧粉煤灰轻骨料应用技术研究通过部级鉴定[J];施工技术(建筑技术通讯);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前言[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烈芳;李荣;宋淑敏;;轻骨料混凝土工程应用案例[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昕成;丁建彤;钟阳;方泰生;甘永辉;郭玉顺;李雪;;结构轻骨料混凝土在昆明地区的工程应用及社会经济效益[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4 曾春发;曾耀广;关淑君;顾万黎;;轻骨料混凝土在珠海国际会议中心高层建筑中的应用[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峰;邓景纹;;桥用结构轻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段军;丁建彤;郭玉顺;;1000-1400级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密度与强度关系[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世华;黄嵘;黄修斌;杨华星;杨如碧;陈林;索伟;张传镁;刘启华;甘伟;;结构用轻骨料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应小洋;姜天鹤;;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A];施工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9 夏春红;许勤;;长期荷载作用下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变形试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10 ;前言[A];“第八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薛羲;轻骨料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N];中国建材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熊燕;软地基上起高楼[N];云南日报;2004年

3 李克;国内轻骨料混凝土技术云南领先[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4 陕西隆生建材有限公司 穆建忠;低强泵送轻质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思路及在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N];中国建材报;2011年

5 记者 杨煜莲;轻骨料混凝土模壳格构式墙体构件荣获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金奖[N];中国建材报;2006年

6 记者 杨煜莲;轻骨料混凝土模壳格构式墙体构件开始在唐山生产[N];中国建材报;2006年



本文编号:1784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784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f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