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钢阻尼器的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软钢阻尼器 + 工程设计方法 ; 参考:《建筑结构》2016年S1期
【摘要】:软钢阻尼器作为优异的消能减震元件,在现代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软钢阻尼器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根据等值线性分析方法,探讨软钢阻尼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商业广场项目塔楼结构的减震设计分析。该塔楼高度为118.9m,框架-核心筒结构,临近地铁,在结构设计分析中,需在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良好的经济性能的前提下,对构件截面进行优化,使结构自重减轻,减少结构沉降对地铁隧道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布置软钢阻尼器并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布置阻尼器的结构,构件截面得到明显优化,结构总重降低,满足设计要求,结构的承载力性能与未布置软钢阻尼,未进行构件截面优化的结构保持在相同水准,同时,阻尼器的布置使得结构软钢阻尼器可延迟主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提高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
[Abstract]:As an excellent energy dissipation element, mild steel dampers are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seismic design of modern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mild steel damper, according to the isoline analysis method, the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 of soft steel damper is discussed, and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tower structure of a commercial square project. The height of the tower is 118.9 m, the frame-core tube structure is adjacent to the subway.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analysis,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section of the member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structure has sufficient bearing capacity and good economic performance, so as to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structure. Reducing the adverse effect of structural settlement on subway tunnel.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mild steel dampers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ruc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ction of components is obviously optimized and the total weight of structures is reduced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bearing capacity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is at the same level as that of the structure without soft steel damping, and the structure without section optimization is kept at the same level. At the same time, the arrangement of the damper can delay the main structure into the elastoplastic stage.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under rare earthquake.
【作者单位】: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分类号】:TU3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亮;张京伟;;新型阻尼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1年12期
2 R. I. Skinner;史金纳;R. G. Tjler;戴勒;A. J. Heine;海尼;W. H. Robinson;罗宾逊;严竹平;;用于结构抗震的滞忯阻尼器[J];工程抗震;1980年03期
3 Thomas Szirtes;曹元彪;;正确选用阻尼器[J];矿山机械;1990年03期
4 张冶;;机械式压力阻尼器的类型及其应用[J];自动化仪表;1993年06期
5 王飞跃,聂玉光,金兆熊;离心机下阻尼器的非线性特性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10期
6 刘晖,唐家祥;主动调频阻尼器的参数优化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0年03期
7 段权,徐晖;旋转式硅油阻尼器动态特性实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8 杨智春,李斌;多层滑动极板式电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建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S1期
9 黄震宇,陈大跃,谢国权,朱成刚,赵春宇;电流变阻尼器的频率自适应减振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10 杨国华,李爱群,程文p<;结构控震设计中流体阻尼器的指数选择与控制系统设计[J];工业建筑;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玲凌;杨智春;孙浩;温金鹏;;一种新型非线性阻尼器的设计及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贾九红;黄修长;杜俭业;汪玉;华宏星;;粘滞性阻尼器的设计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贾九红;黄修长;杜俭业;汪玉;华宏星;;粘滞性阻尼器的设计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维凝;苏亮;闫维明;;大行程铅剪切阻尼器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闫维明;苏亮;彭凌云;王维凝;;铅阻尼器的研究与应用概况[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周海俊;王石城;孙利民;张文生;;考虑阻尼器刚度影响的张力梁复特征值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王湛;李江刚;潘建荣;;装有金属阻尼器的钢结构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晓斌;陈五星;胡军华;周勇;;蓄能式阻尼器的仿真与试验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9 杨光;陈塑寰;杨志军;;电流变阻尼器在结构中的最优位置[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肖应廷;廖瑛;;粘性阻尼器对减小展开式太阳翼锁定冲击力矩的研究[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程超 李虹 王占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首装”风阻尼器[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王桂兰 席斯;安装阻尼器为建筑增加一份抗震保险[N];中国建材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席斯;安装阻尼器 为豪宅加一份保险[N];财经时报;2003年
4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庄超;“天核”参与核电国产[N];苏州日报;2010年
5 首席记者 任荃;“弹簧”以柔克刚 校舍岿然不倒[N];文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华;Nano-MR阻尼器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2 武s,
本文编号:1785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78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