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移位工程沉降控制复合地基优化设计
本文选题:移位工程 + 复合地基 ; 参考:《建筑结构》2016年24期
【摘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长距离建筑物移位时,地基加固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和工程造价。如何获得既满足沉降控制标准又能达到经济效益最优的地基加固方案,成为该类工程的主要技术问题。依托龙溪塔移位工程,分析了软土地基上移位工程的控制标准,并采用E.Winkler弹性地基梁法对复合地基加固后的轨道梁的沉降变形进行验算。从控制地基及轨道梁沉降变形的技术经济角度考虑,通过调整桩间距和桩长两个参数对原复合地基加固方案进行了优化。龙溪塔的成功移位表明,在按承载力设计的基础上,采用沉降控制的优化设计可行,优化后的加固方案较原方案节约了42%的经济成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同类工程地基加固设计及实施提供借鉴。
[Abstract]:When a long distance building is shifted on soft soil foundation,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directly affects the safety and engineering cost of the building. How to obtain the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scheme which not only meets the settlement control standard but also can achieve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 has become the main technical problem of this kind of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Longxi tower displacement project, the control standard of displacement engineering on soft soil found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settl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track beam strengthened by composite foundation are checked by E.Winkler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metho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ntrolling the settl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and track beam, the reinforcement schem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e foundation was optimized by adjusting the two parameters of pile spacing and pile length. The successful displacement of Longxi Tower shows that based on the design of bearing capacity, the optimum design of settlement control is feasible, and the optimized reinforcement scheme saves 42% of the economic cost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scheme.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北建研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河北省科技基金计划项目(13255801D)
【分类号】:TU746.4;TU75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茂英;曾庆军;莫海鸿;廖建春;;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沉降控制复合地基优化设计[J];岩土力学;2008年02期
2 吴二军;建筑物整体平移工程轨道沉降与沉降差的计算方法[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3 张鑫,贾留东,贾强,王守建,赵经海;临沂市国家安全局8层办公楼整体平移施工及现场监测[J];工业建筑;200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商冬凡;王铁成;强万明;苗雷强;;古塔移位工程沉降控制复合地基优化设计[J];建筑结构;2016年24期
2 吴中林;苏小舒;谢祥福;;城市化快速发展条件下高速公路的拓宽策略[J];交通世界;2016年28期
3 孙文萱;;软土路基路面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26期
4 郭永佳;;高速公路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交通世界;2016年02期
5 张鑫;岳庆霞;贾留东;;建筑物移位托换技术研究进展[J];建筑结构;2016年05期
6 任剑;;高速公路改扩建高路堤拼接方案分析[J];山西交通科技;2016年01期
7 李青;叶朝良;赵任龙;;开兰特大桥临时支架复合地基优化设计[J];铁道建筑;2015年05期
8 范黎明;;高速公路拓宽软土路基差异沉降分析理论与工程实践现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年05期
9 吴二军;郭现收;;旋转移位工程中弧形轨道内力有限元分析[J];施工技术;2015年04期
10 谭儒蛟;张建根;徐鹏逍;;带帽PTC桩在高速拓宽软土路基处理中的试验监测分析[J];工程勘察;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顾建武,侯辉;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典型软基特性及处治对策研究[J];土工基础;2005年03期
2 贾宁,陈仁朋,陈云敏,徐立新,杨少华;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理论分析及监测[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3 张鑫,徐向东,都爱华;国外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进展[J];工业建筑;2002年07期
4 贾留东,张鑫,孙剑平,徐向东;临沂市国家安全局8层办公楼整体平移设计[J];工业建筑;2002年07期
5 杨昊;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思路和施工控制要点[J];东北公路;2002年02期
6 姚忠国,黄自新,陈高瞻,鲍裕贵;房屋整体平移技术及模拟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1995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利民;复合地基综述[J];山西建筑;2002年04期
2 尚月英;复合地基的设计与补救措施[J];山西建筑;2003年07期
3 杨宇,陈昌富,陈砚祥;双向复合地基研究现状及展望[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年04期
4 曹荣旭;复合地基在建筑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刘小文,聂晓霞,沈细中;用双参数模型分析复合地基与圆板系统的共同作用[J];铁道建筑;2005年10期
6 赵国宣;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贵州地质;2005年03期
7 刘杰,何杰;多元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于树增;;谈复合地基的失效问题[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年07期
9 黄光明;;复合地基应用进展[J];山西建筑;2007年12期
10 张涛;;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玮;王庆春;;载体桩在北京宏福大厦工程复合地基中的应用[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卢信雅;;复合地基悖论——深搅桩桩体作用及实体深基础设计方法[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闫明礼;刘国安;;复合地基中桩型的合理选用[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姜忻良;郑刚;张新旺;;各向异性模拟的复合地基分析方法[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6 陈光阅;成显珠;安生理;;复合地基+桩基加固软土实践[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7 邵锦周;吴连祥;龚海斌;;漫谈复合地基补强[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龚晓南;;复合地基若干问题[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9 樊君健;盛华;;武汉绿地新都会项目D地块别墅复合地基基础运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10 毛新虎;陈军武;赵队家;温金中;王青玉;;某高层建筑软基多重复合地基监测结果分析[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园园;河南加强高层建筑复合地基审查[N];中国建设报;2008年
2 ;牵住岩和土的牛鼻子[N];甘肃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洋;复合地基固结与变形的计算理论及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2 邢皓枫;复合地基固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张爱军;复合地基优化的理论与措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4 郑冰;多元复合地基与筏形基础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5 尚新生;多元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丽萍;复合地基静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周敏锋;考虑水泥土峰值后软化特性复合地基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卢萌盟;复杂条件下复合地基固结解析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王宁伟;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吴保全;粉土中格栅结构复合地基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领;变刚度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黄福安;路堤荷载下变截面管桩加固深厚软土地基工作性状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周杨;变截面螺纹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涛;基于拓扑优化理论的桩式复合地基布桩设计软件开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崔帅;钢渣桩桩体材料室内试验及其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赵明志;高速铁路深厚地层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经验系数分析和土体压缩模量简易获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刘勇;柔性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与稳定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董骜;软岩场地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及筏板基础受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冉凡旺;灰土桩—杂填土挤密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的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吴承豪;板与复合地基的静力相互作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49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84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