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成长的“竹”迹—贵阳小关无动力儿童公园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18-05-07 11:25

  本文选题:贵阳 + 竹文化 ; 参考:《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被城市建设所侵占,儿童户外游戏空间不断减少的现象,许多设计师在设计儿童公园时缺乏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深入研究,没有很好地从儿童的角度去设计,使设计与实际需要脱节。本研究将以贵阳小关儿童公园的设计为契机,在对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进行对比和总结的情况下,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和场地现状调研,从现状地形的利用、儿童游乐空间的探索、无动力游乐设施与贵阳竹文化的融合等角度出发,分析儿童公园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将贵阳的竹文化融入于设计之中,同时提出无动力游乐设施的游戏方式和竹文化儿童乐园标识体系,构建一个儿童游戏的绿色空间,培养他们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让儿童真正的快乐、幸福和健康的全面成长。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deepening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re is a phenomenon that children's outdoor activities are occupied by urban construction in some places, and the children's outdoor play space is decreasing. Many designers in the design of children's parks lack of in-depth study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not very well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hildren to design, so that the design and practical needs are out of touch. This study will take the design of Guiyang Xiaoguan Children's Park as an opportunity to compare and summarize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literature collation and site investigation, from the status of the use of terrain, children's recreation space explor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ntegration of amusement facilities without power and bamboo culture in Guiya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s of the children's park, and integrates the bamboo culture of Guiyang into the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ame mode without motive amusement facilities and the marking system of bamboo culture children's paradise, constructs a green space for children's games, trains their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exploration, and makes children truly happy, happy and healthy in an all-round way.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6.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员萍;王浩;刘源;;儿童公园中以植物为主题的趣味场所设计[J];福建林业科技;2011年02期

2 王庆飞;;摄影让童年更经典系列 儿童公园拍摄手记[J];照相机;2013年04期

3 玉丽敏;;儿童公园生态环境建设刍议[J];现代园艺;2014年05期

4 翟正义;褚晓丽;;大庆市新儿童公园方案设计[J];科技资讯;2006年06期

5 杨敏燕;;新广州儿童公园的建筑设计思路[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5期

6 王菲菲;张晶;夏舫;;儿童公园园林景观设施的完善设想[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04期

7 翟会芳;;广州儿童公园设计现状探析[J];现代园艺;2011年11期

8 沈员萍;王浩;;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儿童公园主题空间研究——以福州儿童公园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陶晓辉;;自由玩乐的时代——广州市“2+12”儿童公园建设方案浅析[J];广东园林;2013年04期

10 贾建强;提高儿童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的探讨[J];中国园林;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西宁儿童公园[A];中国公园协会2003年论文集[C];2003年

2 陈晓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公园——浅谈市儿童公园经营管理新理念[A];中国公园协会2006年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邱敏 李颖 西南大学 黎峰沛;儿童公园过度商业化各有各说[N];广州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郑娜;儿童公园有望复名“文瀛公园”[N];发展导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亚媚;宝鸡儿童公园六一开园[N];宝鸡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张晓燕 杨青;宝鸡儿童公园为啥没成为儿童乐园?[N];宝鸡日报;2010年

5 记者 柳丹;市儿童公园国庆开门迎客[N];福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祁正华;新儿童公园昨日免费开园[N];福州日报;2010年

7 记者 黄蓉芳 实习生 李天研 通讯员 徐晓雯;广州将建新的儿童公园[N];广州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杨晟途;九州新儿童公园正式开建[N];兰州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李天池 马智博;儿童公园何时免费开放?[N];黑龙江日报;2011年

10 本报实习生 杨群 本报记者 宋鹏霞;老牌儿童公园 是拆是改全尴尬[N];解放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员萍;儿童公园主题与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润洁;基于情节建构理念下儿童公园的改造与更新[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2 胡仲月;基于儿童身心健康需求的儿童公园设计方法初探[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晓君;成长的“竹”迹—贵阳小关无动力儿童公园景观设计[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周晓蕊;儿童公园规划设计研究及王佐镇儿童公园规划设计[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5 匡美霖;嫩江县儿童公园规划设计[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6 董晶;基于心理学导入:论南昌市儿童公园的体验设计[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妍;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徐军;儿童公园卡通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邹诗谧;儿童公园信任游戏环境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10 林娜;基于儿童心理及其行为特征的儿童公园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56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856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3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