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跨越地裂缝框架结构在复杂灾变作用下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9 08:56

  本文选题:地裂缝 + 地震作用 ; 参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西安地裂缝已发展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难题。为了减小地裂缝对建筑物的灾害,避让措施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规定被写入了规范,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倘若西安严格实行空间避让原则无疑是远离了地裂缝活动所带来的危害,减少了在地裂缝地区建设工程的风险,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土地也在不断的升值,一些建筑物不得不跨越地裂缝建设,不利用地裂缝场地将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城市规划和建设受到限制。综上所述,亟需探究跨越地裂缝建筑物在地裂缝活动时的位移变化和内力变化,寻求跨越地裂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规律,从而为在地裂缝灾害较严重的城市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本文在前人对地裂缝研究现状总结的基础上,现场调研了地裂缝灾害,参考某实际跨地裂缝建筑物,分析了一个跨越西安f4地裂缝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地裂缝场地土和上部结构模型,并根据不同的工况设置结构跨越地裂缝的不同位置。一方面通过在上盘施加初始位移的方式来探讨上部结构在正常使用阶段由于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在土体底部输入不同的地震动来对跨地裂缝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不同工况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顶层加速度、层间剪力以及其他内力变化情况,较为清晰地揭示出跨越地裂缝的建筑物在不均匀沉降和地震作用下的工作特性,找出了结构跨越地裂缝最不利位置,为更深入研究地裂缝和地震共同作用对上部结构的损伤机理和灾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Abstract]:Since the 1950s, the ground fissures in Xi'an have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 restricting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amage to buildings caused by ground fissures, the measures of avoidance have been written into the code as a mandatory regulation, and have been used up to now. If Xi'an strictly implements the principle of avoiding space, it is undoubtedly far away from the harm caused by ground fissures and reduces the risk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area of ground fissures.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urban land is also continuously appreciating. Some buildings have to cross the ground fissure construction. Not using the ground fissure site will lead to the waste of land resources and limit th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o sum up,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the displacement and internal force changes of buildings across ground fissures during ground fissures, and to find out the dynamic response law of buildings across ground fissures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Therefore,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making full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 cities with serious ground fissures.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ground fissur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ground fissures on the spot, and analyses a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that spans f4 ground cracks in Xi'an, referring to the actual building of ground fissures. The soil and superstructure models of ground fissures are established by using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d different positions of structures crossing ground cracks are set 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On the one hand, by applying initial displacement to the upper wall, the influence of uneven settlement on the superstructure in normal service stage is discuss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elastic-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the cross-ground crack structure is carried out by the input of different ground mo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soil. Through the changes of elastic-plastic interstory displacement, top acceleration, interstory shear force and other internal forces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the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s crossing the ground cracks under the action of uneven settlement and earthquake are clearly revealed. The most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of structure crossing ground fissure is found out,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damage mechanism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of superstructure caused by the joint action of ground crack and earthquake.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37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安利;;大同市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与防治对策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年04期

2 刘德成;靳小平;周自梁;;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北京通州区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年03期

3 陈植华,陈学军,黄英娣;湖北崇阳地裂缝灾害的成因[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4 董东林,武强,孙桂敏,姜振泉,隋旺华,田宝霖;临汾地裂缝灾害与地下水开采相关关系[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5 李新生,石耀武,李同录;西安市北倾地裂缝活动分析[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地裂缝及其灾害的理论与应用》新书简介[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7 董东林,武强,姜振泉,隋旺华,魏学勇,张开军;析临汾地裂缝之地质成因[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金江军;潘懋;杨志双;;城市地裂缝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灾害学;2007年02期

9 王光亚;施斌;邱祖林;吴士良;;江阴河塘地裂缝勘察研究[J];工程勘察;2009年04期

10 郭军;庞旭卿;郎儒林;;西安市区地裂缝对地铁建设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忠佩;胡俊杰;任建国;刘学军;;大同市地裂缝成因及减灾对策[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宗开红;;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灾害研究[A];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玉海;陈志新;戴福初;;大同地裂缝灾害及其安全距离确定[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4 王景明;;我国地裂缝及其灾害分析[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5 张骏;卢玉东;孙建中;范文;;广西小平阳岩溶区地裂缝形成机制初探[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6 毕海良;苌有全;毕雯雯;;青海省贵德县瓦家地裂缝成因剖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袁平;胡存礼;;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裂缝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地裂缝易发区的物探推断[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贾三满;王海刚;叶超;王荣;;北京地区地裂缝勘察方法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凯玲;;GIS对西安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探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潘广灿;张金来;郜松杰;张银启;;平顶山市青草岭地裂缝形成机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陈娟 通讯员 龚绪龙;城镇化建设的“保护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记者 范宏喜;地面沉降防治研讨会在地裂缝现场召开[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于德福;走出“旧伤刚愈,又添新伤”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明霞;高保真地裂缝三维建模及其与地质模型的集成表达[D];长安大学;2015年

2 蒋臻蔚;水作用下地裂缝成因机制及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1年

3 刘妮娜;地裂缝环境下的地铁隧道—地层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李凯玲;地裂缝环境下地铁隧道—围岩相互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陈立伟;地裂缝扩展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李昌存;河北平原地裂缝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7 孙萍;黄土破裂特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袁立群;列车荷载作用下马蹄形地铁隧道—地裂缝—地层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单一地裂缝成层地层水平地震响应分析解析解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杨培涛;跨地裂缝建筑物基础破坏机理和影响范围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陈树峰;正断型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的土性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臧明东;太原盆地地裂缝危险性区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薛捷;地裂缝场地地脉动特性及动力响应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蔡琳祥;地铁动荷载作用下与地裂缝小角度斜交隧道围岩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邓舒;基底起伏地裂缝演化时空特征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张沙;跨越地裂缝结构灾害防治措施的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9 张连泽;穿越地裂缝场地的地铁隧道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0 夏伟强;地裂缝在不同土质中破裂特征的模拟分析[D];长安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65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865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9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