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原状土的剑桥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

发布时间:2018-05-11 04:12

  本文选题:结构性 + 剑桥模型 ; 参考:《岩土力学》2015年S2期


【摘要】:常规剑桥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是以正常固结和弱超固结土的三轴试验现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且试样的初始应力状态为各向等压的球应力状态,将模型应用于K0固结状态的原状土必然引起不可忽略的系统误差。基于原状土K0固结线与等倾线之间的关系,在常规剑桥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并得到了基于K0线的原状土剑桥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在主应力空间中,该模型以K0固结线而不是以等倾线为轴线,因而能反映原状土的结构性和各向异性。既有试验数据的验证表明,与常规剑桥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相比,该模型能更合理的描述原状土的屈服和强度特性。
[Abstract]:The conventional Cambridge model and the modified Cambridge model a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riaxial test phenomena of normal consolidation and weakly overconsolidated soil, and the initial stress state of the specimen is the spherical stress state of each direction isobaric.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to the undisturbed soil in K _ 0 consolidation state is bound to cause the system error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0 consolidation line and isoclinic line of undisturbed soil, the Cambridge model and modified Cambridge model of undisturbed soil based on K0 line are derived and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ambridge model. In the principal stress space, the K0 consolidation line is used as the axis instead of the equitilting line, so it can reflect the structure and anisotropy of the undisturbed soil.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ambridge model and the modified Cambridge model, this model can more reasonably describe the yield and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isturbed soil.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178290,No.41472253)
【分类号】:TU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殷杰;洪振舜;高玉峰;;天然沉积连云港软黏土的屈服特性[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谢定义,齐吉琳,张振中;考虑土结构性的本构关系[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3 沈恺伦;王立忠;;天然软黏土屈服面及流动法则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4 陈存礼;高鹏;何军芳;;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原状黄土等效线性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5 孙德安,姚仰平,殷宗泽;初始应力各向异性土的弹塑性模型[J];岩土力学;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继;王铁宏;高广运;刘小敏;张季超;;由压缩试验分析砾质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特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2 瞿成松;张文翔;刘毅;;软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发展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3 徐舜华;徐光黎;程瑶;;土的剑桥模型发展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3期

4 施建勇,雷国辉,宋雄伟,艾英钵;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的边界面方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王国欣;肖树芳;;土结构性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综述[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6 李文平;孙如华;王维理;李小琴;张志勇;;深部土高压卸载变形结构性量化参数确定及本构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3期

7 牟春梅;刘之葵;刘宝臣;;同时考虑结构性和初始应力影响的双参量土体本构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8 蔡辉腾;金星;;福州盆地结构性软土动阻尼比试验对比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9 张彬,王钊,彭亚明,张伟,马天骏;土本构模型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韩丁;黄晓明;高英;;振动压路机不同参数对土基压实效果的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正汉;;特殊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彦斌;叶观宝;徐超;白航;;各向异性孔压公式及各向异性地基中的孔压发展[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高彦斌;朱合华;;土的宏观各向异性研究进展[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向东;英颖;于崇;刘攻勋;;土结构性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兰民;马巍;陈正汉;凌贤长;姚仰平;栾茂田;缪林昌;唐晓武;;特殊土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孙军杰;黄土场地震陷与桩基负摩阻力现场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秦立科;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0年

5 李金柱;软黏土地基大应变流变固结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于艺林;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各向异性砂土本构规律与数学模型[D];清华大学;2010年

7 施维成;粗粒土真三轴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8年

8 于锋;甲烷水合物及其沉积物的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高凌霞;黄土湿陷性的微结构效应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上官子昌;土压平衡盾构机密封舱压力控制机理模型及其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琦;考虑土体强度各向异性的基坑土压力和抗隆起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桑伟锋;真空预压加固吹填土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洪林;海南某红土强度变形及结构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4 王杰;基坑支护坡面喷锚与坡脚加固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侯悦琪;砂土本构关系与LS-DYNA二次开发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樊珂奇;某铁路沿线黄土工程特性与黄土边坡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朱彭涛;非饱和重塑黄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福征;双向循环载荷作用下饱和粘土的边界面模型[D];天津大学;2012年

9 路凯冀;黄土湿陷的大变形有限元分析[D];长安大学;2001年

10 尤红兵;土石坝的静动力分析研究及黄壁庄水库主坝安全评估[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亚生,谢定义;复杂应力条件下土的结构性本构关系[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谢定义,齐吉琳,朱元林;土的结构性参数及其与变形强度的关系[J];水利学报;1999年10期

3 王立忠;李玲玲;;结构性软土非线弹性模型中泊松比的取值[J];水利学报;2006年02期

4 谢定义,齐吉琳,张振中;考虑土结构性的本构关系[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5 王立忠,李玲玲,丁利,李彬,吴承章,李社生;温州煤场软土结构性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6 王立忠,丁利,陈云敏,李玲玲;结构性软土压缩特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7 骆亚生,谢定义,邵生俊,张爱军;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变化特性[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8期

8 陈存礼;高鹏;胡再强;;黄土的增湿变形特性及其与结构性的关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9 沈珠江;结构性粘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03期

10 孙德安,姚仰平,殷宗泽;基于SMP准则的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的三维化[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文战;;基于g(θ_σ)法改进的剑桥模型及其应用[J];土工基础;2012年04期

2 刘鹏;丁文其;;结构性剑桥模型的修正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3 逯海叶;吴国玺;丁玉龙;王弋;;土的基本工程性质及对剑桥模型的简化描述[J];内蒙古水利;2010年02期

4 张兆,刘元雪;基于应变局部化理论的剑桥模型改进[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杨林德;张向霞;;剑桥模型可反映剪切变形的一种修正[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6 郭超;闫澍旺;宋绪国;;京津城际路基试验段内软黏土剑桥模型参数优化[J];铁道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7 杨光华;温勇;钟志辉;;基于广义位势理论的类剑桥模型[J];岩土力学;2013年06期

8 杨忠文;彭胤宗;;剑桥模型的验证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9 沈细中,李海晓,赵寿刚,常向前;扩展剑桥模型在深基坑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05年05期

10 朱悦铭;瞿成松;徐丹;;基于下负荷面剑桥模型分析基坑降水对地铁沉降影响[J];上海国土资源;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岩甫;网纹红土剑桥模型参数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商婷婷;天津市塘沽区城市建设引发地面沉降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本文编号:1872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872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4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