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粗纤维喷射混凝土冻融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聚丙烯粗纤维 + 喷射混凝土 ; 参考:《现代隧道技术》2015年06期
【摘要】:为了研究聚丙烯粗纤维喷射混凝土在寒区隧道结构中应用的可行性,文章采用饱水快速冻融试验方法,得到了聚丙烯粗纤维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以及相对动弹性模量;根据冻融试验结果,分析了聚丙烯粗纤维喷射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建立了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模型,并对其在自然条件下和隧道环境内的寿命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提高抗冻性能方面,纤维最优体积率在0.9%左右;纤维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是在纤维阻裂与纤维软弱界面两种作用下产生的结果;采用双段预测模型能有效地预测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的冻融循环次数,对我国不同地区喷射混凝土的寿命进行预测,可以作为聚丙烯粗纤维喷射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的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shotcrete in tunnel structure in cold region, the mass loss rate and relative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shotcrete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rapid freezing and thawing tes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reeze-thaw test, the mechanism of freeze-thaw failure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shotcrete is analyzed, the damage model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concret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life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shotcrete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tunnel environment is predi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volume ratio of fiber is about 0.9% in improving the frost resistance of concrete, and the freezing resistance of fiber to concrete is the result of the action of fiber crack resistance and fiber weak interface. The two-stage prediction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freeze-thaw cycle times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predict the life of shotcrete in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It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quantitative design of polypropylene coarse fiber shotcrete durability.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学院;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278427) 高铁联合基金(U1134208)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技开发计划重大课题(No.重大-18-2011)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杜国平;刘新荣;李晓红;杨欣;刘坤;;隧道单层衬砌结构稳定性现场试验及变形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2 李金玉,彭小平,邓正刚,曹建国,关遇时,林莉,田军涛,李芳,王爱勤,王志刚,彭涛,蔡梅珠,张秀梅;混凝土抗冻性的定量化设计[J];混凝土;200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亦涛,方永浩,郑波;荷载与其它因素共同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09期
2 余红发;孙伟;金祖权;刘建忠;;土木工程结构混凝土寿命预测的损伤演化方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3 马保国,王迎飞,朱洪波,黄春泉;冬期施工中负温混凝土耐久性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2年03期
4 汪振双;宋志晨;;混凝土损伤抛物线模型的建立与寿命预测[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11期
5 曹明莉;杨海成;王立久;;“渗阻”概念的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8期
6 滕海文;黄颖;黄峰洲;霍达;;荷载与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结构耐久性研究进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1期
7 汪发红;李宁;;青海玉树高海拔地区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研究[J];建材世界;2011年05期
8 金祖权;赵铁军;侯保荣;张鹏;李秋义;;海底隧道衬砌混凝土在多种因素下的冻融损伤[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刘志勇,马立国;高强混凝土的抗冻性与寿命预测模型[J];工业建筑;2005年01期
10 于琦;牛荻涛;元成方;屈锋;;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碳化深度的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迟;基于结构全寿命设计需求的环境作用与结构性能退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孙丛涛;基于氯离子侵蚀的混凝土耐久性与寿命预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彭小平;低热高性能高贝利特水泥大坝混凝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余红发;盐湖地区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机理与使用寿命预测方法[D];东南大学;2004年
6 冀晓东;冻融后混凝土力学性能及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马军海;基于全寿命的桥梁设计过程及其在混凝土连续梁桥中的应用[D];同济大学;2008年
8 张茂花;纳米路面混凝土的全寿命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熊剑平;基于系统论的道路混凝土多指标组成设计方法[D];长安大学;2008年
10 王宝民;纳米SiO_2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儒;仇文革;;隧道单层衬砌研究现状及评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2 曹康建;;湿喷钢纤维混凝土在隧道单层衬砌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3 王志杰;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及其在隧道和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2004年01期
4 付卫新;模筑钢纤维混凝土在磨沟岭隧道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2003年02期
5 王彬;费尔艾那隧道工程情况[J];隧道译丛;1994年07期
6 李友强;挪威法(NMT)在汕头液化石油气储库工程中的应用[J];世界隧道;2000年06期
7 陈智;秦岭隧道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衬砌抗压、抗拉强度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1年11期
8 贺少辉,马万权,曹德胜,夏保祥;隧道湿喷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单层永久衬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0期
9 王明华,杨良策,刘汉超,白世伟;大型地下洞室顶板稳定性的岩体结构控制效应[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10 刘新荣;祝云华;李晓红;杜国平;宋战平;;隧道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单层衬砌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安;钱稼茹;;混凝土冻融过程数值模拟与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2 李跃;;混凝土冻融损伤机理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孙彬;王景贤;周燕;邸小坛;;基于硬度指标的混凝土冻融损伤检测技术与评价方法[J];建筑科学;2011年S1期
4 金虎;姜春林;;混凝土冻融损伤的影响因素与防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31期
5 任旭晨;万小梅;赵铁军;;混凝土冻融及盐冻劣化机理研究进展及模型综述[J];混凝土;2012年09期
6 巴恒静;;混凝土冻融损坏的实验鉴定[J];石油施工技术;1985年05期
7 刘建忠;孙伟;缪昌文;刘加平;;弯曲荷载与盐溶液复合作用下混凝土冻融损伤[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8 李景欢;金恒刚;张振雷;张大利;;混凝土冻融和碳化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J];辽宁建材;2011年11期
9 李学武;刘建问;;混凝土冻融试验微机监控系统[J];交通与计算机;1991年02期
10 刘远;余学芳;韦未;;混凝土冻融随机损伤预测方法研究[J];人民黄河;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建忠;孙伟;缪昌文;刘加平;;弯曲荷载与盐溶液复合作用下混凝土冻融损伤[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余红发;孙伟;张云升;王甲春;陈树东;;在冻融或腐蚀环境下混凝土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Ⅱ——损伤初速度和损伤加速度及其对混凝土冻融寿命的影响[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孙召拴;王东林;何鸣;李建伟;徐雪萍;;混凝土冻融疲劳损伤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宋显辉;胡哲;潘志橼;;用电阻率研究碳纤维混凝土冻融损伤的演变[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明涛;植被混凝土冻融效应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小巍;不同环境下混凝土冻融试验标准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郭彬彬;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72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87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