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平臂塔式起重机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高层建筑 + 组合式平臂塔式起重机 ; 参考:《施工技术》2015年S1期
【摘要】:超高层建筑多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对施工阶段的垂直运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超高层建筑垂直运输中吊重大、吊距远、吊次多、限制条件复杂等难点,先后在塔式起重机选型及其附着方式中作了大量探讨,结合工程自身的特点,通过对比动臂塔式起重机与平臂塔式起重机各自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最终选用组合式平臂塔式起重机进行施工。本文详细介绍了组合平臂塔式起重机的选型、附着方式、施工原理及爬升拆除等施工工艺,解决了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垂直运输问题,大大提高了平臂式塔式起重机的使用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Abstract]:The frame-core tube structure is often used in super-high-rise buildings, which puts forward very high requirements for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in construction stage.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heavy hoisting, long distance, many hoisting times and complex restriction conditions in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a lot of discussion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election of tower cranes and their attachment modes,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itself. By comparing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ower crane and the tower crane, the combined tower crane is selected for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type selection, attachment mod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and climbing removal technology of the combined flat arm tower crane, which solves the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problem of th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flat arm tower crane. The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has been accelerated.
【作者单位】: 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分类号】:TH21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嵘;对当前我国超高层建筑的理性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林贤光;关于超高层建筑建设一些问题的探讨(上)[J];上海消防;2004年08期
3 林贤光;关于超高层建筑建设一些问题的探讨(下)[J];上海消防;2004年09期
4 周之懋;;北京不再建超高层建筑[J];建筑工人;2006年01期
5 本刊编辑部;;国内超高层建筑汇总[J];建筑机械化;2006年05期
6 胡玉银;;超高层建筑的起源、发展与未来(一)[J];建筑施工;2006年11期
7 胡玉银;;超高层建筑的起源、发展与未来(二)[J];建筑施工;2006年12期
8 胡玉银;;超高层建筑的起源、发展与未来(三)[J];建筑施工;2007年01期
9 岳世宏;陈淑贤;;超高层建筑利弊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戴复东;;为人的高层超高层建筑[J];城市建筑;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汉平;李惟钟;;京广大厦——中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诞生记[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2期)[C];2009年
2 于岱峰;苗晓辉;王召泽;;超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红军;;超高层建筑设计——南京新华大厦[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4 倪明;;浅析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技术[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5 朱川海;方朔;赵昕;丁鲲;;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超前施工结构性能分析与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6 王伟;;超高层建筑消防联动系统分析[A];2012年广东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选[C];2012年
7 陈浩;;某超高层住宅案例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斌;李筱斌;包洪兴;;超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9 陈龙珠;梁发云;刘玮;严平;;香港某超高层建筑倾斜原因综合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楼国山;;旋转形体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鸣;中国超高层建筑走势[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韩庆文 汤璇;鼓励还是慎行,,超高层建筑的两难选择[N];广东建设报;2006年
3 曾雅亓 欣欣 杨凯;广州不宜再建超高层建筑[N];广东建设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汤璇;超高层建筑宜少不宜多[N];广东建设报;2007年
5 吴琼;发展超高层建筑是大势所趋[N];广东建设报;2008年
6 张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超高层建筑[N];建筑时报;2008年
7 记者 刘宇;大体量“超高层”或能稳房价[N];昆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杨凡;超高层建筑:零耗能生长[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9 记者 赛豫龙;厦门步入“超高层时代”?[N];厦门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任佳;科技托起超高层建筑[N];中国建设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魏奇科;考虑风速风向联合分布的超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研究1[D];重庆大学;2011年
2 李小康;典型超高层建筑风效应及风振控制[D];汕头大学;2010年
3 朱杰;超高层建筑竖井结构内烟气运动规律及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郅伦海;城市中心边界层风特性及超高层建筑动力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陈辉;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6 金虎;X型超高层建筑三维风荷载与风致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杨慧丹;设计迷途[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强;超高层建筑的人性化尺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张万开;某超高层巨型支撑框架—核心筒结构地震倒塌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姜勇;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高峰;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超高层建筑外部形态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郭敏锋;新世界时代科贸中心超高层建筑前期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何强;超高层建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7 王宇;超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刘卫星;超高层建筑建造过程中风险管理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逄扬;超高层单元式玻璃幕墙工业化建构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余杰生;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92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892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