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地区超限高层设计中的选波及墙肢拉应力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超限高层 + 弹性时程分析 ; 参考:《海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审美要求的提高以及业主对于建筑构型的不断追求,超限高层建筑日益增加。由于其特殊性与重要性,超限高层的设计与计算需要满足比现行的一般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规程更高的要求。综上原因,超限高层结构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在高烈度地区,以海口(设防烈度为8度0.30g)为例,对于以超出现行有关技术标准所规定的高度为主要超限内容的超限高层建筑,其设计计算主要问题存在于抗震设计过程中。对比一般高层建筑,在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计算中的补充计算包括以下几项: (1)弹性时程分析 在多遇地震的抗震设计中,超限高层结构还需进行弹性时程分析。传统的多遇地震抗震设计中使用的计算方法为反应谱法,该方法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以下称《抗规2010》)所规定的设计反应谱,故其只考虑了平均频谱特性与振动强度。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作为补充计算,通过对输入实测地震波与人工模拟地震波的逐时段积分,可以全面反映地震的持续时间、地震动强度和谱特性。 为正确反映地震的持续时间、地震动强度和谱特性,弹性时程分析中输入的实测地震波与人工模拟地震波必须符合《抗震2010》第5.1.2条第三款的规定。 (2)拉应力验算 在设防烈度的抗震计算中,超限高层结构中的墙体拉应力需满足一定指标。具体要求为:在中震(设防烈度地震)不屈服设计中,需对拉应力超过1倍混凝土抗拉标准值的墙肢设置型钢承受拉力;同时剪力墙平均拉应力不超过2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在此时的平均拉应力计算中,可以把型钢截面面积通过弹性模量比转化为混凝土截面面积。 本文针对以上两项超限高层的补充设计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时程分析中的一种选波方法,并阐述了中震拉应力的计算与处理方法。同时,分别根据海口地区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计算分析,对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architectural aesthetic requirements and the continuous pursuit of building configuration by owners, the number of high-rise buildings beyond the limit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ity and importance,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over-limit high-rise buildings need to meet higher requirements than the current gene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In view of the above reasons, the problem of high-rise structure is also increasing gradually. In the high intensity area, taking Haikou (the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is 8 degrees 0.30g) as an example, the main problems of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s which exceed the height specified in the current relevant technical standards as the main overrun content are found in the seismic design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high-rise building, the supplementary calculation in the seismic calculation of the over-limited high-rise building includes the following items: E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frequent earthquakes, e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is needed for over-limit tall structures. The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method used in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is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which adopts the design response spectrum specified in <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50011-2010] > [1]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Anti-seismic gauge 2010"), so it only takes into account the averag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and vibration intensity. As a supplementary calculation, the e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under frequent earthquakes can reflect the duration, earthquake intensity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s by integrating the input measured seismic waves and artificial simulated seismic waves time by time. In order to correctly reflect the duration of the earthquake and the intensity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motion, the measured seismic wave and the artificial simulated seismic wave input in the e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must conform to the provisions of paragraph 3 of Article 5.1.2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2010. Check calculation of tensile stress In the seismic calculation of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the wall tensile stress in the over-limit high-rise structure needs to meet certain indexes.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are as follows: in the design of moderate earthquake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earthquake) not yielding, the wall limb with tensile stress more than 1 times the tensile standard value of concrete should be subjected to tensile force; At the same time, the average tensile stress of the shear wall is not more than 2 times the standard value of the concrete tensile strength.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verage tensile stress at this time, the section area of the section of steel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area of the section of concrete through the elastic modulus ratio. In this paper, a method of wave selection in time-history analysis is put forward, and the calculation and treatment of tensile stress of moderate earthquake are described.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Haikou area,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祥强;;论上海市某超限高层教学楼结构的抗震加强措施[J];科技风;2010年16期
2 傅汉民;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上海新金桥广场[J];四川建筑;2004年05期
3 施礼德,马心俐;某超限高层的结构分析设计[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4 陈丽红;冷立群;;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年07期
5 方虎生;;某超限高层结构分析设计[J];广东建材;2007年05期
6 蔡智良;;上海地区超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要点[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年05期
7 辛华;;重庆规定超限高层建筑须做抗震审查[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10期
8 李伟兴;季跃;;龙口行政中心主楼超限高层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08年09期
9 殷敏;;张江创新园超限高层两种计算的比较[J];港口科技;2009年07期
10 曹伟良;张良平;王卫忠;项兵;;侨城馨苑的超限高层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伟良;张良平;王卫忠;项兵;;侨城馨苑的超限高层结构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惠江;余海群;李绪华;王立军;尚志海;苑清山;;烟台世茂超限高层结构设计综述[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郑佩;李英辉;;超限高层结构分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4 夏谨成;孙诗鹏;陆余年;;陶家宅旧改项目超限高层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5 金建;;上海嘉定新城某超限高层结构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6 郑鹏;马新伟;;某超限高层的结构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7 蔡庆雄;;虎门港企业总部大厦超限高层结构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8 何四祥;赵变青;凌奇昌;;某超限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9 于海博;陆道渊;胡莹;;####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在某超限高层中的应用实例[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曹伟良;张良平;金晓东;金明彦;王锦文;项兵;;惠州佳兆业中心C座超限高层结构设计[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昌;“超限高层建筑”之利弊[N];广东建设报;2004年
2 刘铁男邋记者 赵蕴颖;我市今年有望启动5个“超高层”[N];大连日报;2007年
3 王尚;超限高层抗震引起重视[N];建筑时报;2007年
4 王立清;建设部要求严格把好超限高层抗震设防审查[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白秀喜;高层建筑严重“超限”问题受关注[N];中国建设报;2007年
6 记者 白秀喜;严查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情况[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上海新建超限高层建筑须安装地震监测仪[N];中华建筑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白秀喜;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需严审[N];中国建设报;2007年
9 记者 白秀喜;超限异型高层建筑震害隐患不容忽视[N];中国建设报;2006年
10 白秀喜;超限异型高层建筑震害隐患不容忽视[N];广东建设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本亮;基于ArcGIS的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数据库建设[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健伟;广州市某超限高层结构设计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孙俊;某Y形平面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3 胡俊伟;某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沈林炯;浙江省抗震超限建筑的超限类型与加强措施[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5 梁建康;某超限高层建筑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D];广州大学;2015年
6 胡淼;某超限高层建筑风荷载及风致振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徐文;某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与设计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牛跃;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与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9 黄炜彦;某复杂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D];广州大学;2016年
10 江元浩;基于多程序的大连某超限高层对比分析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37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937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