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MM情境模拟的外源雨水型公园绿地雨洪调控效果研究
本文选题:公园绿地 + SWMM情境模拟 ; 参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12期
【摘要】:公园绿地相对其他城建区拥有大面积的透水性下垫面,可以配合城市管网接纳外源雨水,有效地参与城市雨洪调控。本文以迁安市滨湖东路东侧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进行合理概化,并在区域内建立公园绿地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式和传统开发模式,根据项目要求引入外源雨水,运用SWMM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1年一遇、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1 h降雨下的两种开发模式,对比分析排放口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以及2年一遇1 h降雨下各单项LID设施对径流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1)SWMM模型可以量化模拟LID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为城市进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2)在进行制定径流控制目标时,应结合场地现状情况,规划外源汇水面积;3)LID设施对城市雨洪具有良好的调控效果,可以减少径流总量,降低径流峰值,推迟峰现时间。采用LID模式建设的外源雨水型公园绿地在1年一遇至2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为100%~37.69%,对峰值流量的削减率为100%~40.55%,峰值消失或出现时间迟滞135~24 min。各项LID设施对径流总量削减的效率排序为:下沉式绿地组合型植草沟生物滞留池透水铺装;对峰值流量消减的效率排序为:下沉式绿地组合型生物滞留池植草沟透水铺装;对推迟洪峰出现时间的效率排序为:组合型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池植草沟透水铺装。4)公园绿地在进行LID设计时,应考虑防灾避险等其他功能需求。
[Abstract]:Compared with other urban construction areas, the park greenbelt has a large area of permeable underlying surface, which can cooperate with urban pipe network to accept exogenous Rain Water and participate effectively in the regulation of urban rain flood. In this paper, the green belt on the east side of Binhu East Road in Qianan City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tudy area is reasonably generalized, and the low impact development model and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 of park green space are established in the area, and exogenous Rain Water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SWMM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two development models with different recurrence periods (once in 1 year, once in 2 years, once in 5 years, once in 10 years and once in 20 years). The total runoff, peak flow rate and peak time of discharg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effect of single lid facility on runoff control under 1 hour rainfall in 2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lid facility on Rain Water runoff can be quantitatively simulated by using the ratio 1 / 1 model, which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urban low impact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e planning of exogenous catchment area (LID) facility has a good control effect on urban rain and flood, which can reduce the total runoff amount, reduce the runoff peak value, and delay the peak tim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ainfall once a year to 20 years, the reduction rate of total runoff is 100 ~ 37.69, the reduction rate of peak flow is 40.55 and the peak value disappears or appears time delay of 135 ~ 24 minutes. The order of total runoff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lid facilities is as follows: submerged greenbelt combination plant ditch biological retention pool permeable pavement, peak discharge reduction efficiency order as follows: submerged green land combination biological retention pool plant grass ditch permeable pavement; The order of the efficiency of delaying the emergence time of Hong Feng is as follows: combination type of submerged green space biological retention pool planting grass trench permeable pavement. 4) in the design of green land, other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such a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isk avoidanc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design of green space.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5ZCQ-YL-01) 北京市共建项目(2016GJ-03)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计划项目(SYJYY2015002) 云南云投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YTJS16R03)
【分类号】:TU992;TU9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欢;王晓俊;;公园绿地中老年人活动特征调查——以南京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2 芦建国;连丽花;;常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0年04期
3 王力园;陈平;陈本建;;公园绿地的复合生态建设及效益体现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4 王甜;尤海梅;;徐州市公园绿地结构与休憩功能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赵妍;;对大兴区公园绿地建设的建议[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刘家麒;日本的公园绿地规划[J];城市规划;1979年Z1期
7 王凤娥;浅谈公园绿地中的植物配置[J];黑河科技;1998年02期
8 丸田赖一;;21世纪的公园绿地[J];园林科技信息;1999年03期
9 王新建 ,张晓东;石油矿区公园绿地的设计构思[J];国土绿化;2000年06期
10 高厚强;浅谈公园绿地建设的矛盾与误区[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红菊;方玉;王治;;昆明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策略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风景旅游规划)[C];2013年
2 胡剑双;戴菲;毛玮丰;;点的困惑与契机:城市土地混合使用下点状公园绿地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用长效激励机制推动精细化管理——郑州市公园绿地管理经验[A];中国公园协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4 张亚红;;英国公园绿地的保护与管理[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5 高兴春;刘朝阳;;浅谈公园绿地集水 节水技术的应用[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6 江海燕;朱再龙;;广州公园绿地系统发展历程及影响机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7 冯文水;王英明;赖菊云;;公园绿地黄土露天成因及治理对策[A];中国公园协会2007年论文集[C];2007年
8 郭竹梅;徐波;邓宇;佟跃;吕婉铭;李悦;;北京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调查研究[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9 栗燕;王鹏飞;杨秋生;董华叶;;郑州市公园绿地木本植物多样性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10 栗燕;王鹏飞;杨秋生;董华叶;;郑州市公园绿地木本植物多样性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郭镛;奉贤区65场免费电影进公园绿地[N];东方城乡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郭泽莉;大型公园绿地须有“大效益”[N];中国花卉报;2013年
3 通讯员 卢红杰 记者 尹宁静;“十一五”期末主城区公园绿地扩至3倍[N];泰州日报;2006年
4 记者 孙娅;首批精品公园绿地昨出炉[N];昆明日报;2007年
5 同济大学 胡玎 王越;开放型公园绿地如何建管[N];中国花卉报;2008年
6 李纪锋 胡丽娟;北京公园绿地达千余处[N];科技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冯燕平;我们身边的16平方米公园绿地[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8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文明委;拓展公园绿地公共服务功能[N];中国建设报;2009年
9 王文;越南:政府推动建公园[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0 通讯员 商金杰;济南新建百万平方米公园绿地[N];中国花卉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于苏建;福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的综合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申世广;3S技术支持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子超;北京市公园绿地边界空间调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李腾;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老年友好性建设探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3 马玉洁;关中城市建成区控规中小型公园绿地规划布局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冯锐;保定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健康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袁熠;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北京市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刘婷;基于视觉原理的公园绿地树丛设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詹晓婷;长沙市公园绿地中井盖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夏圣洁;南宁市南湖公园绿地照明系统调查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9 王梦茜;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公园绿地运营管理模式及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10 侯小林;老年人对郑州市公园绿地的使用状况评价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94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99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