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加固受火后高强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 + 高强钢筋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03期
【摘要】:对6个受火后高强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试件分别采用粘贴钢板加固与螺栓锚接钢板加固,并研究其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结果表明:受火后高强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粘贴钢板加固后,承载力提高39.1%~58.2%,破坏挠度降低17.8%~53.2%;采用螺栓锚接钢板加固后,承载力提高36.7%,破坏挠度仅下降4.4%。采用螺栓锚接钢板加固后,初始弯曲刚度与未受火对比试件相当;粘贴钢板加固后,初始弯曲刚度较未受火对比试件明显增大。距跨中越近,梁底钢板拉应变越大,应变变化梯度越大。受火后梁底粘贴一层钢板或螺栓锚接一层钢板加固后,位移延性系数提高53.4%~62.0%、能量延性系数提高62.6%~72.6%;受火后梁底和梁顶中支座附近各粘贴一层钢板加固后,其位移延性系数降低8.2%、能量延性系数降低7.2%。采用折算面积法计算钢板加固受火后高强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承载力误差为-0.2%~13.2%,符合工程精度要求。
[Abstract]:Six specimens of high strength reinforced concrete continuous T-shaped beams after fire were strengthened by sticking steel plate and bolted anchor steel plate respectively, and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ailure pattern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fir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high strength reinforced concrete continuous T-shaped beam is increased by 39.1% and 58.2%, and the damage deflection is reduced by 17.8% and 53.2%,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is increased by 36.7% and the damage deflection is decreased only by 4.4% after strengthening with bolted steel plate. The initial bending stiffness of bolted steel plate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unburned steel plate, and the initial bending stiffness of steel plate reinforced with steel plate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unburned steel plate. The closer it is to the middle span, the greater the tensile strain is and the bigger the strain gradient is. When a layer of steel plate or bolt anchor is attached to the bottom of the beam after the fire,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coefficient is increased by 53.42.0.The energy ductility coefficient is increased by 62.6and 72.6.The beam bottom and the middle support of the beam after the fire have been strengthened with a layer of steel plate,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coefficient decreases by 8.2 and the energy ductility coefficient decreases by 7.2. The calculation of bearing capacity error of high strength reinforced concrete continuous T-beam strengthened by steel plate is -0.2 and 13.23.2which accords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engineering precisio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工程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
【基金】: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计划(15XD1522600) 上海市科委应用技术开发项目(2014-201)
【分类号】:TU3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信君;;高强钢筋的研究及使用现状[J];四川建筑;2009年03期
2 李建华;;高强钢筋性能、经济性分析及推广应用策略[J];建筑经济;2012年02期
3 武春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动 加快推广应用高强钢筋 作为工程获奖的参评条件[J];中国住宅设施;2012年03期
4 ;新疆:发挥区域优势 高强钢筋推广步入“快车道”[J];建筑;2012年22期
5 ;云南:政策标准导引 高强钢筋推广显成效[J];建筑;2012年22期
6 ;河北:强化制度建设 高强钢筋应用扎实推进[J];建筑;2012年22期
7 萧康标;;高强钢筋的探讨及应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3年03期
8 宋玉峰;李巍娜;黄丹心;;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3年05期
9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工作[J];工程建设;2013年05期
10 ;国家两部门联合推广应用高强钢筋[J];江苏建材;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智;张维汇;康会亭;李鹏;马向群;张劲;;科学推广应用高强钢筋[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2 李铮;;推动高强钢筋应用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3 杨忠民;;细晶高强钢筋[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4 谢仕柜;姜喜元;;加速推广应用高强钢筋[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5 徐有邻;;高强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技术导则(简介)[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6 阎石;陈鑫;季保建;;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7 卢建峰;蒋永生;陈德文;;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刚度的试验研究[A];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8 叶献国;章益民;种迅;蒋庆;黄小坤;刘刚;;基于名义拉应力法的预应力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裂缝控制方法试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王丽娟;张光宇;;配有高强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6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国军;刘建新;;高轴压比高强钢筋混凝土足尺框架柱的试验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忠河;推广高强钢筋关键要靠质优价廉[N];中国冶金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魏宁;两部门联合推广高强钢筋[N];中国证券报;2011年
3 柳祖林;推广高强钢筋应抓好四个环节[N];中国冶金报;2011年
4 ;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成立[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5 孟宪珩 宋承燕 秋菊;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意义及存在问题[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包斯文;高强钢筋“抗跌”效应显现[N];中国冶金报;2011年
7 包斯文;高强钢筋推广应用还有待破题[N];中国冶金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罗忠河;高强钢筋推广期待重新“破题”[N];中国冶金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陈yN淼;路径明确 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水到渠成[N];中国工业报;2012年
10 记者 于祥明;两部委发文加快高强钢筋应用[N];上海证券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鑫;配有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长磊;配置HRB600级高强钢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岳圆圆;配置HRB500高强钢筋桥墩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传正;配置HRB600级高强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振;高强钢筋混凝土墩柱抗震性能计算机仿真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5 徐伟栋;配置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李朝晖;配高强钢筋的矩形墩柱延性与地震损伤分析[D];南华大学;2014年
7 章益民;预应力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简支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8 张煜;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9 王燕;高强钢筋剪力墙与框筒结构体系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徐洪茂;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双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18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11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