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8-08-03 18:09
【摘要】: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现实问题和未来矛盾日益突出的趋势,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体系,包括研究背景、对象、思路、目标、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内容、技术路线等;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分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包括混凝土损伤有关耐久性问题、预应力钢筋腐蚀有关耐久性问题、锚固连接体系腐蚀有关耐久性问题、耐久性测试和提升及试验技术、耐久性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7个有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即环境作用定量模型、腐蚀介质传输行为、腐蚀疲劳损伤演化模型、锚固连接体系腐蚀行为、岩土预应力结构的腐蚀行为、耐久性提升技术、耐久性数值模拟技术。所做研究可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durability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and the tendency of the contradiction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durability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is summariz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earch system of the durability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is put forward, including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bject, thought, goal, scientific problem, technical problem, content, technical route and so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durability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is summarized in five aspects, including durability problems related to concrete damage, corrosion of prestressed steel bars, corrosion of Anchorage connection system, durability problems related to corrosio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corrosio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seven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study of the durability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are put forward, that is, the quantitative model of environmental action, the transport behavior of corrosive media, and so on. Corrosion fatigue damage evolution model, corrosion behavior of Anchorage connection system, corrosion behavior of geotechnical prestressed structure, durability promotion technology, durabil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extending and improving the durability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454) 徐州市科技基金项目(XM13B125)
【分类号】:TU3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富民;袁迎曙;;氯盐环境下混凝土内钢绞线的锈蚀特性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2 李富民;袁迎曙;;锈蚀钢绞线的静力拉伸断裂特性[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李富民;袁迎曙;杜健民;马欢;;氯盐腐蚀钢绞线的受拉性能退化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金伟良;吕清芳;;混凝土结构设计耐久性环境区划标准(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2007年01期

5 姚武;杨凯;;后张预应力结构灌浆材料加速腐蚀实验的研究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8年02期

6 赵尚传;盖国晖;;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侵蚀性研究现状与发展[J];公路;2009年09期

7 何雄君;陆爱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因钢束锈蚀的非线性分析[J];公路;2010年02期

8 金伟良;延永东;王海龙;;氯离子在受荷混凝土内的传输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10年11期

9 施锦杰;孙伟;;混凝土中钢筋腐蚀速率模型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12年04期

10 涂永明,吕志涛;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结构的盐雾侵蚀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桐,张杰,刘训良;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梁与板间出现裂缝原因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2 别怀庆;宫锡胜;;浅谈某工程预应力的设计与施工[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房满真,纪文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J];安徽建筑;2004年01期

4 张治涛;;28m长箱梁有粘结预应力施工[J];安徽建筑;2007年05期

5 唐洪火;;青弋江灌区湾滩桥预应力施工的控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段东明;张明聚;郜新军;杜修力;;永久性土钉支护工程及其耐久性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7 施锦杰;孙伟;耿国庆;蒋金洋;;电化学方法研究混凝土模拟液中细晶粒钢的耐蚀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8 安玉科;佴磊;;冻融循环作用下节理岩体锚固性能退化机理和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沈英鹏;无粘结预应力砼楼板改造工程设计与施工[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张卫国;;浅析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富民;袁迎曙;施小飞;;预应力钢筋腐蚀问题的研究现状[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雷;裴承润;张雪阳;;浅谈“顶压器式”施工与“限位板式”施工——工具锚前置、顶压器内置千斤顶的研制和应用[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明华;;预应力桥梁裂缝的成因之一——预应力施工中存在的若干技术问题[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4 魏晓峰;焦楚杰;何娟;高乐;;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进展[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5 周胜兵;鲁列;周建民;张俊芝;;弯曲荷载作用对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的影响[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6 张邵峰;陆春华;陈妤;刘荣桂;崔钊玮;;裂缝对混凝土内氯离子扩散及钢筋锈蚀的影响[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7 王凯;南建林;周建康;;有粘结预应力扁锚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董建伟;于滨;陈茜;王立云;;预应力孔道灌浆用浆体泌水率及流动度测试试验研究[A];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寇海燕;罗小勇;;氯离子侵蚀钢绞线锈蚀模型[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富民;袁迎曙;樊登辉;;预应力钢绞线的腐蚀材料学特性[A];第十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燕;缺陷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对结构可靠度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俊;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王新宇;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受力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郭琦;复杂预应力体系梁式结构有效预应力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唐先习;混凝土桥梁合理耐用结构构造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陆春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开裂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唐国斌;基于全寿命设计的混凝土箱梁桥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康省桢;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破坏机理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蒋建华;气候环境作用定量模式及其在混凝土结构寿命预计中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孙丛涛;基于氯离子侵蚀的混凝土耐久性与寿命预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科;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分析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2 辛保兵;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剩余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赵静超;折线先张及曲线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胡俊;锈蚀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试验及其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雷霆;预应力混凝土拱板屋面静载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鞠颂;锚固结构耐久性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分析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赵杰;盾构管片受力特性及耐久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贾雪丽;高性能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毛伟;腐蚀预应力混凝土梁静动力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许波;腐蚀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可靠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亚伟;李固华;;沿海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2 赵健,冀文政,张文巾,曾宪明;现场早期砂浆锚杆腐蚀现状的取样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3 金祖权;孙伟;李秋义;;碳化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4 张士萍;邓敏;唐明述;;混凝土冻融循环破坏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5 周竹渝,陈德容,殷捷,张晚凉;重庆市降水化学特征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6 赵永利,孙伟;混凝土材料疲劳损伤方程的建立[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李富民;袁迎曙;;氯盐环境下混凝土内钢绞线的锈蚀特性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8 谢友均;马昆林;许辉;石明霞;;混凝土在不同溶液中抗冻性能的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9 涂永明,吕志涛;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碳化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何世钦,贡金鑫;负载钢筋混凝土梁钢筋锈蚀及使用性能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范颖芳;受腐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徐善华;混凝土结构退化模型与耐久性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吴瑾;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裂损伤评估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4 胡融刚;钢筋/混凝土体系腐蚀过程的电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王巧平;钢筋混凝土锈裂损伤规律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河海大学;2004年

6 周建民;考虑时间因素的混凝土结构分析方法[D];同济大学;2006年

7 李富民;氯盐环境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效应[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8 段安;受冻融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和冻融过程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畅;海洋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立辉;盐碱环境下混凝土冻融—干湿循环复合作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岩;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渗透性能与钢筋腐蚀临界浓度的试验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3年

4 蒋敏强;海水侵蚀下砼材料的微结构演化及宏观力学性能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5 朱江;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冻融循环后的受力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6 陆春华;现代预应力结构耐久性分析及数值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6年

7 徐荣;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冻融循环和氯离子腐蚀后受力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陈锐;重庆单轨交通PC轨道梁预应力体系耐久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张志亮;预应力锚索耐腐蚀性及失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石晋涛;模拟酸雨环境下后张预应力体系耐久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承斌,梁正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年01期

2 芮君渭,张卫平;粉煤灰砼耐久性研究述评[J];江苏建材;2002年04期

3 程娟;郭向阳;;碳化混凝土再碱化影响因素及其耐久性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9年04期

4 赵明宇;李金瑞;王立明;;影响埋地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耐久性因素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年06期

5 纪梓斌,崔玉清,熊光晶;关于加固混凝土用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耐久性的讨论[J];工业建筑;2003年11期

6 方侠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综述[J];施工技术;2007年S1期

7 李喜梅;;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J];河南科技;2009年06期

8 孙抱真;;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新成果——第三届国际建筑材料与构件耐久性会议简介[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85年02期

9 蔡跃,黄鼎业 ,熊学玉;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和对策[J];建筑技术;2003年05期

10 吴中伟;;论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混凝土世界;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兴远;林文修;舒超;;耐久性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2 施养杭;;砼耐久性研究与应用的若干关键问题[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3 雷爱中;李金玉;陈改新;;关于建立我国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创新体系的探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杨健;包e,

本文编号:2162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162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9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