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外包花纹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0 15:11
【摘要】:提出了一种外包花纹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为研究其受弯及滑移性能,进行了6根简支组合梁的静力加载试验,重点考察抗滑移连接度的变化对组合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对试件的荷载-挠度曲线、荷载-应变曲线和荷载-滑移分布曲线等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抗滑移连接度的降低,试件的抗弯承载能力和延性均随之降低;组合梁中纵筋的设置将有效提高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和抗滑移连接度,使得发生弯曲破坏的组合梁延性降低,发生滑移破坏的组合梁延性提高;考虑外包花纹钢梁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给出了部分抗滑移连接外包花纹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极限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bending and slip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beams, a static loading test of six simply supported composite beams was carried 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slip resistance connection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beams was investigated. The load-deflection curve, load-strain curve and load-slip distribution curve are analyz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exural bearing capacity and ductility of the specimens de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anti-slip connection degree,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longitudinal bars in the composite beam will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flexural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anti-slip connection degree of the composite beam. The ductility of composite beams with bending failure is reduced, and the ductility of composite beams with slip failure is improve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ultimate flexural bearing capacity of partially slip-resistant composite beams with patterned steel-profiled steel sheet concrete is presented. The calculated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分类号】:TU39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辉,李爱群,陈丽华,杜德润,石启印;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研究和应用[J];特种结构;2005年01期

2 尧国皇;林松;陈宜言;;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抗弯力学性能研究[J];特种结构;2010年02期

3 呼玉琴;;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刘航,李晨光,聂建国;体外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2年11期

5 王连广,许伟,朱浮声,刘之洋;钢板与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6 薛伟辰,李昆,李杰;钢混凝土组合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6期

7 周天华,何保康,李鑫全,王光煜,丁兆如;帽形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3年01期

8 舒小娟,钟新谷,沈明燕;差分法计算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的纯扭转刚度及剪应力[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聂建国,王洪全,谭英,陈戈;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1期

10 舒小娟;钟新谷;沈明燕;;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理论与试验研究对比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耀忠;;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结合面抗剪模型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2 刘航;李晨光;鲁昂;聂建国;;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航;李晨光;鲁昂;聂建国;高璀旭;;简支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A];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舒小娟;钟新谷;沈明燕;;差分法分析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纯扭转问题[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延林;韩庆华;李凯敏;;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旭;秦国鹏;;钢骨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7 方秦;柳景春;张亚栋;;爆炸荷载作用下钢板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动力响应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8 夏培秀;邹广平;王开亚;;集中载荷作用下钢板夹芯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王力;黄保魁;吴振声;朱聘儒;;用有限单元法分析钢筋混凝土组合梁若干问题[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10 刘殿忠;刘寒冰;;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有效宽度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夏军;实现维修加固旧有桥梁交通不中断[N];科技日报;2006年

2 ;预应力钢——混疑土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N];湖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解恒燕;内置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夏培秀;钢板夹芯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刘殿忠;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计算方法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格明;预应力内置灌浆方钢管桁架混凝土组合梁基本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柳旭东;空腹灌浆圆钢管桁架—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及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代艳杰;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设计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莫时旭;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行为试验研究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王德选;预应力CFRP布加固钢箱梁与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D];东北大学 ;2009年

9 王钧;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显滨;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拟静力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廖乐佳;FRP-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理论分析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3 张惠惠;冷弯薄壁C型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4 罗W,

本文编号:2234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234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