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循环荷载作用下高强铝合金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1 21:35
【摘要】:为研究高强铝合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建立循环荷载作用下高强铝合金的本构关系,对17个7A04高强铝合金试件进行了单调拉伸和多种循环加载制度下的试验。分析了材料的单调性能、滞回性能、宏观破坏形态与电镜下的微观破坏形态。采用Ramberg-Osgood模型拟合了材料的循环骨架曲线,并与单调拉伸曲线做出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A04高强铝合金延性较差,破坏突然、断面与拉应力方向成45度;循环荷载下表现出典型的循环硬化现象,在压应变达到1%后,其刚度和强度发生退化;材料在滞回中表现出了混合强化的特征,既包含各项同性强化又包含了随动强化。该高强铝合金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本构关系与单调荷载作用下的本构关系存在较大区别,不能将单调荷载下的本构关系用于循环本构关系中。本文为准确计算高强铝合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提供了重要基础与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high-strength aluminum alloy structure under earthquake and to establish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high-strength aluminum alloy under cyclic load, 17 specimens of 7A04 high-strength aluminum alloy were tested under monotonic tension and various cyclic loading systems. The monotone properties, hysteretic properties, macroscopical failure morphology and microcosmic failure morphology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were analyzed. The cyclic skeleton curve of the material was fitted by Ramberg-Osgood model and compared with the monotone tensile curv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uctility of 7A04 high-strength aluminum alloy is poor, the failure is sudden, the direction of cross-section and tensile stress is 45 degrees, the typical cyclic hardening phenomenon is observed under cyclic loading, the stiffness and strength of the alloy are degraded after the compressive strain is up to 1%. The material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strengthening in hysteretic process, which includes both isotropic strengthening and follow-up strengthening.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the 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 under cyclic load is different from that under monotone load, and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under monotone load can not be used in cyclic constitutive rel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accurately calculating the response of high-strength aluminum alloy structures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10002130002)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GC71-13-041)
【分类号】:TU311.3;TU3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贾斌;张其林;罗晓群;刘强;;铝合金芯板防屈曲耗能支撑滞回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08期

2 王元清;王中兴;殷福新;杨璐;石永久;尹建;;铝合金受弯构件局部稳定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08期

3 王元清;柳晓晨;石永久;尹建;欧阳元文;;铝合金网壳结构盘式节点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5年S1期

4 石永久;王萌;王元清;;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钢材本构关系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3期

5 张伟;肖新科;魏刚;;7A04铝合金的本构关系和失效模型[J];爆炸与冲击;2011年01期

6 李丽娟,谢志红,郭永昌;铝合金双层球面网壳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董永涛,张耀春;建筑用钢循环塑性本构模型[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清;方江;徐平晶;;弯矩载荷下的带筋法兰盘厚度设计[J];机械工程师;2017年06期

2 陈志华;卢杰;刘红波;;建筑用铝合金单次及反复受火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4期

3 杨飞;刘玉擎;侯华兴;;LYP160级钢单调及循环加载性能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03期

4 王萌;钱凤霞;杨维国;杨璐;;低屈服点钢材与Q345B和Q460D钢材本构关系对比研究[J];工程力学;2017年02期

5 王萌;钱凤霞;杨维国;;低屈服点LYP160钢材本构关系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2期

6 张婉越;陈以一;;钢材模型强化参数对构件滞回性能模拟的影响分析[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7年01期

7 葛荣荣;薛彦涛;牛向阳;;国产钢材LYP225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8 杜雷;陈忠;周茗如;张太亮;;无约束段对工字形内芯防屈曲支撑滞回耗能性能的影响[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9 赵秋;杨明;翟战胜;王捷;;受压U肋加劲板局部稳定受力性能数值模拟[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10 李剑峰;邓云飞;贾宝惠;;弹体边界效应对2A12薄靶抗撞击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J];高压物理学报;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元清;柳晓晨;石永久;尹建;欧阳元文;;铝合金网壳结构盘式节点受力性能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2 杨联萍;韦申;张其林;;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研究现状及关键问题[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2期

3 施刚;罗翠;王元清;石永久;李国星;;铝合金网壳结构中新型铸铝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3期

4 王元清;袁焕鑫;石永久;张贵祥;;铝合金板件螺栓连接承压强度试验与计算方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温东辉;宋凤明;刘自成;李国强;孙飞飞;陈素文;;建筑抗震用低屈服点钢的生产与应用[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9年05期

6 姚常华;杨建国;吴利权;;铝合金结构桥梁的应用现状、前景及发展建议[J];钢结构;2009年07期

7 贾明明;张素梅;;抑制屈曲支撑滞回性能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8 程光煜;叶列平;许秀珍;崔鸿超;;防屈曲耗能钢支撑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1期

9 沈祖炎;郭小农;李元齐;;铝合金结构研究现状简述[J];建筑结构学报;2007年06期

10 赵寿根;何著;杨嘉陵;程伟;;几种航空铝材动态力学性能实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旭霞,林高用,张胜华;高强铝合金中的氢致缺陷[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2期

2 潘志军,黎文献 ,马正青 ,谭敦强;高强铝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铝加工;2001年04期

3 沈军,宋广生,曾松岩,,蒋祖龄,李庆春;雾化沉积高强铝合金材料的组织与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4年02期

4 林平;;可焊接的高强铝合金[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8年04期

5 窦健敏;高强铝合金[J];稀有金属;1995年02期

6 杜凤山;闫亮;戴圣龙;杨守杰;;高强铝合金疲劳特性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09年01期

7 ;用于航空航天高强铝合金突破关键技术[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4年07期

8 Sergio Abls;Giuseppe Riontino;黄庆汉;;用电阻率测定高强铝合金各种状态下的特性[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1年06期

9 甘卫平,范洪涛,许可勤,周兆锋;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研究进展[J];铝加工;2003年03期

10 张修智,黄时鸿;薄板高强铝合金脉冲焊接热计算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蓉;赵凯;郑晓静;贺平;;高强铝合金圆筒时间稳定性研究[A];2009年全国机械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洪班德;苏梅;;7075高强铝合金断裂过程的动态观察[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3 ;JLHA1/G4A-640/290-42/37特强钢芯高强铝合金绞线[A];电力行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项目成果汇编(2012)[C];2013年

4 魏占静;李少农;宋武;;高强铝合金MIG焊工艺研究及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5 杨尚磊;林庆琳;徐超;丁波;;A15Zn2Mg高强铝合金的微观组织与疲劳行为[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6 汝继刚;伊琳娜;;高强铝合金表面强化工艺研究[A];第九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会议专刊论文集[C];2004年

7 ;JLHA1/EST-640/290-42/37特强钢芯高强铝合金绞线[A];电力行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项目成果汇编(2012)[C];2013年

8 范峰;王誉瑾;;高强铝合金圆管轴心受压稳定承载力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张亦筑;我市突破高强铝合金关键技术[N];重庆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守杰;新型高强铝合金的强韧化研究[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2年

2 严军;光纤激光—电弧复合焊接高强铝合金工艺、缺陷产生与质量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旭斌;高强铝合金复杂筋板构件整体成形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征;高强铝合金高温拉伸性能及断裂行为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金龙;B93高强铝合金热压缩变形及断裂行为的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潘志军;热处理对7B04高强铝合金强韧性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2年

4 索斌;拉压载荷下高强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参数有限元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5 商燕;高强铝合金疲劳断裂过程的微观机理研究及有限元模拟[D];燕山大学;2012年

6 王一鑫;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快速凝固条件下微合金化及作用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曹园园;6181/6016H18高强铝合金同步冷却热成形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黄继武;7055高强铝合金热加工工艺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杨武雄;高强铝合金的激光填粉焊接[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10 刘昌斌;微量Sc及热处理工艺对高强铝合金组织与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62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462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a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