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给水管网闭塞水中铸铁腐蚀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3 17:44
【摘要】:给水管网的腐蚀问题一直是饮用水用户、饮用水企业、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非常关注的重点问题。管道内腐蚀不仅会缩短管道寿命,而且会引起给水水质二次污染以及管网漏失。管网漏失造成了水资源和经济的双重损失。因此,控制管网漏失是水工业亟待解决的难题。管网漏失与腐蚀密切相关,而闭塞水在管网腐蚀过程中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闭塞水水质特征,通过模拟闭塞电池装置研究了闭塞水中化学物质累积与迁移机制以及铸铁在闭塞水中的腐蚀行为,最终提出了铸铁给水管道局部腐蚀机理概念模型,深化了人们对于给水管网腐蚀机理的认识,为水工业控制管网泄漏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对管道内水体水质特征的深入对比分析,首次将给水管道内的水分成三类:主体水,稳态水和闭塞水,这三种水的水质存在巨大差异。经过水质特征对比分析发现,稳态水作为过渡层,含有低浓度的溶解性铁,但含有大量的铁的颗粒物。相对于流动水,闭塞水呈酸性,含有更多的溶解性铁及铁的悬浮颗粒物,并富集Cl~-、SO_4~(2-)、NO_3~-和Mn等。且闭塞水中铸铁的腐蚀速率远远大于其在流动水中的腐蚀速率。为了更好地研究铸铁在闭塞水中的腐蚀行为,研发了适合模拟给水管网局部腐蚀的闭塞电池装置。利用该装置系统地研究了阴离子从流动水向闭塞水中的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发现Cl~-、SO_4~(2-)、NO_3~-能够从流动水向闭塞水中迁移并富集,这些阴离子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存在协同关系。流动水水质参数的改变会影响阴离子的迁移速率,但Cl~-和SO_4~(2-)从流动水向闭塞水中的迁移速率比基本等于流动水初始条件下Cl~-和SO_4~(2-)的浓度比。最终闭塞水中富集Cl~-、SO_4~(2-),而NO_3~-浓度变化较为复杂。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铸铁在闭塞水中的腐蚀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发现闭塞水中铸铁的腐蚀速度不断增加,而且可以通过改变流动水水质控制闭塞区铸铁的腐蚀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为了控制铸铁的局部腐蚀,应该调节流动水p H值在8.50左右,降低Cl~-浓度,提高NO_3~-浓度,适当调节SO_4~(2-)浓度。根据以上研究及对铸铁局部腐蚀自催化效应分析,提出了新的铸铁给水管道局部腐蚀概念模型。铸铁局部腐蚀的阳极主要为闭塞区内铸铁的溶解反应,阴极主要是在管垢外部发生的氧还原反应。闭塞区逐渐变为贫氧区,p H值不断降低,阴离子不断富集,形成自催化效应,加速铸铁腐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91.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烈藩;给水管事故原因论证和对策探讨[J];冶金丛刊;2000年03期

2 赵洪宾,陈兵,伍悦滨;给水管网漏失预测模型的研究[J];给水排水;2001年10期

3 秦海平;市区给水管网建设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1年03期

4 秦玉壮;住宅小区给水管网管理[J];山西建筑;2002年06期

5 伍悦滨,赵洪宾,张海龙;用节点水龄量度给水管网的水质状况[J];给水排水;2002年05期

6 郑毅;给水管网调整规划的优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7期

7 张立秋,张朝升,李淑更;在《给水管网》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03期

8 许刚;朱汶迁;吴金民;;基于蚁群算法的给水管网改扩建优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年03期

9 喻良;陈宇辉;;优选管径法在给水管网计算中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年02期

10 王圃;张玉;魏旭升;;遂宁市城区给水管网改扩建工程[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晔;寇新建;;给水管网可靠性分析中的若干问题[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桂臣;蒋白懿;刘新;冯青;;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与探讨[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黄金;张潇;;农村给水管网设计概述[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薛晓波;陈浩涛;;对汕头市中心城区给水管网规划的几点体会[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付踊跃;于涛;;论抢修节在给水管网抢修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6 俞国平;;给水管网最优化设计的一个方法[A];土木工程中计算机应用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1年

7 李慧博;柴立和;;给水管网的分形生长分析[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秦芳芳;王松岭;;大型给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方法的研究[A];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秦芳芳;王松岭;;大型给水管网系统水力计算方法的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邢丽云;;给水管网水力建模数据分析与研究[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06:供水管网改造与运行管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陈进周;“宝硕”推出新一代PVC给水管[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彭跃东;2.5亿元让百姓吃上放心水[N];沈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刁克功;分区管理模式给水管网的水力分析与模拟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2 米子龙;水源切换对给水管网水质铁稳定的影响及控制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佟慧妍;给水管网闭塞水中铸铁腐蚀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4 谢善斌;基于瞬变流动分析的给水管网事件模型基础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5 王洋;给水管网铁稳定性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许刚;给水管网水力模型校正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钟丹;给水管网余氯衰减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杨艳;给水管网的污染物入侵流量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陈宇辉;给水管网动态模型维护与校验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黄亚东;给水管网水质传感器优化选址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广浩;小城镇给水管网渗漏预测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2 叶晖;基于反分析理论的给水管网管段摩阻系数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吕健;基于信息熵理论的给水管网运行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王超;基于改进型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给水管网优化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韩胜;给水管网经济流速影响因素与计算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赵娟;给水管网可靠性与优化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黄锐;给水管网水质模拟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8 周德柱;给水管网微生物变化与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肖朝红;深圳市宝城片区给水管网现状评估[D];清华大学;2015年

10 平俊晖;基于智能监测系统的给水管网调度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63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463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