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碉房及其体系化存在辨析
[Abstract]:Bunker house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ibetan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 form on Qinghai-Tibet Plateau. Based on extensiv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connot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historical appellation, wall material and structure form. On this basis, from the time dimens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functional buildings, such as palace castle architecture, religious architecture and bunker building, in terms of techn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cultural dimensi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the bunker in vertical functional layout and decoration mode are analyzed and analyzed,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y are the stage products developed with the bunker as the source. Thus, it is theoretically clarified that the bunker, which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architectural form in the Tibeta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ystem, is a systematic existenc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后期资助项目:嘉绒藏区传统聚落文化研究,项目编号:Q02413111201002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川、藏两地藏族传统建筑文化研究,项目编号:SWJTU11CX097
【分类号】:TU2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江道元;;西藏卡若文化的居住建筑初探[J];西藏研究;198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秀花;吴天德;;藏羌锅庄概念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宋立民;李陆华;杨军;;东北与青藏两个地区的原始宗教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3 霍巍;;论卡若遗址经济文化类型的发展演变[J];中国藏学;1993年03期
4 丁玲辉;;略论吐蕃时期汉藏体育与医学文化交流[J];中国藏学;2007年04期
5 吴均;;吐蕃时期青海地区的文化钩沉——论前宏期多麦藏区文化的发展[J];中国藏学;2008年01期
6 谢继胜;;川青藏交界地区藏传摩崖石刻造像与题记分析——兼论吐蕃时期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造像渊源[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7 李晓玲;;舟曲藏族民歌考略[J];中国藏学;2009年04期
8 霍巍;;昌都卡若:西藏史前社会研究的新起点——纪念昌都卡若遗址科学考古发掘30周年[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9 汪玺;师尚礼;张德罡;;藏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Ⅰ)——藏族的形成、语言文字与宗教信仰[J];草原与草坪;2011年02期
10 巴桑;刘莉玲;;亦真亦幻贝吉曲珍——扎西达娃《骚动的香巴拉》中贝吉曲珍形象的透视[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娜;;藏门珞民族间跨文化传播方式初探[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2 才华多旦;;“勺哇”人的族源考辨[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3 乔梁;郝招;张连;路娟;;略论安多藏族体育文化的生成与变迁[A];2014甘肃省体育科学学术论文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锦龙;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杨毛措;聂赤赞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金东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蓓;《格萨尔王传》与多康地区藏族族群认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孙林;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陈苇;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周欣宇;文化与制度:藏区命价纠纷的法律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芳;云南迪庆藏族建筑门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洁;藏族传统家具装饰艺术及风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范新满;西藏寺院壁画中的体育考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婧;藏族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宋琼;阿坝县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杨得军;西宁市藏族“锅庄舞”的体育资源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明娟;拉萨传统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乔莉莉;《格萨尔》之图腾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9 杨菊;藏戏与古希腊悲剧的比较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
10 刘琴;阿来小说与川西藏族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及宏;张兴国;;康巴藏区木框架承重式碉房的类型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王及宏;张兴国;;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J];新建筑;2011年02期
3 李北东;连玉銮;;藏羌碉房:华夏文明传承的特别载体[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10期
4 熊学玉;余思瑾;;桃坪羌寨碉房结构形式及破损调查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5期
5 张兴国;王及宏;;技术视角的民族传统建筑演进关系研究——以四川嘉绒藏区碉房为例[J];建筑学报;2008年04期
6 唐太智;;羌碉建筑的结构特征[J];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7 张立新;藏族碉房[J];北京房地产;1995年09期
8 辛克靖;雄伟粗犷的藏族碉房民居[J];长江建设;2002年Z1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及宏;张兴国;;康巴藏区碉房体系的类型与分布规律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建勋;;川西藏族的碉房与清明祭祀习俗——以四川康定贵琼藏族地区为例[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3 林俊华;;扎坝“走婚部落”的历史与文化[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沈好;美丽的藏族白色碉房[N];黄山日报;2007年
2 本报通讯员;壤塘发现距今200多年历史的拉依扎西碉房[N];阿坝日报;2009年
3 姬旭明;藏族——稳固的碉房与流动的帐房[N];中国民族报;2004年
4 姬旭明;平台相连的羌族民居[N];中国民族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浩英;四川西南地区碉房建筑文化微探[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93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49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