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05 17:23
【摘要】: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地形地貌丰富多变,地域文化厚重,河南传统村落的发展延续着千百年来缓慢的历程。从发展的轨迹来看,村落作为人与地之间的桥梁和载体,通过物质形态和文化传承等方式展现出来,向我们传达着丰富的自然、历史、社会、政治、文化、伦理、经济乃至技术等诸多信息。同时,传统村落又作为人居环境构成的最弱小单元,在生长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了灵活性与多变性,村落总能与周边的地域环境和文化圈层产生良好的互动,我们能够通过村落的空间形态轻易的找出地域与文化的差异性。随着现代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中原地区传统村落难以承受经济浪潮的冲击,面对社会激变显得无所适从。以农耕文明为根基的传统村落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环境,传统村落中百姓的生活方式、村落形态、空间结构、文化传承等各个层面都显得滞后。我们缺乏对传统村落地域特色以及村落人居环境的研究。深入系统的分析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地域特色表现及地域间的差异是文章的主要目的。从地域分区的角度入手,选取区域中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重点关注传统村落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地域分区中传统村落与地域特征的关联性;其次是不同地域之间传统村落的差异性。以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地域性主导因素为研究的出发点,从村落选址、形态、空间、宅院等方面总结村落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分析村落空间形态构成的类型以及成因,挖掘河南传统村落形成的内在机制。论文分为三大部分,共八章内容。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是论文的概念和理论框架。首先对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总结;讨论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和方法;从村落调查方法、形态分类、村落的空间分析建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地域分区格局研究以及各个地域分区中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地域性表现,包括第二章到第七章。其中,第二章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的地域分区研究,从自然、社会以及经济的影响因素出发对村落进行地域分区。第三到第七章分别阐述豫西、豫西南、豫南、豫中、豫北等不同地域分区中传统村落的地域性表现,紧紧围绕影响村落的地域因素和人文因素,抽取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决定性因素进行剖析,论述地域因素和人文因素与村落空间形态的对应关系。第三部分为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的地域的差异性,以第二部分的总结的成果为基础,从传统村落地域调查、村落形态、村落空间等方面横向比较各个地域分区中传统村落的共性与个性。最后为文章的研究的结论,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传统村落离不开其生存的地域土壤,同样离不开其构建的社会圈层,此文就河南传统村落区域内部特征总结以及区域间地域差异性做出研究和探讨,传统村落是多元和复杂的,未来的发展必然面临着丰富多彩的活力之路。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登·R·威利,贾伟明;维鲁河谷课题与聚落考古——回顾与当前的认识[J];华夏考古;2004年01期

2 单军,王新征;传统乡土的当代解读——以阿尔贝罗贝洛的雏里聚落为例[J];世界建筑;2004年12期

3 周昆叔,张松林,张震宇,杨瑞霞,蔡全法,宋国定,宋豫秦,莫多闻,王辉,鲁鹏,郝利民,王超;论嵩山文化圈[J];中原文物;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贺楠;中国古代农村聚落区域分布与形态变迁规律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爱平;郑州地区史前至商周时期聚落形态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76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76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9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