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磷酸镁水泥固化铅污染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及微观机制

发布时间:2020-02-04 22:17
【摘要】:采用磷酸镁水泥(MPC)对铅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了MPC添加量、水土比对固化污染土强度及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化土的强度随MPC添加量增加而增大,渗透系数减小;水土比对固化土的强度及渗透特性的影响均存在临界值,为0.45。低于临界值时,固化土的强度随着水土比的增加而增加,渗透系数随着水土比的增加而减小。压汞试验(MTP)结果表明,随MPC添加量的增大,固化土孔隙体积减小,水土比不超过临界值时,固化土孔隙体积随着水土比的增大而减小。扫描电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PC添加量的增加,土颗粒团聚化越明显,胶结程度加强;水土比不超过临界值时,土颗粒团聚体增多。镁钾磷酸盐晶体(MKP)主要通过减少孔径大于1?m的孔隙体积来影响固化土的强度和渗透特性。
【图文】:

比较图,添加量,水土比,固化土


土颗粒(或团聚体)外形上表现为不规则的块状和粒状,相互之间散乱搭接堆叠,呈无序排列,颗粒大小差异明显,形成了大小不等连通的架空孔隙,孔隙较大。这是因为MPC添加量较低,生成的MKP少,MKP与土颗粒的胶结程度较弱。从图10(b)~10(c)可见,MPC添加量的继续增加,污染土颗粒相互靠近紧密,且土颗粒间出现大量MKP,MKP包裹土颗粒并充填于颗粒孔隙,使颗粒呈团聚状,形成致密的团聚体,降低了孔隙之间的连通性。渗透系数减小,且固化土变得坚硬,固化土强度增加。(a)添加量为30%(b)添加量为50%(c)添加量为70%图10MPC添加量对微观显微结构的影响Fig.10EffectofMPCdosageonmicrostructurefeatures不同水土比固化土微观显微结构见图11。固化土的MPC添加量为50%,养护龄期为7d,铅含量为5000mg/kg。放大倍数均为2000倍。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水土比较小(图11(a))时,MPC水化反应不完全,生成的MKP较少,MKP晶体间存在很多孔隙,土颗粒之间黏结性较差,固化土整体结构松散;当水土比适中(图11(b))时,生成的MKP不断增加,结构由松散变得团聚和密实,MKP晶体结晶程度高,MKP互相紧密堆积,整个断面基本没有孔隙。当水土比较大(图11(c)和图11(d))时,虽然固化土内MKP增加,但团聚体较松散,,大量层状MKP晶体重叠排列在一起,晶体间存在很多孔隙,且MKP周围明显覆盖了一层水膜,比较图11(c)和图11(d)发现,随着水土比的增大,团聚体松散度增加,部分团聚体边缘出现大的孔隙。(a)添加量为40%(b)添加量为45%404555600.00.10.20.30.40.5隙体积孔/cm(3/)g<0.01m0.01~0.1m0.1~1m1~10m>10m水土比/%

水土比,固化土,孔隙体积,添加量


增刊2张亭亭等:磷酸镁水泥固化铅污染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及微观机制285(c)添加量为55%(d)添加量为60%图11水土比对微观显微结构的影响Fig.11Effectofwatercontentonmicrostructurefeatures4结论(1)随着MPC添加量的增加,污染土的固化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固化土抗压强度增加,渗透系数减校随着MPC添加量的增大,固化土的孔隙体积减小,MKP主要通过减少孔径大于1μm的孔隙体积来影响固化土的强度和渗透特性,随着MPC添加量的增加,土颗粒相互靠近紧密,团聚化越明显,土颗粒间的胶结程度加强。(2)水土比对MPC固化土影响的临界值为0.45。当水土比小于临界值时,随着水土比的增加,抗压强度增加,渗透系数减小,固化土的孔隙体积减小,土颗粒变得团聚和密实,结晶程度高,孔隙减少。当水土比超过临界值时,随着水土比的增加,抗压强度减小,渗透系数增加,固化土的孔隙体积增加。团聚体松散度增加,部分团聚体边缘出现大的孔隙。参考文献[1]崔德杰,张玉龙.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4,35(3):366-370.CUIDe-jie,ZHANGYu-long.Currentsituationofsoilcontaminationbyheavymetalsandresearchadvancesontheremediationtechniques[J].ChineseJournalofSoilScience,2004,35(3):366-370.[2]PETERP,JOHNA,GEORGEM,etal.EffectofDilutionandcontaminantsonsandgroutedwithcolloidalsilica[J].JournalofGeotechnicalandGe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AmericanSocietyofCivilEngineering,1999,125(6):461-469.[3]VATSALAA,NOVAR,SMURTHYBR.Elastoplasticmodelforcementedsoils[J].JournalofGeotechnicalandGe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2001,127(8):679-687.[4]张亭亭,李江山,王平.磷酸镁水泥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玮;孙伟;李宗津;;磷酸镁水泥中的粉煤灰效应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0年06期

2 王二强;王冬;刘兴华;;磷酸镁水泥缓凝剂的研究[J];混凝土;2012年09期

3 黄煜镔;王润泽;余帆;周静静;;磷酸镁水泥的聚合物改性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7期

4 李悦;施同飞;;磷酸镁水泥的耐久性研究现状[J];工业建筑;2014年S1期

5 姜洪义,张联盟;磷酸镁水泥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陈兵;吴震;吴雪萍;;磷酸镁水泥改性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赖振宇;钱觉时;卢忠远;李倩;邹秋林;;原料及配比对磷酸镁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8 李俊成;刘凯;张超;李晓庆;;新型化学结合磷酸镁水泥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新世纪水泥导报;2013年06期

9 冯春花;陈苗苗;李东旭;;磷酸镁水泥的水化体系[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10 毛敏;王智;王庆珍;胡倩文;尤超;;磷酸镁水泥耐水性的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凯;李东旭;;化学结合磷酸镁水泥的制备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汪宏涛;曹巨辉;黄志讲;杨铁军;;新型磷酸镁水泥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侯磊;李金洪;;超快硬磷酸镁水泥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伊海赫;李东旭;;磷酸镁水泥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5th NCCM)[C];2013年

5 刘豫;贺玉晓;郑书航;曹阳;;磷酸镁质耐热混凝土材料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凯;李东旭;;新型化学结合磷酸镁水泥的制备和性能[A];商品砂浆的科学与技术[C];2011年

7 马保国;王景然;;不同环境条件磷酸镁水泥对硝酸铅的固化[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严平;马螺吃麸皮易得结石[N];陕西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赖振宇;磷酸镁水泥固化中低放射性废物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新勇;磷酸镁水泥基快速屏蔽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石军兵;重金属离子对磷酸镁水泥水化的影响及其赋存状态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丁耀X;酸雨环境下磷酸镁水泥对重金属污染土的固化机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吴洲;碳纤维增韧磷酸镁水泥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唐浩;磷酸镁水泥体系中钢筋锈蚀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肖卫;磷酸镁水泥机场快速修补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7 纪方;磷酸镁混凝土的配制及高温性能实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0年

8 高瑞;改性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9 崔棚;磷酸镁水泥及其纤维复合材料补强性能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10 毛敏;磷酸镁水泥耐水性机理与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76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76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4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