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数学模型的雨水调蓄计算

发布时间:2020-03-11 11:12
【摘要】:雨水调蓄系统是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重要措施,合理、科学地确定雨水调蓄设施的调蓄容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安徽省繁昌县城北开发区经常受涝的现状,采用了传统雨水调蓄容积计算和基于数学模型的雨水调蓄容积计算分别校核区内雨水调蓄设施的调蓄容积,结果表明,基于数学模型的雨水调蓄容积计算更为安全、可靠,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图文】:

雨水管网,河道


40353025201510501357911131517192123降雨量/mmt/h图1项目区20年一遇24h暴雨过程Fig.120-year24-hstorminprojectarea2.3雨水管网模型将包括管网拓扑信息的CAD作为源数据导入MIKEURBAN,建立区域排水管网模型。繁昌工业园区的排水管网现状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雨天管网的水通过管网系统排进周边内河(渠)。雨水采用水文模型计算得到的径流量作为边界条件。项目区内地形变化较平缓。雨水管最小直径为DN400,,最大直径为DN1500,管道总长为38.9km。雨水管网及河道平面布置见图2。图2雨水管网及河道布置Fig.2Layoutofstormwaterdrainagenetworkandchannelwww.watergasheat.com杨伟伟,等:基于数学模型的雨水调蓄计算第32卷第15期

雨水管网,河道


40353025201510501357911131517192123降雨量/mmt/h图1项目区20年一遇24h暴雨过程Fig.120-year24-hstorminprojectarea2.3雨水管网模型将包括管网拓扑信息的CAD作为源数据导入MIKEURBAN,建立区域排水管网模型。繁昌工业园区的排水管网现状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雨天管网的水通过管网系统排进周边内河(渠)。雨水采用水文模型计算得到的径流量作为边界条件。项目区内地形变化较平缓。雨水管最小直径为DN400,最大直径为DN1500,管道总长为38.9km。雨水管网及河道平面布置见图2。图2雨水管网及河道布置Fig.2Layoutofstormwaterdrainagenetworkandchannelwww.watergasheat.com杨伟伟,等:基于数学模型的雨水调蓄计算第32卷第15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俞珏瑾;;雨水调蓄池容积的简易计算方法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9期

2 丁志斌;赵智;郑璞;;基于降雨过程理论分析的初期雨水调蓄容积计算[J];净水技术;2011年01期

3 黄建秀;李怀正;叶剑锋;傅威;;调蓄池在排水系统中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4期

4 刘澜;王峰;李杨秋;左智敏;;厦门机场路雨水泵站调蓄优化设计[J];给水排水;2009年05期

5 周玉文,赵洪宾,李玉华;瞬时单位线法求雨水管网系统入流流量过程线的数值计算方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茜;司佳;刘景涛;郑宁;谷尘勇;;基于水力模型的城市雨水调蓄池设置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年03期

2 林敏仪;;雨水管理理念下的城市排水规划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27期

3 黄星发;容理钰;;南宁市水环境建设与改善水质的对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20期

4 杨伟伟;刘绍根;李卫华;李继选;;基于数学模型的雨水调蓄计算[J];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15期

5 马越;邓朝显;甘旭;梁行行;张哲;;终端雨洪生态调蓄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沣西新城中心绿廊示范项目[J];净水技术;2016年03期

6 王彤;刘志强;李晓娜;彭森;安志鹏;;城市雨水泵站运行效果模拟及优化调控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6年03期

7 彭志杰;;城市内涝防治中河道调蓄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年08期

8 陈鹏飞;;基于ICM水力模型分析水浸点成因及解决措施[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6年01期

9 谢正威;王明光;张胜勇;陈伟;姚宁;杨扬;;下凹式立交桥排水系统改造方案浅析——以北京西二旗雨水泵站改造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2016年02期

10 张改红;;雨水调蓄池(储蓄池)容积的计算方法探讨[J];四川建材;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俊涛;王海玲;律海波;刘涛;;雨污联合调蓄技术在昆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的应用研究[J];给水排水;2009年07期

2 杜峻;徐建初;高乃云;楚文海;;微絮凝过滤工艺在机场雨水中水回用中的试验研究[J];净水技术;2009年03期

3 黄鸣;陈华;程江;程晓波;袁述时;;上海市成都路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和运行效能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18期

4 杨雪;车伍;李俊奇;李海燕;邝诺;;国内外对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16期

5 李田;曾彦君;高秋霞;;苏州河沿岸排水系统雨水调蓄池设计方案探讨[J];给水排水;2008年02期

6 谭琼;李田;张建频;时珍宝;;初期雨水调蓄池运行效率的计算机模型评估[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18期

7 潘国庆;车伍;;国内外城镇排水体制的探讨[J];给水排水;2007年S1期

8 徐贵泉;陈长太;张海燕;;苏州河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染影响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9 谭琼;李田;张建频;时珍宝;;调蓄池提高已建系统排水能力的水力模拟研究[J];给水排水;2006年09期

10 张克峰;姜海英;王永磊;;几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雨水利利用技术[J];净水技术;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尧明;;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法[J];给水排水;2008年02期

2 米伟亚;;福建省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研究[J];福建建材;2008年06期

3 周书葵;曾光明;王许兵;;湖南省某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的研究[J];市政技术;2009年03期

4 邵尧明;;对现行规范中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方法的探讨与建议[J];给水排水;2009年05期

5 金家明;;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及应用方法[J];中国市政工程;2010年01期

6 卢金锁;程云;郑琴;杜锐;王社平;王俊萍;;西安市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17期

7 邵丹娜;傅佩君;;余姚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应用的思考[J];浙江水利科技;2011年02期

8 余连荣;周柯生;;暴雨强度公式选样问题的研究[J];市政技术;2011年03期

9 ;应加强推广新一代城市暴雨强度公式——专访杭州市规划局教授级高工程师邵尧明[J];中国报道;2011年08期

10 周玉文;翁窈瑶;张晓昕;李萍;王强;;应用年最大值法推求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研究[J];给水排水;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柯生;毛玲英;;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标准化问题的探讨[A];浙江省2005年给水排水论文集[C];2005年

2 叶香;;南京暴雨强度公式探讨[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邓卫东;李萍;李艺;曹志农;徐浩宇;;暴雨强度公式的简便推求方法[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欧阳红;欧阳芳芳;李卉;李泽磊;;岳阳市区暴雨强度公式的优化推算[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许晖;王艳萍;张亮;;长春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雨型确定[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4年

6 夏宗光;;编制市政暴雨强度公式中数据摘选工作的快速化和精确化[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排水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7 吕先金;金建卓;陈小素;陈华文;;气象自记雨量资料推求城市暴雨强度公式[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向亮;郝立生;马京津;张婧;;基于皮尔逊Ⅲ型分布的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极端天气事件与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王强;张晓昕;韦明杰;;北京市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标准研究综述[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郭林;杭州暴雨强度公式应用成为全国“标准”[N];建筑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孔生;扬州新暴雨强度公式实施[N];扬州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刘立成 通讯员 柴昕;专家呼吁重编城市暴雨强度公式[N];中国气象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春新;城市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及参数确定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吴彦成;陕西省暴雨强度公式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D];长安大学;2013年

3 王睿;合肥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及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龙;宝鸡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与设计暴雨雨型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欣;基于MATLAB的佳县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6 韩峰;六安市暴雨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推求[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7 慕时荣;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8 吴昊;黄山市暴雨强度公式的推求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9 吴群;历史数据的选取及处理方法对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10 陆国锋;常熟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及应用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86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86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3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