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博物馆建筑非功能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08:22
【摘要】:现代主义的全速推进,令我国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博物馆建筑作为人们所熟悉的公共文化类建筑,在城市生活中所扮演的功能角色也在发生变化,由一个古板封闭的展示场所转变为开放包容的文化生活社交场所,并有着向文化综合体转变的趋势,逐渐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我国的博物馆设计也随着博物馆职能的转变,进行了新的尝试。不管是新功能空间的加入还是人性化设计的引入,在设计思维的惯性与功能主义的影响下,博物馆建筑的设计依然几乎将关注点全部放在功能空间上,博物馆的非功能空间设计似乎是一种功能空间设计完成后“补充”“剩余”性质的设计。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参观体验不仅仅是对展品的欣赏,还包括有博物馆建筑的空间环境本身;其空间体验不仅包括博物馆的功能空间即展陈空间等,博物馆的非功能空间在观众看展的过程中也是其空间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博物馆职能与观众参观目的的转变,非功能空间逐渐承担起包括休闲社交在内的多种功能,而我国部分博物馆的非功能空间因为设计与使用上的问题无法对观众此类行为进行有效的支持与引导,所以博物馆建筑非功能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有四部分:首先对博物馆的起源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对非功能空间与人性化设计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对研究所用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解析,并对当代我国博物馆建筑中的非功能空间设计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其次对博物馆观众区别于其他观众的特征与其在博物馆中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总结,通过人多种感官的空间感知研究,以对人的物质影响和心理影响两个方面对人性化空间的特性进行解析,揭示博物馆非功能空间与观众行为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博物馆建筑非功能空间中所包含的室外广场空间、屋顶空间、灰空间、层内非功能空间、垂直交通空间与中庭空间结合案例分别进行了功能的拓展与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最后总结了博物馆非功能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并通过非功能空间人性化设计在博物馆实践案例中的应用分析,引起大家对博物馆非功能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思考。
【图文】:

博物馆建筑非功能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不同建

博物馆建筑非功能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


国内博物馆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24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丹华;;试论博物馆中儿童活动区域的设计[J];河南科技;2013年01期

2 黄倩;;博物馆:一种新型休闲生活方式的设计[J];建筑与文化;2012年05期

3 谢俊;;经典重温:贝聿铭大师建筑创作思想浅析——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中外建筑;2012年03期

4 程旭;;中国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得失谈[J];建筑创作;2010年10期

5 江刚;许滢;;掀开历史的珠帘——广东省博物馆新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0年08期

6 唐望松;毛振海;花竞科;;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J];华中建筑;2009年08期

7 陶伦;;浅析博物馆室内设计的人性化[J];装饰;2009年01期

8 汪大炜;杨超英;;定义非功能性空间:合肥赖少其艺术馆[J];建筑创作;2008年03期

9 徐光;;英国博物馆设计谈[J];装饰;2006年06期

10 吴耀华;管状交通空间——一种建筑空间组织的原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弘驰;当代欧洲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陈纵;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久芳;我国纪念馆内部空间功能配置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陈幸夫;文化建筑综合体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伟华;公共建筑的灰空间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岳馨;公共建筑中人性化的服务空间[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589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89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c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