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被动式自适应悬吊质量摆减振控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18:15
【摘要】:高层结构对风荷载和地震等极端作用较为敏感,极易产生疲劳破坏,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因此,对高层结构减振控制是极为必要的。悬吊质量摆作为一种被动式减振体系,具有减振明显、设计简单、可靠性高、容易安装等诸多优点,被大量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然而,因主结构动力响应过大而导致大摆角频率失调的问题,会降低悬吊质量摆的减振性能。当前的自适应悬吊质量摆减振系统大多由传感器和作动器调节摆长,尽管减振效果较好,但需要精密的机电和传感系统,通常造价昂贵,维护费用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大型土木工程难以保障,恶劣环境条件下某些电子元件损坏就可能导致减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对此,本文将研究被动式自适应悬吊质量摆减振系统,可以避免使用作动器和传感器,更易于在工程中实施,造价低廉且可靠性好,只通过设计支座来改变有效摆长进而达到自适应减振的目的。(1)考虑悬吊质量摆的大摆角非线性,推导出在大摆角振动中能使悬吊质量摆的周期保持恒定的弧形支座的数学方程,进而提高了悬吊质量摆的减振性能。再以一个单自由度体系为例,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运动方程并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参数分析,深入研究了摆长、质量比等参数对自适应悬吊质量摆减振性能的影响。(2)以一高层结构为算例,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高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再输入正弦激励,分别计算并比较无控、传统摆和自适应摆控制下结构-摆体系的动力响应,从而验证自适应悬吊质量摆的有效性;最后选取4种场地类型下的8条不同的地震波,分析了地震强度和场地类型对传统摆和自适应摆减振效果的影响。(3)制作一个两层的框架模型,针对自适应悬吊质量摆减振体系的减振效果开展振动台试验。利用振动台对试验模型施加不同的正弦激励和地震激励,通过对比无控、自适应摆控制下结构顶层的动力响应,对传统摆和自适应摆减振效果进行分析,再验证本文提出的自适应摆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7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波;陆江斌;黄杰;;滑移装载机行驶减振系统设计与建模仿真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1期

2 王珂;顾逸东;;空间科学实验柜被动式减振系统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3 张晓青;工程机械的主动减振系统[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2年10期

4 宫力平,李管;组合式高效减振系统[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996年03期

5 汪铁民;工程机械的主动减振系统[J];工程机械;1990年08期

6 曹善华,靳晓雄;工程车辆减振系统最优动态参数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7 戴阳;;减振隔离系统的原理及实践[J];锻压机械;1988年04期

8 韩枚;;减振系统的优化设计[J];通信技术;1988年01期

9 韩枚;;减振系统的优化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1988年06期

10 余拱信;;全息无损检测试验台的设计[J];现代电力;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虢;林胜;岳涛;魏榛;刘新宇;黄祖华;;某风场风电机组橡胶弹性减振系统故障探究[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能产业》(2015年第3期)[C];2015年

2 杨猛;徐新喜;;基于动力吸振器原理的履带急救车非线性减振系统结构优化与性能优化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模态分析与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3 智晋宁;张洪;;冲击压路机缓冲减振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林彩丽;刘晓梅;;磁流变阻尼器减振系统的分数阶微分方程研究[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富生;马越;韩洋洋;毕世华;;双级减振系统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A];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C];2017年

6 刘乃军;牛军川;张福亮;张国安;;一新型多维减振平台及其隔振特性研究[A];第26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会议论文选集[C];2015年

7 黄晓琼;李莹;张瑾瑾;赵子龙;;非线性因素对金属橡胶减振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8 赵艳影;严志刚;徐鉴;;利用时滞控制非线性饱和控制减振系统减振频带漂移[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赵增欣;应怀樵;刘文峰;;遥感飞机飞行中振动测试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张龙庆;;列车运行速度对被动式减振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控制的影响[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第七届线路专委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晋 通讯员 张晓武 郝杰;隔而固的信条:所有的“振动”都可控[N];青岛日报;2018年

2 代桂云;为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保驾护航[N];人民政协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邓习树;步进扫描光刻机模拟隔振试验平台主动减振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杨猛;履带急救车非线性减振系统振动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3 程勇;配有透空减振系统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水弹性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波;应急移动平台设计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朱伟;基于MR阻尼器及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系统半主动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6 李晟;双轮铣槽机铣轮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李德胜;基于并联机构的车载发电机组多维减振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吴伟光;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装置及其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炫山;基于移动支撑的刚度自适应减振器设计与控制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2 张豫皖;被动式自适应悬吊质量摆减振控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熊振威;水下磁性天线精密减振系统设计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杨森;减振抗爆磁流变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5 董成;非线性和时滞反馈控制理论在起落架上的应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

6 施志祥;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平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7 郑良辰;面向多维低频振动的3-PCR并联减振机构设计及其减振性能分析[D];山东大学;2018年

8 曹荣康;多维座椅减振机构半主动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9 王豪;一种半主动座椅悬架的设计及其多维减振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10 李健;正负刚度并联主动减振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98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98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e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