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自适应悬吊质量摆减振控制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7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波;陆江斌;黄杰;;滑移装载机行驶减振系统设计与建模仿真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1期
2 王珂;顾逸东;;空间科学实验柜被动式减振系统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3 张晓青;工程机械的主动减振系统[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2年10期
4 宫力平,李管;组合式高效减振系统[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996年03期
5 汪铁民;工程机械的主动减振系统[J];工程机械;1990年08期
6 曹善华,靳晓雄;工程车辆减振系统最优动态参数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7 戴阳;;减振隔离系统的原理及实践[J];锻压机械;1988年04期
8 韩枚;;减振系统的优化设计[J];通信技术;1988年01期
9 韩枚;;减振系统的优化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1988年06期
10 余拱信;;全息无损检测试验台的设计[J];现代电力;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虢;林胜;岳涛;魏榛;刘新宇;黄祖华;;某风场风电机组橡胶弹性减振系统故障探究[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能产业》(2015年第3期)[C];2015年
2 杨猛;徐新喜;;基于动力吸振器原理的履带急救车非线性减振系统结构优化与性能优化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模态分析与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3 智晋宁;张洪;;冲击压路机缓冲减振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林彩丽;刘晓梅;;磁流变阻尼器减振系统的分数阶微分方程研究[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富生;马越;韩洋洋;毕世华;;双级减振系统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A];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C];2017年
6 刘乃军;牛军川;张福亮;张国安;;一新型多维减振平台及其隔振特性研究[A];第26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会议论文选集[C];2015年
7 黄晓琼;李莹;张瑾瑾;赵子龙;;非线性因素对金属橡胶减振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8 赵艳影;严志刚;徐鉴;;利用时滞控制非线性饱和控制减振系统减振频带漂移[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赵增欣;应怀樵;刘文峰;;遥感飞机飞行中振动测试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张龙庆;;列车运行速度对被动式减振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控制的影响[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第七届线路专委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晋 通讯员 张晓武 郝杰;隔而固的信条:所有的“振动”都可控[N];青岛日报;2018年
2 代桂云;为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保驾护航[N];人民政协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邓习树;步进扫描光刻机模拟隔振试验平台主动减振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杨猛;履带急救车非线性减振系统振动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3 程勇;配有透空减振系统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水弹性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波;应急移动平台设计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朱伟;基于MR阻尼器及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系统半主动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6 李晟;双轮铣槽机铣轮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李德胜;基于并联机构的车载发电机组多维减振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吴伟光;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装置及其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炫山;基于移动支撑的刚度自适应减振器设计与控制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2 张豫皖;被动式自适应悬吊质量摆减振控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熊振威;水下磁性天线精密减振系统设计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杨森;减振抗爆磁流变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5 董成;非线性和时滞反馈控制理论在起落架上的应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
6 施志祥;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平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7 郑良辰;面向多维低频振动的3-PCR并联减振机构设计及其减振性能分析[D];山东大学;2018年
8 曹荣康;多维座椅减振机构半主动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9 王豪;一种半主动座椅悬架的设计及其多维减振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10 李健;正负刚度并联主动减振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98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59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