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新型一体化GRC装饰墙板的早期收缩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3 18:22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依旧是粗放式的,落后的技术依旧被大规模的使用,考虑到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必须实现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它能保证建筑成品质量、结构优化、降低环境污染、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改善工作环境,满足当下居民的居住需求和对居住质量的要求。现如今传统装配式墙体对于装饰外层运用外挂墙体,但是安装复杂繁琐,且容易产生开裂等现象,不符合建筑工业化要求。在建筑实际装饰过程当中,装饰材料与板的连接并不可靠,许多建筑外墙的装饰层会出现大面积脱落,不仅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审美,而且容易出现人身危险。为了走上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化道路,新型装配式墙体的开发以及施工工艺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一种新型的GRC一体化装饰墙板,不同于以往单一材料下的收缩特点,重点研究这两种收缩性质完全不同的复合材料在不同制备工艺下的收缩性能以及关于GRC外装饰效果表面的应力分析,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的子课题“新型装饰材料与复合保温外墙板一体化生产及安装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以下工作:(1)测试了混凝土和GRC标准试块在7天、14天、21天、28天龄期下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2)利用混凝土应变仪器设备测量各个试件早期收缩。发现:复合材料产生的约束作用,会让材料本该在变形的时候受到阻碍,其变形受阻产生的内力会让复合材料试件迟于自由收缩试件到达材料收缩阶段。重点进行了铺设钢丝网工艺下GRC一体化装饰墙板收缩性能对比,得出在裸接界面处理方式下引入钢丝网工艺对于复合试件的早期收缩更加有利,更不容易产生裂缝更,更具有社会效益。(3)采用当量温差法,利用数值模拟中热分析的方法对这种新型GRC一体化墙板的收缩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得出的计算值与实际试验值进行对比,对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说明本文所建的有限元模型是可靠的。(4)根据此种分析方法,重点对实际应用中GRC外装饰层进行收缩模拟,分析外表面应力集中现象,得出外装饰层收缩最不利位置在截面较小处。因此,增加装饰工艺对GRC的收缩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两者都未超过GRC的抗拉强度,均不会发生破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的深入研究提出展望:对浇筑养护完成的GRC一体化装饰墙板进行力学加载,进行抗弯、抗剪等力学分析,并将数值模拟得出的结论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该复合墙板力学性能是否合理。
【图文】:

外挂幕墙板


定制物件的个性化模仿性以及独特的质感就总而言之,GRC远。目前,国际上正在努力探索和实践关于诸于实际运用。GRC潜力无限[12]。下面以国外项目 Lontoonkatu 9筑是由 Oy Sato 公司工。Kirsi Korhonen将阳光投射到用户的家中和阳台的功效。整个幕墙体系利用程是,先由设计师把图纸设计好具提前制造好,模块的大小都可以随意定制定制物件的个性化,已有发展成重要领域的趋势。此时,GRC模仿性以及独特的质感就完全凸显出来,并成为一些人极力追捧和材料正在朝着绿色化、一体化、数据化、国际上正在努力探索和实践关于 GRC 材料的一些领域在世界上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建筑下面以国外 GRC 在装配式外墙上的应用,提出一些,位于赫尔辛基,是一栋拥有 72 套公寓的建筑公司,芬兰规模最大的房地产经销商之一于rsi 建筑师有着大胆的想法,他利用折射到遮阳板将阳光投射到用户的家中,充分利用光资源。住宅楼的幕墙系统同整个幕墙体系利用 GRC 的可塑性,提前制造好立体先由设计师把图纸设计好,交给预制厂家,厂家根据图纸试模块的大小都可以随意定制,好让设计师有充分的的并成为一些人极力追捧和、定制化材料的一些领域在世界上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建筑提出一些套公寓的建筑芬兰规模最大的房地产经销商之一于 12 年他利用折射到遮阳板住宅楼的幕墙系统同提前制造好立体厂家根据图纸试好让设计师有充分的

整体效果,板条


图 1- 2 Lontoonkatu 9 整体效果图)Oko Skin Atelier R 项目,是位于奥地利卡普伦城市的由orks 施工单位所建造的一栋住宅楼,于 10 年 7 月份竣工,如图所地理位置靠近森林,又为了整个建筑风格能与自然风格相协调,料制品造成像树木一样的外观质感。而且由 GRC 制作的板条无循环利用。该项目采用的板条长 1800mm,宽 147mm,板条面积。由 GRC 材料制成的板条纹理与颜色和实际木质十分相似,而且面无需另行粉刷,稳定性好,不需要维护。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7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贺灵童;陈艳;;建筑工业化的现在与未来[J];工程质量;2013年02期

2 郭翔宇;;加强融合与互动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3年01期

3 樊则森;杜佩韦;杜娟;;新预制装配住宅——万科假日风景住宅工业化技术运用[J];建筑创作;2011年07期

4 杨文武;钱觉时;范英儒;;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试验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1期

5 韩卓明;温度应力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J];北京水利;2005年04期

6 张巍,杨全兵;混凝土收缩研究综述[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5期

7 梅明荣,任青文;混凝土结构的干缩应力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耀台;混凝土结构早期收缩裂缝的试验研究与收缩应力场的理论建模[D];浙江大学;2005年

2 桂海清;混凝土早期收缩与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26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26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0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