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重庆地区土钢生态建筑技术研究
【图文】:
充分利用了生土材料和木结构的结合。重庆农村地区的生土建筑主要是夹壁建筑和土坯建筑(如图1-1),利用木结构作为内部构件。在墙体在砌筑施工过程中时,人们对生土的基本特性没有系统的认识,仅凭平时的经验进行施工建造,在生土搅拌、土坯制作以及生土夯筑都没有明确的施工规范,建造过程不规范,导致生土建筑在外观、质量、采光通风方面具有缺陷,出现墙体脱落、开裂、倒塌等现象,造成了生土建筑逐渐衰落。因此,怎样提高生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生态性能以及丰富生态材料与木结构、石材、钢材等材料的结合的研究呼声很高,这些改善对于农村住房发展具有现实的使用意义,也将会改变生土建筑落后的困境。(a)土坯建筑 (b)夹壁建筑图 1-1 重庆农村地区生土建筑典型(图来源于网络)Fig1-1 Typical earth building in rural area of Chongqing1.1.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生土建筑的系统研究始于 1980 年,当年任震英开始了对窑洞的研究,总结出了生土建筑的部分建造经验和建筑理论,在 1980 年以后,该团队在中国对原土和生土建筑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而近年来,香港中文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研究团队对生土建筑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在生土建筑的力学性能和应用价值方面,长安大学王毅红,王春英[5]等人对土坯进行了直剪试验、轴向抗压试验。试验表明生土中掺料、含水率、竖向压应力是影响土体性能的主要因素。长安大学的王毅红[6]、刘挺、韩岗[7]等学者研究表明:生土结构是一种热工性能好、节能环保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在生土建筑的抗震性能方面,刘成清[8]对我国地震中生土建筑震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生土建筑抗性性能较差,延性不足,,在地震中更容易被破坏。兰青龙[9]等人指出生土建筑存在着结构整体性差
3]在甘肃省庆阳市设计建造的毛寺生态实验小学校区(如图1-2(b));2017 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设计建造的马岔村村民活动中心;另外还有 2017 年成都麓湖生态城中设计的夯土墙。可见近年来出现在人们眼前的生土建筑实践工程和设计成品越来越多,但仍然存在相应的设计实践规范、标准不够健全的问题,在实践建造、施工工艺流程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a)水岸山居酒店 (b)毛寺生态实验小学图 1-2 生土建筑典型案例(图源于网络)Fig1-2 A typical case of modern soil building综合而言,国内生土建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方法主要为实验室内的试验研究,大量实验数据表明生土作为墙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但仍然处于理论阶段,虽然改性后生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和生态性能提高,但对实践建筑过程的参考理论依据不足,不利于在全国范围内积累经验,不能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试验改性研究也出现了相应改性材料配比不够完善,相应力学性能和生态性能没能彻底改善。因此,在针对重庆地区的黄色黏土、紫色黏土的改性研究上,需要更具针对性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1.1.3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起步较早。自二十世纪初以来,生土建筑已逐渐开始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注意。国外研究者从生土材料的应用价值、改性试验、工程实践做了大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398;TU20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毅红;仲继清;石以霞;权登州;岳星朝;;国外生土结构研究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2 刘成清;陈驰;何广杰;赵世春;吴昊;;生土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J];建筑结构;2014年19期
3 郝际平;刘斌;邵大余;钟炜辉;李月晨;申薇;;生土填充墙钢框架结构抗剪性能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张雯;林挺;;法国生土建筑的发展及其研究教育的现状[J];建筑技艺;2013年02期
5 申薇;郝际平;方敏勇;;土坯填充墙钢框架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J];钢结构;2012年08期
6 刘娟;聂欣宇;李洪;;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思考[J];四川建筑;2011年04期
7 王毅红;李丽;王冲锋;陈全杰;韩岗;;村镇既有生土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现状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8 程晔;方靓;赵俊锋;周翠英;;高速公路边坡CF网防护抗冲刷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9 李颖;;我国轻钢结构住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科技信息;2009年30期
10 李建军;梁仁旺;;水泥土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邹昀;张鹏飞;;带填充墙的钢框架受力性能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增峰;生土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淑媛;复杂环境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机理[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2 申薇;生土填充墙钢框架结构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3 郑寒英;生土墙体材料改性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韩岗;村镇生土房屋抗震构造措施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范涛;建构新生土建筑[D];新疆大学;2011年
6 丁旋;轻型钢结构住宅在郑州地区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丁戈;土坯填充墙钢框架抗侧性能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吴元莅;带土坯墙低层住宅钢框架结构体系抗侧力性能的理论研究与在农村住宅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琴;生土材料的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赵胜杰;高昌故城土遗址病害分析及化学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0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6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