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冷弯薄壁型钢多卷边组合柱受力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20:02
【摘要】: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提出,钢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相比热轧钢材,冷弯薄壁型钢具有构件轻巧、截面多样化等特点,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借鉴钢框架结构体系及轻钢龙骨体系的特点,构建了适用于多层或高层结构住宅的新型组合截面冷弯薄壁型钢框架结构体系,提出适用于该体系具有高承载能力的多卷边组合闭口截面立柱,并结合CUFSM有限条软件对立柱截面抵抗局部和畸变屈曲的能力进行优化,基于优化截面,开展了多卷边组合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建立了模拟多卷边组合柱受力过程的精确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影响多卷边组合柱屈曲性能的长细比、宽厚比、螺栓间距、偏心受力状态等关键因素进行了参数化分析。最后,提出了适用于多卷边组合柱轴心受压与偏心受压状态下屈曲承载力的直接强度法计算公式。通过上述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多卷边组合闭口截面,由四个相同的冷弯薄壁型钢柱肢通过加入垫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方式组合而成。通过CUFSM有限条软件进行优化后的多卷边组合截面抵抗局部屈曲、畸变屈曲的性能优越。采用该截面形式的多卷边组合柱具有重量轻、承载力高的特性,适合应用于多层框架住宅中。(2)试验结果表明:偏心方向对多卷边组合柱试件的破坏模式影响很大,在弱轴上偏心时试件发生局部压溃的现象,未发生整体弯曲,而轴心受压、强轴上偏心和双向偏心受压试件则发生整体侧向弯曲破坏;多卷边组合柱除破坏截面外的其余区域未出现明显的板件鼓曲的局部屈曲现象。(3)长细比、宽厚比、螺栓间距和偏心受力状态等因素对多卷组合柱的屈曲模式、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尤其,立柱的截面利用率随板件宽厚比的减小而提高,当板件宽厚比在21.1~25.0范围时,截面利用率达到最大并趋于稳定;与完全连接截面相比,螺栓间距越大,其极限承载力下降越多,以螺栓间距为500mm时的屈曲承载力为基准,给出了轴压试件承载力与螺栓间距、长细比相关的修正系数β;立柱极限承载力随偏心距的增大而降低,偏心距相同时,随偏心角的增大而提高。(4)北美规范(AISI S100-2012)中直接强度法公式对常用范围内的轴心受压多卷边组合柱整体屈曲承载力计算偏于不安全,依据分析结果,给出了修正系数γ;对于绕强轴、弱轴受弯的多卷边组合柱,北美规范对螺栓间距为500mm时的整体屈曲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实际符合较好,不需要修正,并以此为基准,提出了多卷边组合柱绕强轴、弱轴受弯屈曲承载力与螺栓间距相关的修正系数β_x、β_y。(5)北美规范对于多卷边组合柱局部屈曲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规范计算值均相当保守。基于分析结果,拟合了适用于多卷边组合柱轴心受压、绕强轴、弱轴受弯的直接强度法公式,并对公式进行组合,得到立柱偏心受压状态下的直接强度法公式。将拟合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拟合的直接强度法公式能够较好地预测常用多卷边组合柱在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状态下的屈曲承载力。
【图文】:

轻钢龙骨体系,冷弯薄壁型钢


冷弯型钢在成型过程中因冷作硬化的影响,钢材屈服点显著提高,,即所谓的冷弯效应。这些都对构件的受力性能有利,可以减轻结构自重,节省钢材。所以,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在受力机理上是合理的,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19 世纪中叶,冷弯薄壁型钢开始应用到建筑结构中,但直到 1946 年美国钢铁学会(AISI)正式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其在工业及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才开始广泛起来。据相关报导[1, 2],冷弯薄壁型钢在美国占据了大概 45%的建筑用钢市场,其中在夏威夷州,超过 50%的居民住宅采用冷弯薄壁型钢建筑结构[3]。此外,在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冷弯薄壁型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外援工程的需要,我国才开始研究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设计方法。1969 年我国制定国家标准《弯曲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草案),继而正式颁布《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试行)。近些年,随着装配式住宅和建筑工业化的提出,钢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冷弯薄壁型钢作为钢结构住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现阶段,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主要应用于低层的别墅住宅或商业建筑,一般均在四层以下,以 1~2 层最为普遍,结构形式主要为轻钢龙骨体系(如图 1.1)。

柱截面形式,货架,体系,构件


图 1.3 钢货架体系常用多卷边欧姆柱截面形式,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的承载性能具有以下特点:件的破坏模式呈现复杂化,立柱承载力由稳定承整体屈曲、局部屈曲和畸变屈曲[4]。屈曲后强度的构件的一个特点。因此,对于冷弯薄壁构件,其到整体屈曲、局部屈曲以及畸变屈曲中两者或三骨体系中的构件形式,由于构件厚度较薄,而长面外的屈曲承载力较小,易发生平面外失稳和局中常用的冷弯薄壁开口截面构件而言,多卷边增大比,使局部屈曲承载力增加,但开口的形式造成了曲。型钢多卷边组合闭口截面立柱形式目前,适用于多、高层结构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地资源的日益匮乏,适用于低层的轻钢龙骨住宅体以冷弯薄壁型钢材料为主的多层结构体系显得尤为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3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懿婷;卢佳;于皓晨;冯耀恒;王帅可;;钢—竹组合柱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16年12期

2 刘永军;王冬;李竹岩;马兴涛;;新型圆截面钢-混凝土-CFRP-混凝土实心组合柱抗震性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3 肖建华,佘慧;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在叠翠台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年01期

4 关萍,王清湘,赵大洲;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延性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1期

5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会第二次年会在沈阳召开[J];钢结构;1989年02期

6 王俊人;段绍伟;;钢-木组合柱偏心受压力学性能试验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年09期

7 姚乾元;张玲;张典瑞;;一种改进的干柱色谱——插接式组合柱[J];中草药;1986年07期

8 付皓然;鄂婧;;钢-竹组合柱的等效截面法[J];低温建筑技术;2016年11期

9 郭明霞;曹平周;肖建华;伍凯;;轴心受力外露式钢与混凝土组合柱脚设计[J];建筑科学;2016年11期

10 李洋;王俊;刘伟庆;;纤维复合材料-钢组合柱侧向冲击试验和有限元仿真分析[J];钢结构;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绪文;陈迎昌;田宝吉;;郑州蓝码大厦工程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墙施工[A];首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解其铁;张王丽;蒋天元;许杰;闫智民;李玉顺;;钢-竹组合柱轴心受压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3 苏志;;混凝土组合柱研究现状[A];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4 赵根田;;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的滞回性能[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5 严从志;赵昕;;内埋型钢巨型组合柱的湿度扩散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6 计静;汪洋;张云峰;姜良芹;刘迎春;陈晓坤;徐智超;;配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的异强组合柱轴压性能有限元建模与验证[A];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王鑫;徐亚丰;;钢管内外混凝土不同强度时组合柱力学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永军;唐元琳;李广悦;;新型圆截面钢-混凝土-CFRP-混凝土耐火组合柱[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9 康希良;宋朝;;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小偏心受压力学性能的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10 金松;徐亚丰;;钢骨-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抗剪力学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厉家能;住宅家装,结构不容损毁[N];中国建设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让学校成为最安全的地方[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卫锋;薄壁型钢管/胶合竹板组合柱抗压及抗震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2 杨远龙;T形组合柱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黄俊;异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林明森;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江枣;竖向组合构件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柯晓军;新型高强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7 杨怡亭;高强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承载力与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8 赵大洲;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力学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刘晓;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组合构件力学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肖阿林;钢骨-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组合柱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大德;RPC-FRP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2 陈超;R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高温后轴压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3 王海波;实复式钢管异强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4 汪洋;配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的异强组合柱轴压试验与滞回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5 刘朝鹤;CFRP钢复合管混凝土组合柱滞回性能[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6 金晶;新型卷边钢板PEC组合柱—钢梁BRS板耗能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层间倒塌机理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8年

7 李勇;钢筋混凝土梁柱组合件变形能力与位移计算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8 王超;装配式核心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力学性能研究[D];华侨大学;2018年

9 范珍辉;轴心受压双C型钢—混凝土组合柱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年

10 李瑞青;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及框架抗震性能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2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682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d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