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路径距离的城市绿度空间可达性度量及其公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12:41
【摘要】:城市绿度空间(Urban Green Space)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和美化城市至关重要。然而,城市绿度空间的分布很不均衡,其可达性受到收入、民族特征、年龄等社会人口要素的制约。以往城市绿度空间研究多针对自然属性分析其类型及面积,可达性研究也有开展,但指标单一、模型简单,且研究区集中于发达国家。科学度量绿度空间可达性并评价其对于社会人口要素的公平性,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入认知绿度空间,更能为合理规划和管理绿度空间提供参考,进而提高和改善绿度空间的质量与配置,为其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的有效发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以北京市为建模实验区,在植被信息遥感提取的基础上,融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度量绿度空间景观结构的代表性因子,构建基于路径距离的绿度空间可达性综合度量模型,研究分析绿度空间可达性及其各度量因子相对于社会人口要素的公平性,并将可达性度量模型应用于广州市,检验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主要成果与结论如下:(1)针对景观指数繁冗、生态学意义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套对景观指数进行筛选和优化的技术流程,实现了绿度空间景观结构的定量化度量。结果表明:○1绿度空间景观结构可通过5个景观指数进行定量化度量,即:边缘密度ED、斑块面积标准差AREA_SD、斑块形状标准差SHAPE_SD、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维数FRAC_AM和斑块凝聚度指数COHESION;○2对上述指数进行因子分析可提取出2个景观结构度量因子,即:形状复杂度因子和聚集度因子。(2)针对现有可达性度量模型中度量因子单一、模型简单的问题,构建一种基于路径距离,考虑绿度空间数量、景观结构和生长状况的可达性综合度量模型,实现了绿度空间可达性科学、有效度量。结果表明:○1基于路径距离计算的可达面积比直线距离法更具现实意义。北京市各格网的平均可达面积为2.56 km~2,可达面积与距离市中心的距离成反比;○2北京市绿度空间可达性由城市边缘向市中心先增大后减小,在距离市中心57 km处绿度空间可达性达最大;通州、顺义、昌平和平谷区绿度空间可达性最高,东城和西城区绿度空间可达性最低;南-北、东-西、西北-东南和东北-西南四个方向样带的梯度分析表明距离城市中心±35km范围内,绿度空间可达性曲线均为“V”型;由2环路至6环路,绿度空间可达性单调上升。(3)针对现有绿度空间公平性研究中社会人口要素单一的局限性,探索绿度空间可达性及其度量因子相对于9个社会人口要素的公平性,确定了研究区影响绿度空间公平性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绿度空间相对于社会人口要素的公平性情况随研究区和绿度空间度量因子的变化而不同,农业户口人口比例和受教育程度是对北京市绿度空间各度量因子有普遍显著作用的要素。总体上,拥有农业户口的居民在绿度空间可达性方面比非农业户口的居民更有优势,受教育程度低的居民在绿度空间可达性方面比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更有优势。(4)将基于路径距离的绿度空间可达性度量模型应用于广州市,对其可达性水平和公平性状况的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的可达绿度面积和绿度形状复杂度明显高于北京市,绿度聚集度与北京市相当,NDVI略小于北京市(影像获取时间导致),总体上广州市的绿化水平高于北京市;广州市绿度空间公平性状况优于北京市,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是对广州市可达绿度有较普遍显著作用的社会人口要素,总体上年龄大于14岁的居民在绿度空间可达性方面比0~14岁的居民有优势,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在绿度空间可达性方面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居民有优势。基于路径距离的绿度空间可达性度量模型在不同研究区适应性良好,具有一定推广潜力。本研究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到绿度空间可达性度量中来,提出一套系统的绿度空间可达性度量和公平性研究的技术体系,为深入认知绿度空间提供新视角,为绿度空间研究增添新内容,为城市绿化、人居环境评估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5
【图文】:
本章主要介绍所选研究区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植被件,以及所收集数据的预处理过程。区概况京市研究区地理位置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属于中国城市中的一线城市,为全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市位于东经 115.7°°~41.6°之间,中心为 39°54′20″N,116°25′29″E。西山,北部为燕山山脉军都山,地势西高东西,平均海拔 4海拔高度为 20~60m,山地海拔 1000~1500 之间。北京市总平原面积 6339 km2(38.6%),山区面积 10072 km2(占
图 2-2 广州市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2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G状况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速。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地带性植被,但 487 属 1500~1600 种。广州市的森林植被多为次型只有典型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地等、林分面积中,杉木占 2.8%,松木占混交林 8.8%,本木果占 19.2%,其它占 1.9%。样,广州市也是一座人口密度非常大的城市,可限。在建设生态城市号召下,广州市大力推广园方向发展,将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区内绿化面积达 261.4k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北京市路网数据
本文编号:274365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5
【图文】:
本章主要介绍所选研究区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植被件,以及所收集数据的预处理过程。区概况京市研究区地理位置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属于中国城市中的一线城市,为全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市位于东经 115.7°°~41.6°之间,中心为 39°54′20″N,116°25′29″E。西山,北部为燕山山脉军都山,地势西高东西,平均海拔 4海拔高度为 20~60m,山地海拔 1000~1500 之间。北京市总平原面积 6339 km2(38.6%),山区面积 10072 km2(占
图 2-2 广州市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2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G状况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速。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地带性植被,但 487 属 1500~1600 种。广州市的森林植被多为次型只有典型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地等、林分面积中,杉木占 2.8%,松木占混交林 8.8%,本木果占 19.2%,其它占 1.9%。样,广州市也是一座人口密度非常大的城市,可限。在建设生态城市号召下,广州市大力推广园方向发展,将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区内绿化面积达 261.4k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北京市路网数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利顶;李秀珍;傅伯杰;肖笃宁;赵文武;;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J];生态学报;2014年12期
2 张玲玲;赵永华;殷莎;房舒;刘晓静;蒲苗苗;;基于移动窗口法的岷江干旱河谷景观格局梯度分析[J];生态学报;2014年12期
3 任平;洪步庭;刘寅;周介铭;;基于RS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特征与景观格局影响研究[J];生态学报;2014年12期
4 吴莉;侯西勇;徐新良;;环渤海沿海区域耕地格局及影响因子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5 袁丽华;蒋卫国;申文明;刘颖慧;王文杰;陶亮亮;郑华;刘孝富;;2000—2010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13年24期
6 梁艳艳;周年兴;谢慧玮;蒋铭萍;;庐山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的长期动态模拟[J];生态学报;2013年24期
7 范强;杨俊;吴楠;马占东;;海岸旅游小镇景观格局演变与动态模拟——以大连市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12期
8 吴见;刘民士;李伟涛;;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模型[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4期
9 邹波;邵丹娜;张利华;;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7期
10 马丽丽;田淑芳;王娜;;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的矿区生态环境评价[J];国土资源遥感;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2743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4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