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形设计在住宅区景观中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04:34
【摘要】:在现代城市中住宅区的环境品质及其功能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研究微地形设计的意义主要在于能更好的创造住宅区宜人的景观环境和游憩环境。微地形设计是通过人工堆坡与造型来增强住宅区景观的韵律感与层次感。微地形的高低起伏不仅丰富了住宅区景观,还可以有效组织、控制和引导人的流线和视线,使空间感受丰富多变。对住宅区的空间组织、植物造景、地形排水、道路小品等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能够有效改善住宅区内的小气候条件、增加住宅区的绿化面积、改善植物种植条件。住宅区环境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住宅区面积在城市开发面积中占据大部分,住宅区建设也是城市扩张与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住宅区的环境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住宅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人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对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微地形是指通过景观设计的过程,人为模拟和利用土地自然形态和客观起伏设计出具有韵律层次的景观地形,它是从属景观环境中重点围绕地形而设计,因为受环境和功能限制,地面高低起伏不需要太大,但又要层次丰富,所以我们称为微地形景观设计。本文重点研究它被广泛应用在住宅区景观中的相关设计理念及形式表达。微地形设计是住宅区景观的设计方法之一,常常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一切都有其两面性,微地形设计也不例外。恰当的微地形设计有利于丰富住宅区景观要素,形成艺术性景观表现,实现改善住宅区景观环境的目标。不当的微地形设计也会产生一些令人不满意的负面影响,例如住宅区中的微地形高差设计比较死板,又或者是与其他住宅区景观要素结合得并不太紧密等问题,都会对住宅人群有很大影响。总之,微地形设计的应用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2
【图文】:
总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1.项目概况合肥,安徽省省会,安徽第一大城市。安徽省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和交通中心,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是全省乃至国家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见图1-2。该项目坐落于合肥市庐阳区以北方向,临近核心城区,同时也是合肥老城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位于合肥市区中心的北部。紧邻主干道阜阳北路高架及连水路,基地距离大房郢水库3km,距合肥北站2km,交通便利。项目南侧为菱湖公园,环境资源优质,生活氛围良好,项目规划用地33.829亩,场地呈现不规则形,加之城市地势整体为西北高东南低
加之城市地势整体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块西侧为城市规划绿地,这样更加有利于微地形设计在此地块实施操作,并可以和场地红线外的绿地相结合,将场地内营造的地势延伸出去,在见图1-3。图 1-3 项目规划用地图图 1-2 项目区位图(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本文编号:2761917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2
【图文】:
总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1.项目概况合肥,安徽省省会,安徽第一大城市。安徽省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和交通中心,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是全省乃至国家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见图1-2。该项目坐落于合肥市庐阳区以北方向,临近核心城区,同时也是合肥老城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位于合肥市区中心的北部。紧邻主干道阜阳北路高架及连水路,基地距离大房郢水库3km,距合肥北站2km,交通便利。项目南侧为菱湖公园,环境资源优质,生活氛围良好,项目规划用地33.829亩,场地呈现不规则形,加之城市地势整体为西北高东南低
加之城市地势整体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块西侧为城市规划绿地,这样更加有利于微地形设计在此地块实施操作,并可以和场地红线外的绿地相结合,将场地内营造的地势延伸出去,在见图1-3。图 1-3 项目规划用地图图 1-2 项目区位图(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窦聪;;景观设计微地形处理[J];现代园艺;2015年22期
2 苏军委;李硕;;微地形营造与植物配置[J];中国园艺文摘;2013年09期
3 汤晓燕;邱肖云;;园林绿地的微地形景观处理手法探讨[J];广东园林;2012年01期
4 胡雪梅;刘惠芳;李长花;;浅谈因地制宜的居住区水景设计[J];工程与建设;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黎明;微地形在居住区景观中的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汤雅琳;儿童游戏场地微地形设计探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明菲;现代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4 由田;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5 陈焰;居住区园林地形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国慧;居住区户外环境与居民行为模式相互关系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周辉;居住区园林环境地形设计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1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6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