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高新区绿色廊道景观结构研究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0-08-03 13:42
【摘要】:城市绿色廊道作为连接城市绿心的纽带,具有实现城市与区域间物质和能量交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空间的重要功能,因此,许多城市通过开展建设城市绿色廊道活动,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和城市景观水平的整体提升。本研究探讨了城市绿色廊道的相关概念、基本结构及功能,阐述了城市绿色廊道现状的研究方法,并将这些理论及方法应用在南宁高新区绿色廊道景观结构的研究中,主要包含绿色廊道景观构成、网络结构、与城市绿心的关系以及内部结构方面的现状研究。指出南宁高新区绿色廊道中存在以下问题:安宁片区未通过绿色廊道与其它两个片区充分连接,形成了独立的绿色廊道系统,长久下去将会产生岛屿效应;各片区内绿色廊道与绿心的连接程度较差,阻碍了绿心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以及生物的迁移;绿色廊道中间断较多、连通率低、缺少环路;绿色廊道宽度较窄,建设率低,难以构建绿色出行绿色空间,且不利于内部生境的形成;各片区内道路绿化配置欠合理,制约了绿色廊道生态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根据南宁高新区绿色廊道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新区道路、河流以及城市绿地的实际情况,科学设定南宁高新区绿色廊道的优化目标,并提出了“两中轴、四环路、六横轴、七纵线”的总体布局优化,基于高新区道路现状条件提出各类绿色廊道的优化宽度,并提出通过设置绿色分车带、合理搭配绿化植物种类对绿色廊道内部结构优化的方案。认为在南宁高新区中优化、建设绿色廊道对改善南宁高新区生态环境、提升景观质量、塑造城市绿色游憩空间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强了人们对城市绿色廊道的认知也为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5.2
【图文】:
斑块—廊道”模式的运用,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则要通过其内部植物组合同层次水平上的合理搭配实现。本研究中绿色廊道主要包括城市建成区道和绿色河流廊道;绿色道路廊道是沿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灰色廊道分布基础的线状绿色通道;绿色河流廊道是沿城市建成区范围内蓝色廊道分为基础的线状绿色通道。色廊道的基本结构Forman 的研究,虽然廊道的类型变化较大,但仍然可以识别出许多不同同的结构特征,大部分廊道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物种构成变化都较侧条带邻接但不相同的中心地带,受周围景观要素影响,这两侧条带可能绿色廊道的基本结构取决于城市道路系统的网络布局、交通特性、横断的环境背景。道路绿化带和分车带这两大要素构成了道路绿色廊道的结化带和人行道的绿化带构成了城市道路的绿化带,分车带则是指位于城两侧,具有分隔车流功能的绿化带,如图 1-2 所示,以一板两带式分车绿色廊道的横断面结构。
南宁高新区城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研究与优化区概况究区位置与范围高新区位于广西壮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地处南宁市中心,详见图 2-1理和统计,本研究按照行政区划范围确定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心圩片区湖片区共 148.5km2,各片区面积详见表 2-1。
高新区各片区示意图
本文编号:2779713
【学位授予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5.2
【图文】:
斑块—廊道”模式的运用,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则要通过其内部植物组合同层次水平上的合理搭配实现。本研究中绿色廊道主要包括城市建成区道和绿色河流廊道;绿色道路廊道是沿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灰色廊道分布基础的线状绿色通道;绿色河流廊道是沿城市建成区范围内蓝色廊道分为基础的线状绿色通道。色廊道的基本结构Forman 的研究,虽然廊道的类型变化较大,但仍然可以识别出许多不同同的结构特征,大部分廊道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物种构成变化都较侧条带邻接但不相同的中心地带,受周围景观要素影响,这两侧条带可能绿色廊道的基本结构取决于城市道路系统的网络布局、交通特性、横断的环境背景。道路绿化带和分车带这两大要素构成了道路绿色廊道的结化带和人行道的绿化带构成了城市道路的绿化带,分车带则是指位于城两侧,具有分隔车流功能的绿化带,如图 1-2 所示,以一板两带式分车绿色廊道的横断面结构。
南宁高新区城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研究与优化区概况究区位置与范围高新区位于广西壮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地处南宁市中心,详见图 2-1理和统计,本研究按照行政区划范围确定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心圩片区湖片区共 148.5km2,各片区面积详见表 2-1。
高新区各片区示意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婕纯;;如何实现“城市绿心”价值最大化——以北海市“城市绿心”概念规划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14年05期
2 达良俊;余倩;蔡北溟;;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理念及关键技术[J];中国城市林业;2010年03期
3 巫丽芸;;福州城市绿色廊道规划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08期
4 罗坤;蔡永立;郭纪光;左俊杰;;崇明岛绿色河流廊道景观格局[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5 黄沈发;吴建强;唐浩;吴健;王敏;;滨岸缓冲带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6 邢忠;徐晓波;;城市绿色廊道价值研究[J];重庆建筑;2008年05期
7 李剑;陈眉舞;宗跃光;;基于可持续运营的城市绿心发展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高贺;冯树民;郭彩香;;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的特点分析[J];森林工程;2006年05期
9 朱强;刘海龙;;绿色通道规划研究进展评述[J];城市问题;2006年05期
10 蔡春菊;彭镇华;王成;;扬州城市森林的文化承载功能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779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7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