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地域文化视角下陕北小城市街道牌匾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04:06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街道景观多朝着趋同、单一、缺乏特色的方向发展。街道空间不仅是居民的休闲娱乐活动场地,也是城市重要展示窗口,承载着城市特色与文化。我国城市步入了由规模发展到品质发展的新时代,中小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提升城市人居生活环境品质逐步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方向。街道作为展示城市面貌的橱窗,自然是城市双修和综合提升的重点,以人为本、凸显文化特色成为街道更新改造的基点和主旨。街道牌匾历史悠久,饱含城市地域文化内涵,能够展示城市特征,是城市街道景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街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标识要素。同时也是人们认知街道功能、引导日常行为的基础,体现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它的诱目性和易读性又使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街道景观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体现街道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凸显自己个性、缺乏整体思维和地域文化思维是街道牌匾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破坏和“污染”了街道环境。针对该状况,本文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基于牌匾相关基础研究,以构成学、符号学、街道景观理论为支撑,通过对陕北地区小城市街道牌匾现存状况的调研和总结,结合相关实例,论证牌匾造型的构成学设计方法以及在符号学层面牌匾意义的传达方法,最后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延川县城南北大街街道牌匾设计实践加以检验。通过以构成学为基础的点线面要素、色彩搭配原则、立体虚实设计等街道牌匾设计手法,可以创造出与街道环境和谐、具艺术审美价值、有个性文化特质的牌匾造型;将地域文化因子与构成学的三要素结合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质;借助符号的指认机制能够理性引导并突出牌匾意象的表达。论文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街道牌匾设计的理论参考。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984.1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五位一体与文化自信
        1.1.2 中观背景——城市修补与提质控量
        1.1.3 微观背景——幸福指数与街道景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界定
        1.3.1 陕北地区
        1.3.2 小城市
        1.3.3 街道
        1.3.4 牌匾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相关研究
        1.4.2 国外相关研究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牌匾基础研究
        2.1.1 牌匾定义
        2.1.2 历史沿革
        2.1.3 演进特征
        2.1.4 功能价值
        2.1.5 构成要素
        2.1.6 影响牌匾特征的要素
    2.2 构成学基础研究
        2.2.1 构成学相关研究
        2.2.2 构成学理论综述
        2.2.3 构成学与牌匾设计
    2.3 符号学基础研究
        2.3.1 符号学相关研究进展
        2.3.2 符号学基础理论概述
        2.3.3 符号学与牌匾设计
    2.4 街道景观基础研究
        2.4.1 街道景观相关研究进展
        2.4.2 街道景观基础理论概述
        2.4.3 街道景观与街道牌匾
    2.5 小结
第三章 陕北地区小城市街道牌匾状况研究
    3.1 调研范围与内容
        3.1.1 对象选取
        3.1.2 调研内容
    3.2 地域文化要素梳理
        3.2.1 传统地域文化
        3.2.2 外来文化影响
    3.3 街道环境特征总结
        3.3.1 街道的尺度
        3.3.2 空间的变化
    3.4 街道牌匾状况调研
        3.4.1 调研方法与数据
        3.4.2 数据分析
        3.4.3 特征总结
    3.5 小结
第四章 匾形的构成设计
    4.1 匾形的平面构成设计
        4.1.1 点要素的设计组织
        4.1.2 线要素的设计组织
        4.1.3 面要素的构成设计
        4.1.4 街道匾形的总体构成组织
    4.2 匾形的色彩构成设计
        4.2.1 色彩构成基础
        4.2.2 匾形色彩的选取
        4.2.3 牌匾色彩的调和
    4.3 匾形的立体构成设计
        4.3.1 强调重点
        4.3.2 优化肌理
        4.3.3 追求变化
        4.3.4 协同建筑
    4.4 匾形构成设计在陕北地域文化中的体现
        4.4.1 平面构成——建构基础
        4.4.2 色彩构成——凸显特征
        4.4.3 立体构成——视觉强化
    4.5 小结
第五章 匾义的符号表达
    5.1 符号的类型与作用
        5.1.1 文字符号
        5.1.2 造型符号
        5.1.3 色彩符号
    5.2 符号的表达机制
        5.2.1 多元符号的同指表达
        5.2.2 同一符号的多指表达
    5.3 符号的梳理提取
        5.3.1 以形得符
        5.3.2 以意得符
        5.3.3 以文得符
        5.3.4 以创得符
        5.3.5 以美得符
    5.4 小结
第六章 实践应用——以延川县南北大街改造为例
    6.1 项目背景
        6.1.1 城市概况
        6.1.2 文化背景
        6.1.3 街道概况
        6.1.4 项目定位
        6.1.5 现状特征
    6.2 上位规划总体格局
        6.2.1 空间结构
        6.2.2 平面形态
        6.2.3 空间轮廓
    6.3 街道牌匾方案设计
        6.3.1 总体秩序建构
        6.3.2 A段设计
        6.3.3 B段设计
        6.3.4 C段设计
    6.4 小结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超;;户外广告牌匾整治的原则及措施[J];民营科技;2015年03期

2 白骅;;城市街道界面景观要素及设计方法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3 张婕琼;;从形式构成看现代建筑的外立面设计[J];大众文艺;2014年02期

4 李春甫;;牌匾的发展历史和文化[J];丝网印刷;2013年08期

5 柳林;姜媛媛;刘俊骏;;中国传统牌匾文化内涵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6 李健嘉;单鹏飞;;传统小城镇街道景观整治初探[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卞敏;;城市文化与地域文化[J];阅江学刊;2011年02期

8 宋桐庆;朱喜钢;;失落的城市街道空间[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2期

9 周银波;文剑钢;余诗跃;;基于传统小城镇肌理的街道景观设计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0年12期

10 张仲军;张卫;侯珊珊;;传统街道空间界面尺度与比例解析[J];小城镇建设;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2852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52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3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