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动力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发布时间:2020-12-19 16:2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供热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如何舒适又节能的供热成为了我们追求的目标。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动力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显著的节能效果得到了认可,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对该系统进行具体的运行调节方面比较匮乏,故本人对该方面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将采用理论与实际工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去论证所提运行调节策略的合理性,其主要内容有:从变频泵基本原理出发,引入了水泵高效区与水泵工况点的概念;对系统水力工况中的水力失调及水力稳定性也进行了阐述;然后系统的中不同的运行调节方式建立了数学模型;最后关于零压差点的设置及定零压差点与变定零压差点的运行调节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水泵运行高效区和系统水力稳定性作为参考标准,对后续运行调节的选择上提供了帮助。然后通过上诉运行调节方式的对比,提出了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的量调节这一新型的运行调节方式;通过将相对热负荷进行了分区,得到了在不同阶段内供水温度的数值,而在上诉规定的每个阶段内均可使水泵在水泵高效区内运行且系统水力稳定性好;最后对热源处和热力站处循环泵如何配合上诉运行调节方式进行变频调节进行了阐述,为接下来的工程中的运行调节的运用提供了... 

【文章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动力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传统集中供热系统流程

集中供热系统,水压图


图 1-2 传统集中供热系统水压图.1-2 Hydraulic pressure chart of traditional central heating system在传统集中供热系统中靠近热源处的用户资用压头过通常是通过采用流量调节阀节流掉多余的压头来保持,毋庸置疑该方法耗电多,极易形成在远端用户流量,且不易满足用户的各种运行工况的供热需求。中供热系统的弊端,进行了综合整理如下所示:耗而言,该系统存在大了无效电耗。位于近热源处的存在超过标准值的情况,致使资用压头过剩的情况出热量,唯有利用流量调节阀的安设来减少循环流量,无效电耗的出现。定性而言,该系统非常容易出现冷热不均的问题。结处的热用户的资用压头过剩,当使用的调节方式不够流量超标就是必然的现象,而该现象会导致远端用户配的不均衡会导致整个系统中的冷热不均问题[3]。

变频泵,实物


并让其每个动力设备可独立承担规定管段的流量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而在上诉系统中的末端装置采用的是变得循环泵具有提供动力和调节阀的两项功能的系统称为动力分48]。原理技进步变频技术发展,许多学者提出用变频泵代替用户侧调的,由此形成了动力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泵系统中一般起到动力输送的作用,即为用户提供必要的压为了变频器的水泵称之为变频泵,通过利用变频器来改变水泵节水泵的流量和压力的目的,可实现由工频转低频的运行。 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供热系统分布式水泵输送能耗的分析[J]. 葛青,张巨兴,刘其伟.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8(04)
[2]分布式变频供热系统案例分析[J]. 李玉海,崔凤葵,李其奇,龙艳平.  区域供热. 2018(03)
[3]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在环状管网的应用分析[J]. 王鹏飞,吴志湘,岳斌佑.  绿色科技. 2018(04)
[4]分布式变频泵在保定市热网中的应用[J]. 秦冰.  暖通空调. 2017(10)
[5]动力分布式二级泵供热系统的水力计算方法分析[J]. 张鼎蓉,吴志湘,吕砚昭.  绿色科技. 2017(18)
[6]分布式变频泵供热系统零压差点调节[J]. 谢妍,贺玲丽.  价值工程. 2017(27)
[7]去耦罐在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探索[J]. 翟梦娴.  绿色科技. 2017(16)
[8]动力分布式系统中用户背压及其变化的讨论[J]. 贾云飞,吴志湘,翟梦娴,于鹏飞.  节能. 2017(01)
[9]供热系统量化管理调控技术[J]. 刘文旭,李德英.  中国住宅设施. 2016(Z3)
[10]动力分布式三级泵供热输配系统应用研究[J]. 马晋鑫,吴志湘,吕砚昭.  节能. 2016(05)

博士论文
[1]基于神经网络的热力站供热过程预测控制研究[D]. 陈烈.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对于动力分布式供热系统设计中运行调节方案的研究[D]. 孔祥睿.西安工程大学 2016
[2]分布式变频泵热水供热系统换热站运行控制研究[D]. 张战锋.长安大学 2013
[3]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管网研究[D]. 时荣剑.南京理工大学 2007
[4]供暖空调输配管网水系统整体特性的模拟研究[D]. 徐楠.大连理工大学 2006
[5]分布式变频热网的运行调节方案[D]. 陈亚芹.清华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26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26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2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