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城市控规的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理论与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23:03
随着“以人为本”规划设计理念的提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针对慢行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宏观规划角度的研究比较多,但实践效果难于达到预期目标;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管理中既具法律效力又具控制能力的技术管理手段,针对该阶段的慢行交通、城市设计等研究成为热点和难点。但从单一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多,交通专业的研究过于突出街道的通行功能,城市规划专业的研究过于强调土地利用均衡和街区景观设计,实践中效果仍是难达人意。慢行交通和城市设计是互为支撑、协调共存的融合关系,应从二者一体化、互动的视角进行研究。本论文旨在探索面向实践应用的模型和方法,从理论角度解决城市控规管理实践中一直困扰的慢行交通和城市设计相互协调和动态调整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管理提供理论借鉴和操作指导。因此,本文围绕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管理的实际,以控规阶段慢行交通规划与城市设计相互协调为目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从深入剖析控规层面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的相互作用机理出发,重点围绕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指标体系的构建、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的基本模型建立、带有偏好约束锥的改进模型建立等方面展开...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⑴??Figure?1-2?System?of?urban?planning?formulation??
行交通规划与引导;慢行核由慢行区内对人流吸引程度不同公共空间形成,是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核心;慢行道则由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构成[1Q2]。三者的有机结??合对构建城市理想慢行系统十分重要,空间结构如图3-1所示。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应该多方位考虑人的需求,慢行交通和快速交通应受到同样重视,步行街、广??场和公园绿道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回归人们的生活空间而不是被机??动车所侵占。??个个?个个个??r,..??_,?r■,一5??< ̄t—^1——U. ̄>??、?I?!?I?I?’??v?I?1?t?I?^???>一.?.U?|?V一.?一?J??S?/?\?f?、/?\?f?\?/??_>城市主子?区内s行道?s行区??区际镘耔遒*?交遇涣乘?慢行核??图3-1空间结构示意图[102]??Figure?3-1?Schematic?diagram?of?space?structure??慢行交通对城市设计的影响体现为创造慢行空间,解决交通组织矛盾。对于??等级较低的道路,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分布在机动车道两侧,与绿化设施或文化??设施等公共空间良好结合;道路等级较高、车流量偏大或空间位置允许的区域,??慢行交通尽量保留连续的道路通行空间
行交通规划与引导;慢行核由慢行区内对人流吸引程度不同公共空间形成,是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核心;慢行道则由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构成[1Q2]。三者的有机结??合对构建城市理想慢行系统十分重要,空间结构如图3-1所示。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应该多方位考虑人的需求,慢行交通和快速交通应受到同样重视,步行街、广??场和公园绿道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回归人们的生活空间而不是被机??动车所侵占。??个个?个个个??r,..??_,?r■,一5??< ̄t—^1——U. ̄>??、?I?!?I?I?’??v?I?1?t?I?^???>一.?.U?|?V一.?一?J??S?/?\?f?、/?\?f?\?/??_>城市主子?区内s行道?s行区??区际镘耔遒*?交遇涣乘?慢行核??图3-1空间结构示意图[102]??Figure?3-1?Schematic?diagram?of?space?structure??慢行交通对城市设计的影响体现为创造慢行空间,解决交通组织矛盾。对于??等级较低的道路,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分布在机动车道两侧,与绿化设施或文化??设施等公共空间良好结合;道路等级较高、车流量偏大或空间位置允许的区域,??慢行交通尽量保留连续的道路通行空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控规动态管理中城市交通与城市设计协同实施研究[J]. 闫欣欣,袁振洲.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9)
[2]改进的区域道路交通安全广义DEA评价模型[J]. 党晓旭,王元庆,吴洲豪,刘圆圆,李超.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6(04)
[3]带有熵权-AHP约束锥的DEA模型[J]. 卢波,陈晔,徐海燕.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10)
[4]考虑动车接续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线效率评价[J]. 江峰,倪少权,余大本,潘金山,周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6(02)
[5]城市设计品质量化模型综述[J]. 翟宇佳,徐磊青. 时代建筑. 2016(02)
[6]高铁枢纽地区的规划设计应对策略——以南京南站为例[J]. 季松,段进. 规划师. 2016(03)
[7]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分析[J]. 章玉,黄承锋,许茂增.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6(01)
[8]基于DEA的寒区城市冬季公交线路服务满意度评价[J]. 胡晓伟,魏艳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5(10)
[9]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带动下的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以上海西站及其周边地块为例[J]. 薛鸣华,王旭潭. 规划师. 2015(08)
[10]城市环境中共享(街道街道)空间概念演变综述[J]. Auttapone Karndacharuk,Douglas J.Wilson,Roger Dunn,魏贺,刘斌. 城市交通. 2015(03)
博士论文
[1]基于可持续宜居城市发展的TOD城市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 吴放.浙江大学 2014
[2]低碳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D]. 李保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天津市绿色慢行空间系统规划研究[D]. 于伟.天津大学 2012
[4]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方法研究[D]. 李聪颖.长安大学 2011
[5]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研究[D]. 卞洪滨.天津大学 2010
[6]城市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IPTLU)研究[D]. 郝记秀.长安大学 2009
[7]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D]. 杨励雅.北京交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控规单元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协调方法研究[D]. 张野.北京交通大学 2016
[2]健康导向下的住区慢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吴婕.华中科技大学 2015
[3]慢行网络导向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及实例评价[D]. 卢江林.重庆大学 2015
[4]美国新城市主义研究[D]. 吴小凡.华东师范大学 2015
[5]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模式与实施方法研究[D]. 吴瑕.南京林业大学 2014
[6]引入城市设计理念的道路景观研究[D]. 梁凯.南京工业大学 2014
[7]加密路网改善交通之后的城市空间重塑对策[D]. 秦芳芳.厦门大学 2014
[8]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构建方法研究[D]. 刘超.西南交通大学 2014
[9]城市交通枢纽综合体公共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 杜延青.北京建筑大学 2013
[10]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 兰潇.华南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42662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⑴??Figure?1-2?System?of?urban?planning?formulation??
行交通规划与引导;慢行核由慢行区内对人流吸引程度不同公共空间形成,是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核心;慢行道则由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构成[1Q2]。三者的有机结??合对构建城市理想慢行系统十分重要,空间结构如图3-1所示。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应该多方位考虑人的需求,慢行交通和快速交通应受到同样重视,步行街、广??场和公园绿道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回归人们的生活空间而不是被机??动车所侵占。??个个?个个个??r,..??_,?r■,一5??< ̄t—^1——U. ̄>??、?I?!?I?I?’??v?I?1?t?I?^???>一.?.U?|?V一.?一?J??S?/?\?f?、/?\?f?\?/??_>城市主子?区内s行道?s行区??区际镘耔遒*?交遇涣乘?慢行核??图3-1空间结构示意图[102]??Figure?3-1?Schematic?diagram?of?space?structure??慢行交通对城市设计的影响体现为创造慢行空间,解决交通组织矛盾。对于??等级较低的道路,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分布在机动车道两侧,与绿化设施或文化??设施等公共空间良好结合;道路等级较高、车流量偏大或空间位置允许的区域,??慢行交通尽量保留连续的道路通行空间
行交通规划与引导;慢行核由慢行区内对人流吸引程度不同公共空间形成,是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核心;慢行道则由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构成[1Q2]。三者的有机结??合对构建城市理想慢行系统十分重要,空间结构如图3-1所示。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应该多方位考虑人的需求,慢行交通和快速交通应受到同样重视,步行街、广??场和公园绿道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回归人们的生活空间而不是被机??动车所侵占。??个个?个个个??r,..??_,?r■,一5??< ̄t—^1——U. ̄>??、?I?!?I?I?’??v?I?1?t?I?^???>一.?.U?|?V一.?一?J??S?/?\?f?、/?\?f?\?/??_>城市主子?区内s行道?s行区??区际镘耔遒*?交遇涣乘?慢行核??图3-1空间结构示意图[102]??Figure?3-1?Schematic?diagram?of?space?structure??慢行交通对城市设计的影响体现为创造慢行空间,解决交通组织矛盾。对于??等级较低的道路,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分布在机动车道两侧,与绿化设施或文化??设施等公共空间良好结合;道路等级较高、车流量偏大或空间位置允许的区域,??慢行交通尽量保留连续的道路通行空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控规动态管理中城市交通与城市设计协同实施研究[J]. 闫欣欣,袁振洲.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9)
[2]改进的区域道路交通安全广义DEA评价模型[J]. 党晓旭,王元庆,吴洲豪,刘圆圆,李超.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6(04)
[3]带有熵权-AHP约束锥的DEA模型[J]. 卢波,陈晔,徐海燕.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10)
[4]考虑动车接续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线效率评价[J]. 江峰,倪少权,余大本,潘金山,周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6(02)
[5]城市设计品质量化模型综述[J]. 翟宇佳,徐磊青. 时代建筑. 2016(02)
[6]高铁枢纽地区的规划设计应对策略——以南京南站为例[J]. 季松,段进. 规划师. 2016(03)
[7]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分析[J]. 章玉,黄承锋,许茂增.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6(01)
[8]基于DEA的寒区城市冬季公交线路服务满意度评价[J]. 胡晓伟,魏艳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5(10)
[9]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带动下的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以上海西站及其周边地块为例[J]. 薛鸣华,王旭潭. 规划师. 2015(08)
[10]城市环境中共享(街道街道)空间概念演变综述[J]. Auttapone Karndacharuk,Douglas J.Wilson,Roger Dunn,魏贺,刘斌. 城市交通. 2015(03)
博士论文
[1]基于可持续宜居城市发展的TOD城市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 吴放.浙江大学 2014
[2]低碳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D]. 李保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天津市绿色慢行空间系统规划研究[D]. 于伟.天津大学 2012
[4]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方法研究[D]. 李聪颖.长安大学 2011
[5]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研究[D]. 卞洪滨.天津大学 2010
[6]城市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IPTLU)研究[D]. 郝记秀.长安大学 2009
[7]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D]. 杨励雅.北京交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控规单元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协调方法研究[D]. 张野.北京交通大学 2016
[2]健康导向下的住区慢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吴婕.华中科技大学 2015
[3]慢行网络导向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及实例评价[D]. 卢江林.重庆大学 2015
[4]美国新城市主义研究[D]. 吴小凡.华东师范大学 2015
[5]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模式与实施方法研究[D]. 吴瑕.南京林业大学 2014
[6]引入城市设计理念的道路景观研究[D]. 梁凯.南京工业大学 2014
[7]加密路网改善交通之后的城市空间重塑对策[D]. 秦芳芳.厦门大学 2014
[8]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构建方法研究[D]. 刘超.西南交通大学 2014
[9]城市交通枢纽综合体公共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 杜延青.北京建筑大学 2013
[10]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 兰潇.华南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42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4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