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更新”策略的历史建筑再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23:32
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中国城市大规模的拆迁与建设,在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公共基础设施、空间生态环境等同时,相伴着文化断裂、社会隔离等严重社会现象,导致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紧缺、城市风貌单一、城市肌理破坏、历史文脉缺失等问题,使我们重新思考和修正大规模拆迁和建设下的城市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在中国城市土地资源由[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微更新”策略逐渐成为提升城市品质与内涵的重要理念,并充分重视和研究历史旧建筑的合理再利用。提出了一种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相结合的,多层次多角度微更新策略。这对于城市既有资源的合理整合再利用,城市环境的延续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筑是语义复杂的时空标记。面对日益复杂的建筑问题,想通过一次性规划面面俱到地去解决变得十分困难,而大拆大建更容易伤筋动骨,失去建筑应有的价值。微更新这一自下而上的全新模式将适合未来旧建筑再利用的更新节奏,也是保护城市历史街区和历史文脉的基本路径。本文以实际项目“大连昭和女子高等学校再利用”为例,采用微更新策略所倡导“小规模、渐进式”的再利用模式,还原场所精神,保留原有的记忆允许旧建筑保持其历史完整性,同时满足使用的现代需求。微更...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今中国建筑更新速度加快
1.1.2 城市“微更新”理论提出的背景
1.1.3 大连历史沿革
1.1.4 当今建筑更新过程中忽视旧建筑历史延续性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与界定
1.3.1 “微更新”的定义
1.3.2 旧建筑的相关概念
1.3.3 再利用的定义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文献搜集与整理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实地调研法
1.4.4 比较分析法
1.4.5 研究框架
1.5 研究课题的提出
1.6 本章小结
2.“微”更新理论的概述与相关理论
2.1 相关理论
2.1.1 城市微更新策略研究背景
2.1.2 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
2.1.3 城市有机更新
2.1.4 织补理论
2.1.5 触媒理论
2.1.6 日常生活空间理论
2.2 国内外城市微更新研究与发展趋势
2.2.1 国外城市微更新策略研究进展
2.2.2 国内城市微更新策略研究
2.3 城市微更新的发展趋势
2.3.1 研究内容具体化
2.3.2 研究领域综合化
2.4 城市微更新与旧建筑再利用模式
2.4.1 开发-更新模式
2.4.2 重构-改造模式
2.4.3 织补-加强模式
2.4.4 保护-再利用模式
2.5 城市微更新与旧建筑改造的实践案例分析
2.5.1 国内外旧建筑改造和利用现状
2.6 本章小结
3.大连城市更新与旧建筑再利用的历史与背景
3.1 大连旧建筑再利用的实践
3.1.1 以城市旧区更新改造为例
3.1.2 调研总结
3.2 大连主城区旧建筑问题
3.2.1 “千城一面”、城市特色正逐步消失
3.2.2 主城区部分旧建筑的使用功能无法满足现实要求
3.3 大连旧建筑再利用的社会动因
3.3.1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3.2 完整保留旧建筑的双重价值
3.3.3 大连地区丰富的近代建筑资源与示范作用
3.4 本章小结
4.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方法
4.1 规划层面的旧建筑再利用方法
4.1.1 场所的利用与空间塑造
4.1.2 外部空间与环境
4.1.3 保护大连城市特色空间,延续城市文脉
4.2 建筑层面的旧建筑再利用方法
4.2.1 基于立面的旧建筑改造方法
4.2.2 基于空间的旧建筑再利用方法
4.2.3 基于技术更新的旧建筑再利用方法
4.3 管理层面的旧建筑再利用
4.3.1 建立关于大连旧建筑再利用的地方专项法律法规
4.4 本章小结
5.“原昭和高等女校礼堂”再利用设计为例
5.1 建筑背景
5.1.1 建筑价值评述:
5.1.2 建筑的科学艺术价值:
5.1.3 建筑的社会价值:
5.2 设计方法应用
5.2.1 场所再造
5.2.2 空间重构
5.2.3 技术更新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图目录
附录B 附表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通知[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19)
[2]旧城更新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J]. 魏益军,付凯. 低温建筑技术. 2016(08)
[3]城市“微更新”刍议 兼及公共政策、建筑学反思与城市原真性[J]. 李彦伯. 时代建筑. 2016(04)
[4]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对当代建筑的影响分析[J]. 徐千尧. 艺术科技. 2013(05)
[5]规划服务科学发展设计打造世界城市:2011年北京规划设计勘察测绘行业工作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设计论坛[J]. 本刊编辑部,王珅,刘锦标,王欣斌. 建筑创作. 2011(11)
[6]整合与共生——旧建筑改扩建工程的新旧关系研究[J]. 叶雁冰.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5(03)
博士论文
[1]日常生活视野下的都市空间研究[D]. 马振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日常生活空间研究[D]. 张雪伟.同济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西安市老旧住区室外环境更新改造策略与方法研究[D]. 孙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2]我国城市建设更新改造体系与发展模式研究[D]. 张琼.大连理工大学 2013
[3]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D]. 孟梁.青岛理工大学 2013
[4]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建筑改造研究[D]. 许可.重庆大学 2010
[5]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逻辑与设计方法探析[D]. 杨毅.重庆大学 2009
[6]基于地域特性的旧建筑改造与更新[D]. 吕耿.厦门大学 2007
[7]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比较研究[D]. 田勇.河北工业大学 2007
[8]建筑外部形态更新[D]. 陈静.天津大学 2005
[9]产业建筑遗存的改造性再利用[D]. 王驰.浙江大学 2003
[10]旧建筑物适应性再利用研究与策略[D]. 史逸.清华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42705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今中国建筑更新速度加快
1.1.2 城市“微更新”理论提出的背景
1.1.3 大连历史沿革
1.1.4 当今建筑更新过程中忽视旧建筑历史延续性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与界定
1.3.1 “微更新”的定义
1.3.2 旧建筑的相关概念
1.3.3 再利用的定义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文献搜集与整理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实地调研法
1.4.4 比较分析法
1.4.5 研究框架
1.5 研究课题的提出
1.6 本章小结
2.“微”更新理论的概述与相关理论
2.1 相关理论
2.1.1 城市微更新策略研究背景
2.1.2 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
2.1.3 城市有机更新
2.1.4 织补理论
2.1.5 触媒理论
2.1.6 日常生活空间理论
2.2 国内外城市微更新研究与发展趋势
2.2.1 国外城市微更新策略研究进展
2.2.2 国内城市微更新策略研究
2.3 城市微更新的发展趋势
2.3.1 研究内容具体化
2.3.2 研究领域综合化
2.4 城市微更新与旧建筑再利用模式
2.4.1 开发-更新模式
2.4.2 重构-改造模式
2.4.3 织补-加强模式
2.4.4 保护-再利用模式
2.5 城市微更新与旧建筑改造的实践案例分析
2.5.1 国内外旧建筑改造和利用现状
2.6 本章小结
3.大连城市更新与旧建筑再利用的历史与背景
3.1 大连旧建筑再利用的实践
3.1.1 以城市旧区更新改造为例
3.1.2 调研总结
3.2 大连主城区旧建筑问题
3.2.1 “千城一面”、城市特色正逐步消失
3.2.2 主城区部分旧建筑的使用功能无法满足现实要求
3.3 大连旧建筑再利用的社会动因
3.3.1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3.2 完整保留旧建筑的双重价值
3.3.3 大连地区丰富的近代建筑资源与示范作用
3.4 本章小结
4.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方法
4.1 规划层面的旧建筑再利用方法
4.1.1 场所的利用与空间塑造
4.1.2 外部空间与环境
4.1.3 保护大连城市特色空间,延续城市文脉
4.2 建筑层面的旧建筑再利用方法
4.2.1 基于立面的旧建筑改造方法
4.2.2 基于空间的旧建筑再利用方法
4.2.3 基于技术更新的旧建筑再利用方法
4.3 管理层面的旧建筑再利用
4.3.1 建立关于大连旧建筑再利用的地方专项法律法规
4.4 本章小结
5.“原昭和高等女校礼堂”再利用设计为例
5.1 建筑背景
5.1.1 建筑价值评述:
5.1.2 建筑的科学艺术价值:
5.1.3 建筑的社会价值:
5.2 设计方法应用
5.2.1 场所再造
5.2.2 空间重构
5.2.3 技术更新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图目录
附录B 附表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通知[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19)
[2]旧城更新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J]. 魏益军,付凯. 低温建筑技术. 2016(08)
[3]城市“微更新”刍议 兼及公共政策、建筑学反思与城市原真性[J]. 李彦伯. 时代建筑. 2016(04)
[4]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对当代建筑的影响分析[J]. 徐千尧. 艺术科技. 2013(05)
[5]规划服务科学发展设计打造世界城市:2011年北京规划设计勘察测绘行业工作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设计论坛[J]. 本刊编辑部,王珅,刘锦标,王欣斌. 建筑创作. 2011(11)
[6]整合与共生——旧建筑改扩建工程的新旧关系研究[J]. 叶雁冰.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5(03)
博士论文
[1]日常生活视野下的都市空间研究[D]. 马振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日常生活空间研究[D]. 张雪伟.同济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西安市老旧住区室外环境更新改造策略与方法研究[D]. 孙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2]我国城市建设更新改造体系与发展模式研究[D]. 张琼.大连理工大学 2013
[3]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D]. 孟梁.青岛理工大学 2013
[4]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建筑改造研究[D]. 许可.重庆大学 2010
[5]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逻辑与设计方法探析[D]. 杨毅.重庆大学 2009
[6]基于地域特性的旧建筑改造与更新[D]. 吕耿.厦门大学 2007
[7]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比较研究[D]. 田勇.河北工业大学 2007
[8]建筑外部形态更新[D]. 陈静.天津大学 2005
[9]产业建筑遗存的改造性再利用[D]. 王驰.浙江大学 2003
[10]旧建筑物适应性再利用研究与策略[D]. 史逸.清华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42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4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