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近代建筑营造技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2 15:29
本论文依据鼓浪屿申遗文本,对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分期:传统建筑风格的发展,到之后西方人带来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风格,之后逐步形成了当地的华侨洋楼风格,并演化出华美的厦门装饰艺术风格。19世纪下半叶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在鼓浪屿大量建造,来自西方的近代建筑营造模式及技术由此比较全面地在鼓浪屿应用开来。在建筑空间营造方面,以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为代表的西式楼房建筑,深刻影响了鼓浪屿的居住、生活模式,也对随后鼓浪屿近代建筑推广产生了影响;在建筑技术方面,西方的建筑营造技艺,在建筑结构体系、构造做法、材料工艺等几方面,系统、全面地在鼓浪屿传播;在建筑营造知识方面,除了少数专业的西方建筑工程师与建筑师,或略懂得建筑营建知识的西方人业主,大批本地工匠参与到鼓浪屿近代建筑的营造过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学习并掌握了西方近代建筑基础的营造方法,从而对后来鼓浪屿近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本地的工匠通过参与西方人在当地的近代建筑的营建活动,初步掌握了近代建筑的营造技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华人业主与本地工匠一起,逐渐在模仿殖民地建筑的基础上,创造出带有本土特征的近代华侨建筑。在建筑空间...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鼓浪屿历史文化相关研究
1.2.2 鼓浪屿历史建筑相关研究
1.2.3 闽南历史建筑营造相关研究
1.2.4 鼓浪屿近代建筑营造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鼓浪屿近代建筑营造发展脉络
2.1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积淀
2.2 19世纪下半叶外来近代建筑营造的传播
2.3 世纪之交华侨建筑营造的早期实践
2.4 20世纪初近代多元建筑营造的交流与融合
2.5 厦门装饰风格建筑的创造
第三章 鼓浪屿早期西方人近代建筑的营造(19世纪下半叶)
3.1 概述
3.2 建筑营建活动中的设计师
3.2.1 商人、传教士指导中国工匠的模式
3.2.2 西方人技师的参与
3.2.3 日本驻厦门领事馆的案例
3.2.4 英国驻厦门领事馆的案例
3.2.5 郁约翰医生设计的鼓浪屿救世医院
3.3 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空间营造特征
3.4 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结构营造体系
3.5 装修装饰构造及构件
3.5.1 板条抹灰隔墙、吊顶及外廊遮阳
3.5.2 门窗
3.5.3 瓶形栏杆柱
3.6 主要建筑材料及其使用
3.6.1 石材及其应用
3.6.2 木材及其应用
3.6.3 砖及其砌法
3.6.4 钢材
3.6.5 钢筋混凝土
3.6.6 五金件
3.7 小结
第四章 鼓浪屿早期华侨建筑的营造(19世纪末、20世纪初)
4.1 概述
4.2 华侨建筑营造的早期探索
4.2.1 最初的华侨住居建筑及其营造
4.2.2 华侨住居的全面洋楼化
4.2.3 华侨洋楼外廊空间营造特征
4.2.4 华侨洋楼平面空间营造特征
4.3 早期华侨洋楼营造技艺的初步形成
4.3.1 近代营造体系的吸收及其本土化创造
4.3.2 砖墙营造中近代化与传统的结合
4.4 小结
第五章 鼓浪屿近代建筑营造的多元发展(20世纪前期)
5.1 概述
5.2 外来建筑营造的多元化
5.2.1 外来多元建筑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5.2.2 海关税务司外廊式建筑营造的新风尚
5.2.3 职业建筑师设计的美国领事馆
5.2.4 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
5.3 华人近代建筑营造的显著发展
5.3.1 华人营造队伍的成长
5.3.2 林尔嘉与菽庄花园的营造
5.3.3 华侨洋楼营造的新趋势
5.3.4 华人地产开发带动营造发展
5.3.5 营造技术的挑战:三一堂的建设
5.4 小结
第六章 鼓浪屿本土化近代建筑营造的确立(20世纪20、30年代)
6.1 鼓浪屿近代建筑本土化的进一步发展
6.2 厦门装饰风格建筑基本特征
6.2.1 建筑格局
6.2.2 营造方式的创新
6.2.3 厦门装饰风格建筑实例
6.3 厦门装饰风格建筑的营造
6.3.1 承重体系
6.3.2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6.3.3 砖墙、砖柱
6.3.4 装饰、装修工程
6.4 洗石子工艺的运用
6.4.1 概况
6.4.2 使用的工具
6.4.3 使用的材料
6.4.4 制作工序
6.4.5 特殊造型的做法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61471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鼓浪屿历史文化相关研究
1.2.2 鼓浪屿历史建筑相关研究
1.2.3 闽南历史建筑营造相关研究
1.2.4 鼓浪屿近代建筑营造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鼓浪屿近代建筑营造发展脉络
2.1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积淀
2.2 19世纪下半叶外来近代建筑营造的传播
2.3 世纪之交华侨建筑营造的早期实践
2.4 20世纪初近代多元建筑营造的交流与融合
2.5 厦门装饰风格建筑的创造
第三章 鼓浪屿早期西方人近代建筑的营造(19世纪下半叶)
3.1 概述
3.2 建筑营建活动中的设计师
3.2.1 商人、传教士指导中国工匠的模式
3.2.2 西方人技师的参与
3.2.3 日本驻厦门领事馆的案例
3.2.4 英国驻厦门领事馆的案例
3.2.5 郁约翰医生设计的鼓浪屿救世医院
3.3 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空间营造特征
3.4 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结构营造体系
3.5 装修装饰构造及构件
3.5.1 板条抹灰隔墙、吊顶及外廊遮阳
3.5.2 门窗
3.5.3 瓶形栏杆柱
3.6 主要建筑材料及其使用
3.6.1 石材及其应用
3.6.2 木材及其应用
3.6.3 砖及其砌法
3.6.4 钢材
3.6.5 钢筋混凝土
3.6.6 五金件
3.7 小结
第四章 鼓浪屿早期华侨建筑的营造(19世纪末、20世纪初)
4.1 概述
4.2 华侨建筑营造的早期探索
4.2.1 最初的华侨住居建筑及其营造
4.2.2 华侨住居的全面洋楼化
4.2.3 华侨洋楼外廊空间营造特征
4.2.4 华侨洋楼平面空间营造特征
4.3 早期华侨洋楼营造技艺的初步形成
4.3.1 近代营造体系的吸收及其本土化创造
4.3.2 砖墙营造中近代化与传统的结合
4.4 小结
第五章 鼓浪屿近代建筑营造的多元发展(20世纪前期)
5.1 概述
5.2 外来建筑营造的多元化
5.2.1 外来多元建筑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5.2.2 海关税务司外廊式建筑营造的新风尚
5.2.3 职业建筑师设计的美国领事馆
5.2.4 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
5.3 华人近代建筑营造的显著发展
5.3.1 华人营造队伍的成长
5.3.2 林尔嘉与菽庄花园的营造
5.3.3 华侨洋楼营造的新趋势
5.3.4 华人地产开发带动营造发展
5.3.5 营造技术的挑战:三一堂的建设
5.4 小结
第六章 鼓浪屿本土化近代建筑营造的确立(20世纪20、30年代)
6.1 鼓浪屿近代建筑本土化的进一步发展
6.2 厦门装饰风格建筑基本特征
6.2.1 建筑格局
6.2.2 营造方式的创新
6.2.3 厦门装饰风格建筑实例
6.3 厦门装饰风格建筑的营造
6.3.1 承重体系
6.3.2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6.3.3 砖墙、砖柱
6.3.4 装饰、装修工程
6.4 洗石子工艺的运用
6.4.1 概况
6.4.2 使用的工具
6.4.3 使用的材料
6.4.4 制作工序
6.4.5 特殊造型的做法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61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76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