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最优与减排约束下中国能源结构演化路径
本文关键词:成本最优与减排约束下中国能源结构演化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模型 能源结构 碳排放 气候政策 最优控制
【摘要】:基于经济平稳增长与能源成本最优,本文构建了以经济动力学模型与能源成本最优控制的耦合建模,对比分析了有无碳排放目标的中国能源成本和能源技术发展的演化趋势.模型模拟的结果发现:1)若单纯从经济利益上考虑,按成本最优的能源结构发展,煤炭仍将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供给方式.2)经济平稳增长的路线下,排放总量约束势将带来碳高峰值的显著下降,但对碳高峰出现的时间影响有限.3)若要实现碳减排,煤炭占比显著下降;而天然气、石油在非电力能源中的占比增加;在电力能源中占比基本保持不变.4)考虑成本与减排目标,水电将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电力能源.5)化石能源价格的增长以及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学习效应将刺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并逐渐取代火力发电.6)边际减排成本随着减排力度的增加而增加.若要实现高减排目标,在不考虑CCS技术的情况下,中国的边际减排成本很高.因此,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特点也决定了未来有限的减排空间.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能源模型 能源结构 碳排放 气候政策 最优控制
【基金】:国家基础研究(973计划)资助项目(2012CB955804)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项目(XDA05150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1594)
【分类号】:F206
【正文快照】: 3.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0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我国快速增长的碳排放趋势也日益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在降低碳排放上做着积极的努力.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中国就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华;葛全胜;何凡能;程邦波;;应对国际CO_2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7期
2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3 王铮;朱永彬;刘昌新;马晓哲;;最优增长路径下的中国碳排放估计[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4 郭朝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5 石敏俊;袁永娜;周晟吕;李娜;;碳减排政策:碳税、碳交易还是两者兼之?[J];管理科学学报;2013年09期
6 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沈可挺,徐嵩龄,贺菊煌;中国实施CDM项目的CO_2减排资源:一种经济—技术—能源—环境条件下CGE模型的评估[J];中国软科学;2002年07期
8 庞军,邹骥;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与环境政策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9 田立新;张蓓蓓;;中国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10 周晟吕;石敏俊;李娜;袁永娜;;碳税对于发展非化石能源的作用——基于能源-环境-经济模型的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秀;吴开亚;刘晓薇;朱勤;;碳减排经济手段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张绪成;;碳汇技术:当今能源科学的新视角[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2期
3 吴静;王铮;朱潜挺;;国际气候保护方案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6期
4 刘春玲;;中国低碳产品消费障碍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5 黄蕊;王铮;朱永彬;马晓哲;刘晓;刘昌新;;上海、北京和天津碳排放的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年02期
6 吴彼爱;高建华;;中部六省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潜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7 牛晓耕;王海兰;;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8 ;Integrating Climate Change Factors into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novation of the National 12~(th) Five Year Development Plan towards Climate Change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4期
9 ;Global Research Trends Related to CO_2 Emissions and Their Enlightenment to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年01期
10 简盖元;王灿雄;冯亮明;;二氧化碳排放与福建经济发展的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培红;武翡翡;崔学勤;杨小明;;1990—2007年英国减排路径及策略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刘春玲;;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艰巨性及对策建议[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小舟;马瑶;李红中;;关于CO_2地质封存场址选择的探讨[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渠慎宁;郭朝先;;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7 曹孜;沈珍瑶;;基于能源消费的工业部门碳排放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8 张兴法;;发展核电实现低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9 李付海;马敬昆;张家山;王瑾瑜;潘星宇;;中国能源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0 王昕;黄晨;刘有虎;曹伟武;;上海地区某商业公建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迟本坤;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秦湘灵;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牛彦涛;不确定城市能源系统规划模型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永彬;排放控制目标下我国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减排路径与碳排放趋势研究及模拟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皓;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金亮;农林生物质气化炉开发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宋镝;辽宁省经济—能源—环境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米倩倩;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6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张丽志;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能源系统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张照青;基于目标规划的河北省能源消费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朱然;基于TIMES模型的电力行业控制CO_2方案优选[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光;;碳税与碳交易在中国环境规制中的比较及运用[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2 李国璋;王双;;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3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4 靳云汇,刘学,杨婉华;及早参与——中国加入CDM与实现可持续发展[J];国际贸易;2000年06期
5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年09期
6 於方;过孝民;张衍q,
本文编号:1097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097920.html